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城市园林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温曦

恒企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汕头分公司 广东汕头 515000

摘要:将城市园林设计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中,本身属于一种创新思维和积极尝试,旨在配合海绵城市建设开发项目,完善城市园林景观和拓展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两者之间保持着高度契合性。据此,研究园林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价值,有助于明确未来城市开发思路,进而打造出全新城市发展形象,促进绿色生态目标实现。

关键词:城市园林设计;海绵城市;建设应用

1、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原则

1.1整体规划原则

为了让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我们需要将城市园林设计与城市生态环境相结合,在环境的基础上科学地规划城市园林设计,在规划过程中,我们还要重视园林的各种功能,让每个园林都能发挥好其各自的优势,让城市的功能更加丰富,城市建设更加美好。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园林雨水管网体系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这个体系有蓄水与吸水两大功能,这两种功能在促进水循环、增加城市用水储量方面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1.2生态有限原则

海绵城市理念的目的之一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平衡,从而打造出一种绿色的生态环境,因此,在城市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要设置一些绿色环保的基础设施,通过借助自然的力量进行城市园林建设,同时也满足人们对绿色健康生活的需求。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工作之前,应该先对城市进行考察实践,对城市的自然气候、地形条件进行仔细地研究,最后通过这些数据来进行合理的城市园林设计规划,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原生态环境,造成最小的破坏,从而建设成绿色的生态环境。而且,在进行排水系统建设与环境净化系统建设时,要特别重视园林的作用,在建设海绵城市的时候,要充分地发挥好园林的净化与排水等重要作用,从而减轻生态环境的负担,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3因地制宜的原则

受气候、地形、人口、经济发展程度、植被覆盖率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特点。因此,我们在进行城市园林规划的过程中,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条件来进行合理规划,尤其是城市园林的覆盖情况,要根据园林覆盖率来合理规划。

2、海绵城市园林设计的技术手段

2.1自然排水系统

传统的排水系统让雨水顺着街道流入收集管道,然后排入河流或湖泊;自然排水系统截留雨水,补充地下水。自然排水系统主要包括植物(保持或增强雨水的渗透)、地表洼地和渗透空间(地表洼地的尺寸根据涵洞的溢流来设计,地表积水在24~48h内渗入地下)、人工改良土壤、本地土壤、排水管道等。

2.2雨水花园

在海绵城市中,雨水花园主要是指种植灌木、花木和其他植物的区域,其充分利用了植物和土壤所具有的过滤作用,在有效确保雨水渗透的同时能够减小径流。通过雨水花园能够将雨水管理系统和城市园林设计进行有效结合,不但能够有效解决雨水问题,同时对于城市环境美化具有重要作用。

2.3可渗透路面

在海绵城市理论中,所谓的可渗透路面主要就是指利用相应技术措施将旧有不可渗透路面转变成为可渗透路面,是最为直接、有效地降低地表径流的措施之一。对于可渗透路面的有效应用,能够很好地缓和雨水环境,可以减少其他雨水技术的应用,从根本上解决给排水问题。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可渗透路面主要包括水泥砖块、可渗透沥青、可渗透混凝土等不同渗透材料的路面。

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设计策略

3.1转变园林设计理念,渗透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目前在许多城市已经开始了试点工作,在城市园林规划中,设计人员应坚持分散排水理念,利用下沉式绿地等方式在水源头处进行分散处理,避免雨水集中在某一园林的某一区域实现内涝;尽量减少对园林生态环境的干扰,利用海绵体实现城市水资源的自然调度与迁移;坚持整体规划,将城市园林的水资源运行系统融入到海绵城市的雨水管理方案中来,以提高城市园林建设效果的同时推进海绵城市系统的完善。

3.2合理选择海绵体,提高园林设计效果

根据海绵城市理论建设城市园林的过程中,需要对海绵体进行科学选择。设计人员首先应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城市的降水量进行分析,并根据城市雨水管理需要确定园林水资源管理要求,并在预期范围内选择海绵体;其次,加强对海绵体质量的把关,在采购过程中加强监督与控制,严格按照设计方案的标准要求购买海绵体,并在施工前进行质量检查与控制;最后,完善海绵体施工流程,加强施工管理,根据设计方案加以落实,提高海绵园林的建设效果。

