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智能制造类专业群教学标准制定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智能制造类专业群教学标准制定与应用

许涛

单位全称: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邮编:214153

摘要:《“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要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相结合,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支撑能力和应用能力,加快构建智能制造发展生态,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随着信息化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入融合,智能化制造已经成为制造业技术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所在,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为适应行业发展需要而培育技术和技术人才。《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高职院校要在国家和省专业标准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自己的专业标准。因此,在智能制造体系框架下,对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群的教学规范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成果导向理念;智能制造类;专业群

根据智能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以 OBE为基本价值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以专业为媒介的学习能力,课程内容包括课程资源与课程品质的评价等,均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健全学科课程的教学规范,理顺课程标准中各个环节的关联、运作与功能,使课程内外的考核达到一个有机的结合,构建以提升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为导向的专业培训过程。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方式,将学科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产品过程相结合,在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1.智能制造专业群教学标准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成果导向的教育发展过程主要体现在:以学术水平的研究为依据,将其与学习成果、学习评价和教师的教学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在课堂中进行综合的学习和实践。然而,当前我国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规范体系设计不完善,针对性不强,教学改革力度不够。

1.1缺乏系统的专业标准,缺乏专业之间的协调

与传统的专业结构相比,智能专业群与工作链的研究与分析已不能很好地满足整个产业链的升级与发展,因此,要从一个专业的单一学科导向型培养向群内开放融通、复合型人才的转变,还需要进一步厘清不同专业群与产业链、技术链的关系,推动群内各个专业的分工与协调。

1.2专业建设的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

传统的专业建设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往往是按照专业群体的发展特征来进行积极的培养,从而造成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的现象。OBE概念下的职业标准构建是以行业、企业的人才培养需要为出发点,从行业、企业等各方面的需要出发,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支撑培养目标的能力指标,反向构建课程体系,构建支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最后,才能达到符合社会需要的学生培养。

1.3专业教学改革还不够深入

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还不够有力原来的课程主要集中在教师和教材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控制,学生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下无法理解结果的设置;在学习过程中,对复杂的概念认识存在着困难,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也不够有效。OBE教学思想强调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等均以学生为本,教师应从学生需要出发,选取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以了解其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人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培养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2.智能制造专业群教学标准建设思路

2.1深化校企合作,推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加强企业调研,加强校企深度协作,做好专业群体培养的顶层规划,明确培养目标,共建专业课程体系,共享学习平台和教师团队,建立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基础设施,促进双方的进一步的协作。

2.2基于OBE理念进行反向设计,完善“岗课赛证融通”育人体制

建立以“岗课”衔接为起点,以“赛证”为纽带,以“技能型”为纽带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并以科学的方式进行专业教学。专业教学标准指标缺少核心价值导向,缺少系统的设计,造成了人才与社会的脱节。

2.3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提前确定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制订一套以专业创新为重点的高级人才培养计划。针对不同生源特征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发展需要,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评价,不断深化“以学习者为本”的教学改革,解决了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不够,专业能力培养不够等问题。

3.智能制造专业群教学标准建设主要内容与举措

3.1对接行业需求,确定专业群定位,厘清群内各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行业的需要,对其主要竞争优势与差距进行分析,适当的调整与优化。同时,对各个专业所组成的专业进行合理分配,使群中各个学科之间的分工更加明确。

在过去的数年发展中,智能制造专业群围绕智能制造行业岗位需求和岗位群职业能力,牵头组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产教联盟,促进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以校企双主体为主体,实施“四级专业技能”,实施校企“共订培养方案”、“共构课程体系”、“共编工学结合”教材;“共建师资队伍,培训学员,共建实训基地”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2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完善“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机制。

①确立职业教育的目标.根据 OBE的总体逻辑结构,在专业计划的基础上,将各方面的培训流程,按照“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基本思路,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综合设计与优化。定期评估培训目的是否合理,并依据评估结果修改培训目标。

②完善专业的毕业条件。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对本科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进行了界定,并对毕业的具体要求进行了细化。通过对毕业要求的细化,确立了“课程和教学活动的相关矩阵”,把知识、能力、素质的目标和指标纳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使每一课程、每一教学环节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能力进行清晰的界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贡献,形成整体的设计。

③对学科课程进行重新设计。结合 OBE的理念,将课程体系整合到课堂内外。以框图、鱼骨图等方式,对课程组进行了直观的说明。根据专业能力需求,设计课程,明确各课程在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并完善课程体系,注重多层次、多环节的培养。

根据不同专业的发展方向,建立了“专业群基础课共享,专业方向核心课程交叉,拓展课程互择”的课程体系,并在每个季度开设专业创意课程,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根据智能化生产工作的有关基础需求,设置电工电子技术,电机拖动, PLC程序控制,以“底层共享”为核心的群组基础课,如工业信号探测和监控,强化了学生的技术技能。根据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工业互联网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设置相应的专业方向的课程,加强电力系统安装、自动化安装和调试、现场总线技术的培训。为了满足高职院校在高职院校中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要求,针对高职院校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设置5~8个专业的选修班,增强高职院校的职业转移技能。

通过对市场需求和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和研究,构建可持续改善的制度,对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进行动态的调整。

3.3创新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成效,推进课堂革命。

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创新教学方法和方法,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与 OBE教学思想相结合,针对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活动,能够对完成的目标进行规划,对完成后的技术能力进行评判,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运用信息化技术对学生的能力实现进行过程评估,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

4.小结

综上所述,针对智能制造专业的教学体系,采取了网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借助“AR+”等新技术,结合中国高校的“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通过成果导向理念,实现教师教学、学生自学、教学过程管理的一体化,智能教学平台是一种以学生为本,创造高质量的课堂,科学制定课程标准,促进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刘晓艳. 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智能制造类专业群教学标准制定研究[J]. 南方农机,2022,53(22):161-164.

[2]张颖,于晓云,郭海林. 基于成果导向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探究与实践 ——以《制造单元智能化集成技术实训》课程为例[J]. 现代交际,2020(20):29-31.

[3]余金永,李玉琴,李元庆.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校企融合"双元"育人机制的探索与研究[J]. 时代汽车,2023(1):82-84.

[4]秦洪艳,季鹏,王冬良. 应用型本科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20):97-99.

[5]严寒冰,姚兰,秦东兴,等. 面向智能制造的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6(8):124-131. 

作者姓名:许涛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0.12

籍贯:江苏无锡

民族:汉

职务:教师

职称:高级实习指导教师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数控加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