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临床检验诊断学教学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临床检验诊断学教学思考

徐岩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37000

摘要: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影响,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数据既是当今社会极为重要的一种资源,又是一种技术应用的思维方式,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高校教育模式正面临着深刻而持久的变革,如何把技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检验诊断学教学是一个长期且动态发展的问题。临床检验诊断学是医学教育的一门主干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要做到不断总结改进、探索改革。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临床检验;诊断学

引言

当今社会已进入到信息化管理时期,数据信息在如今信息技术时代中充当着十分重要角色,并增添了非常大的教育与创新机会。临床检测诊断学是联接医药学临床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考试的主要桥梁,同时又是对接医学学科和临床科学研究的主要桥梁。应对大数据的冲击性,教育者所面临的重要工作,便是客观思考新时期下的要求,科学研究如何运用这一巨大时代变化,创新临床检测诊断学教学核心理念、转型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稳定发展奠基石。

一、高校临床检验诊断学教学出现问题

(一)教学内容抽象滞后

临床检测诊断学知识要点相对性抽象化,学生对特点疾病的临床确诊欠缺一种总体了解而展现独立感,难以造成形象化视觉感受,对有关知识的学习存有艰难。与此同时,临床检测诊断学覆盖面广、具体内容比较多,且结合时多门其他科目基本知识,如生理、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临床学等技能知识。因而,学生学习培训难度系数也较大,必须学习的知识点比较多,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基本知识并用于临床,必须以恰当课程内容教学管理体系作为支撑,提高学生积极学习的主动性与热情。除此之外,由于生物科学的迅速发展,还应加上对于特疾层出不穷的新临床治疗方式或治疗药物。因而,在训练学生的过程当中,必须兼课教师本身持续学习新技能、新观点、新的方法,搭建新知识管理体系,立即修定和优化培养计划和课程内容教学考试大纲,升级PPT教学内容,突显重点难点和热点话题,并立即评定教学实际效果执行情况。

(二)教学方法落后

适宜恰当的教学方式有益于学生迅速、方便地把握学过知识要点,对提升教学实际效果具有关键干扰。在临床检测诊断学实践活动教学环节中,教学方法较机械设备、死板,过分依赖于传统板书设计教学和单一的PPT方式的多媒体系统教学,容易导致学生疲倦从而产生厌烦心态,不益于知识要点学习与理解,无法塑造学生所需的临床创新思维能力及知识临床运用能力,教学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化。因而,就医学类专业理论性很强的课程特性来讲,应全面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以提升教学实际效果。

(三)课程考核体系不明确

良好的课程考核管理体系能够综合评定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益于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临床技能塑造。现阶段,临床检测诊断学课程内容仍然是以期终式考评为主导。这类单一的考评方式不但不益于全方位点评教师的教学性能和学生针对知识学习情况,还很容易正确引导学生机械的去把握临床专业知识,进到刻板的学习培训路轨,危害学生积极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临床逻辑思维及技能塑造。因而,融合现阶段临床检测诊断学教学管理体系,亟需创建一种相对性综合性且客观性、有效目标课程考核管理体系,进而推动教师和学生间的彼此推动。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临床检验诊断学教学改革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直观、具体、形象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伴随着科技技术迅猛发展,以智能化、多媒体化系统为主要特征信息科技在日常与教学中得到愈来愈普遍地运用。信息科技不但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模式,也影响着教育与教学方式。信息科技因其生动有趣的演试、情景交融、实际与抽象化的分开的特性,顺应了教学的需求。教师也可以根据临床检验诊断学学科知识的标准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基础科学规律性,构建积极主动而有价值的情景,展现临床检验诊断学题目,揭示思想方法的产生、发展历程,能够很高效地吸引学生专注力,激起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性,摒弃过去了学生对临床检验诊断学枯燥乏味、无味的印象,勾起学生对课堂的喜欢。

(二)提高教师质量

目前,高校教师的培养模式基本都是完成研究生学习,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进入教学一线,由教研室指定高年资教师带教1年,参加工作的第一学期主要是听课,第二学期参与基本教学。自第二年起正常教学,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笔者也是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进入到教学活动。但这样的教师只是实现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于完全理解“桥梁”课程以及在教学中,提升学生兴趣,成为既是良医、也是良相的崇高目标,显然是不够的。这种不足体现在教师本身的稚嫩,有对知识掌握的稚嫩,也有为人处世稚嫩。偶然间我们能听到后期教学对前期教学的“微言”,认为进入临床或者后期专业课程后知识储备不足,学生掌握、熟悉的是诊断学的基本内容,缺少对基本内容的“变化”,因为教学老师水平限制,所以学生缺少对知识的变化掌握。其次,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使学生成为“良相”,自身要能进退有方。所以高校在新进教师后,应当加大教师顶岗实习的机会与时长,有了丰富知识储备后,再进入教学。

(三)尊重学生的差异,焕发个性光彩

相较于传统式教学忽视个别差异,当代教学方式更重视学生的差别。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与学生的个别差异,运用信息化技术,整合数据,将这些数据收集整理好产生资料库消息推送在线学习平台,学生能够共享学习网络资源。在资源整合中,系统会产生数据信息,教师也可以根据资源分享状况,调节授课的教学对策。那样高效化和密度高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可以在高效的时间与空间内得到最大的一个信息内容,更加好的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

(四)创建与应用规范病案库

诊断学课间活动实习最明显的关键是具备典型性临床症状的步态分析病人不够,导致学生实践活动机遇少。虽然SP的应用取代了一部分教学具体内容,但SP只有仿真模拟病症主观一部分,无法仿真模拟病症的客观性主要表现,无法完全取代有主要症状和阳性体征的患者。而已有的实例教学法提前准备病案时易欠缺一定的要求,存有不典型等诸多问题。我们能凭借信息化管理教学方式,建立标准病案信息库,贮备大量临床病案材料及视频课件,提升教学网络资源,处理教学患者不够的一大难题。并且由于规范病案库收集到的疾病全、图象精美、病案材料详尽,还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把握较全方位的教学具体内容,高效地提升学习强度和效率,提升实践活动机遇,为成功衔接至临床实践活动给予必须的医药学练习。在规范病案库的使用时能够不断反思、改善、健全、升级,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应用管理制度,使规范病案教学方式更为专业化、规范性,提升临床教学品质

结语

大数据既是当今社会极为重要的一种资源,又是一种技术应用的思维方式,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临床检验诊断学是医学生进入临床阶段学习的第一门课程,是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桥梁课程,是临床各专业的重要基础,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和临床实际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教育教学需要转变思想、革新理念,快速适应并及时创新,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分析方法去研究教育理论、完成教学实践,培养具有创造、创新能力及创业精神的新时代临床检验诊断学人才。

引用文献:

[1]吴志奇,张洁心,谢而付,张炳峰,徐华国.评价科研思维在医学检验技术本科生教育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10):1274-1276.

[2]田刚,何鹏,宋敏,朱喜丹,刘靳波.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临床检验诊断学教学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19(13):2056-2058.

[3]张芳成,郑碧英,杨维青,余秋梦,何其励.跨专业就读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的教育问题探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32(05):750-752.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项目,编号:BCYZ202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