3.3完善路面结构设计,打造安全道路交通系统

根据海绵城市要求,城市园林应加强对透水路面结构的设计,技术人员利用透水砖、透水理清等材料搭建路面结构,完成对道路透水系统的处理,避免道路大量积水。在海绵园林道路系统建设中,设计者应尽量保证对园林景观的干预,利用下凹式绿化带引导多余水分进入到城市雨水管理系统中来,并利用园林的植被资源加强雨水的净化处理,在保证水资源质量的同时,也能够维护雨水天气中城市道路系统的安全。

4、城市园林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4.1建设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指的是,城市园林设计中,针对一些园林建筑,在屋顶表面种植一些植物实现屋顶的绿化。绿色屋顶的建设,对屋顶的平整程度、负载性能有着一定的要求。其主要目的是减少屋顶径流,同时还可以起到降温、降噪的效果,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绿化效果。在选择植物的时候,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尽量避免使用对水的需求较大、生态效益较小的植物,多使用耐瘠薄、耐旱的植物,以降低人工灌溉成本。

4.2敷设透水铺装

透水铺装是海绵城市理论所提倡的一种设计方式。根据面层材料的不同,可以将透水铺装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型,如嵌草砖、透水混凝土铺装、透水砖铺装以及透水沥青混凝土属铺装等。就目前来说,透水铺装多是应用于人流量相对较少的部位,如停车场、广场等,通过利用透水铺装的透水功能,可以有效收集雨水资源。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雨水时节可以使地面的雨水迅速排净,减少了积水的出现,避免了内涝问题的产生;二是为雨水的净化处理、高效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透水铺装作为一种常见的海绵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

4.3下沉式绿地

海绵城市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城市中的道路以及绿地公园设置成为下沉式绿地,可以及时地进行排水,形成一个庞大的排水系统。在设计时要保证路面的雨水可以流入地下,从地下进行排出,这就需要采用透水性强的材料进行铺路,还要使得方向一定程度的倾斜,使得雨水可以更好地汇入下沉式绿地。不仅如此,路牙的高度在设计的时候还要与周边地表一样,这样才能使得地表的雨水可以及时地流入下沉式绿地。除此之外,还要对下沉式绿地的土壤进行处理,这样可以保证植物可以吸收充足的水分,因此要对土壤进行夯实。

4.4道路的海绵设计

海绵城市的设计中,道路设计是一个难点,主要是因为既要保证交通的便利,也要维护生态平衡,最重要的是要给人们的出行和休闲提供方便,减少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以往公园或景区在道路设计的时候没有充分地考虑到路面铺设的透水性,使得一到下雨天路面上就会出现积水,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因此,在公园、游园或景区等休闲场所道路设计时首要考虑的就是路面的透水性,使用一些透水性好的材料进行铺路,例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等。此外,在设计时还要与沟渠相结合,在沟渠中种植净化水生植物,将道路雨水引入沟渠中,不仅可以达到排水的目的,还能实现净水的效果。针对一些需要循环用水的项目,可以设计景观式的排水沟,将排水沟与蓄水设施相连达到蓄水的目的,再将收集的雨水进行利用就可以达到水循环利用的效果。

4.5雨水集蓄设计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运用海绵城市理论,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便是确保雨水收集工作的效果。为了提高雨水收集效果,应尽量选择渗水性铺装材料,以有效收集雨水。同时,可以建设缓坡、生态水渠,并科学设计排水沟,从而提高雨水收集、储蓄的效果。此外,还可以建立人工湖、集雨绿地,以提高雨水蓄积量。也可以建立雨水湿地,其不仅具有良好的雨水收集、蓄积效果,还可以为城市生态恢复做出良好的贡献,有利于保护水土、涵养水源。基于此,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应切实做好雨水收集、储蓄设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优化城市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应因地制宜,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充分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论,在雨水收集、存储、净化方面加强设计,实现园林绿植配置合理化,促进园林功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玲,李璐.城市园林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城市开发,2022,(12):88-89.

[2]陈柏春.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园林设计研究[J].乡村科技,2022,13(16):97-99.

[3]张英开.浅析景观园林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0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