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科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科护理干预

牛圣青

天津市眼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眼科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80例进行分析,其中40例分为研究组,采用眼科护理干预;另外40例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统计护理结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视力水平均得到改善,且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眼科护理干预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视力水平,促进血糖水平改善,具有较高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科护理干预;效果

引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临床中较为严重的常见性疾病,该病发生后会导致患者失明,属于微血管病变的一种。就糖尿病而言,其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发展缓慢,大部分患者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所以治疗期间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对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1]。为了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本研究提出眼科护理干预措施,选择部分患者接受该方法护理,另一部分接受常规护理,统计不同结果后,对以下报道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2年3月-2023年3月从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选择80例分入眼科护理干预的研究组和常规护理的参照组,各组40例患者。所有患者的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54.38±1.57)岁;资料之间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分入参照组的患者接受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将相关禁忌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并对患者的眼部进行常规清洗,同时对患者的血糖进行监测,嘱咐患者如果有不适感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纳入研究组的患者接受护理的过程中采用眼科护理干预方法,具体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通常情况下患者发生疾病后,会产生较大的疼痛,加之对疾病的了解有限,往往会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多种不良情绪产生,如恐惧感、焦虑感和紧张感,此时护理人员应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与患者沟通,并使用温和的语言,给予患者一种亲近感,在此期间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认知,使其能够积极地积极地配合临床各项工作。同时交流过程中依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疏导。(2)健康指导。护理人员整理相关医学知识,并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耐心讲解。另外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护理专业水平,了解疾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数量掌握预防方法,保证能够在适当的时机给予患者护理干预。依据患者的情况自动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告知患者保持血糖水平稳定的重要性。(3)用药护理。在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过程中,依据医嘱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提前告知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同时将滴眼液的正确使用方法告知患者。嘱咐患者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应避免低血糖的发生。(4)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饮食偏好进行充分的了解,依据临床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饮食方案,嘱咐患者减少脂肪和盐的摄入,多喝水,并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控制好膳食纤维的摄入量。(5)运动护理。观察患者的状态,当进入康复阶段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运动,每周运动次数高于3次,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半小时至1小时内,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适当地增加运动量[2]。(6)眼部护理。患者接受治疗后,嘱咐其多饮水,护理人员加强患者眼部卫生的管理,嘱咐患者减少用眼,避免发生疲劳,并合理地使用抗炎滴眼液。

1.3观察指标

1.3.1血糖水平分析

患者接受护理前后,对其血糖水平进行检测,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完成后对相关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并完成两组之间的对比。

1.3.2视力水平分析

患者接受护理前后,对其视力水平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完成两组改善情况分析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无论是计数资料n(%),还是计量资料(x±s);均采用SPSS 23.0计算机软件统计和分析,数据记录后采用t和X2分别对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分析后数据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采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不同方法护理前后比较2组血糖水平

研究组护理后的血糖水平比参照组护理后的相关指标有明显的改善,同时两组护理后与护理前血糖水平比较均有所改善,研究组与参照组相比存在优势(P<0.05),见表3。

1不同方法护理前后比较2组血糖水平x±s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40

8.19±0.59

6.41±0.52

12.66±1.61

9.01±1.79

8.22±0.81

7.09±0.68

参照组

40

8.22±0.61

7.83±0.71

12.69±1.52

11.02±1.68

8.29±0.87

8.12±1.01

t

0.187

4.165

0.156

3.487

0.137

4.08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视力水平比较

研究组护理前后华智能的视力水平分别为(0.52±0.06)、(0.86±0.14);参照组分别为(0.53±0.07)、(0.62±0.12),相比护理前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

3 讨论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临床中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治疗周期长的特点,受到疾病的长期影响,患者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加之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有限,眼部护理不全面,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就眼科护理干预而言,其是一种全面性的护理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其他方面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眼部健康程度,并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有良好的改善作用[3]。本研究选择部分患者接受眼科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良好改善且优于参照组,同时患者的视力水平得到提高,均比参照组优势显著,存在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眼科护理干预进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效果,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视力水平得到改善,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润红,梁雪英,叶彩顺,陈俊华.眼科整体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分析[J].智慧健康,2022,8(13):171-173.

[2]李淑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科整体护理干预价值体会[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6):124-125+133.

[3]崔琳琳.眼科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5):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