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生态园经营模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3

关于农业生态园经营模式分析

余建芳

(安徽省绩溪县华阳镇农业农村发展中心 245300)

摘要: 农业生态园是将农事生产、自然风光、科技示范推广、休闲娱乐活动、自然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是采取生态方式进行的观光园内的农业生产和布局。我县农业生态园建设运行几年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本文以绩溪县华阳镇溪马村农业生态园区为例,阐述农家乐旅游度假之乡的生态园经营模式,以此分析绩溪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现状、成功经验、农业生态园建设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后期提升的设想。

关键词:生态农业 可持续发展模式 特色种养殖 股份合作

引言: 纵观人类一万年的农业发展史,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原始农业,约7000年;二是传统农业,约3000年;三是现代农业,至今约200年。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现代农业在给人们带来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和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危机:土壤侵蚀、化肥和农药用量上升、能源危机加剧、环境污染等。

面对以上问题,各国开始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模式。生态农业便是世界各国的选择,为农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1 农业生态园建设的内涵

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内涵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应该根据土地形态制定适宜土地的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的目标。

2 溪马村农业生态园经营现状

溪马村,位于绩溪县华阳镇西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年雨势分布不均,多集中在无霜期233天的4—7月。溪马村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山庄农业村,周边四面环山, 绿化覆盖良好, 山场面积10495亩,地势平坦处均为农田,耕地面积809亩。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蔬菜、笋竹、苗木种植以及柴鸡、小黄牛养殖是该村的主要特色,初具规模,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随着县城西区开发建设日益推进、西环线建成和徽厨技术学院迁入、绶带鸟摄影基地和新翚岭古道带动的观光休闲旅游,溪马村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凸显,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从事基层工作多年,外协能力较强,近年来,他们通过“一事一议”,兴办公益事业,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对外招商引资、对内发展产业,积极多方面争取资金,自身“双带”作用发挥比较明显,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

绩溪县华阳镇溪马村农业生态园(以下简称生态园),是以村委会为管理服务核心,以生态种植和立体养殖,结合生态旅游、农家乐餐饮住宿群、特色农产品加工、冷链仓储、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溪马村生态园拥有较科学的发展模式,合理的盈利模式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围绕溪马村九曲八弯的溪流和古树林,春夏期以“乡村旅游绶带鸟摄影观赏”,秋冬季以“翚岭枫林走古道”为主题,宣传带动溪马村山间土鸡、蔬菜、燕笋、花卉、林果等农林产品销售,带动周边农户致富,拉动溪马村集体经济发展。园区以打造“生态环境”为宗旨,以向广大消费者提供生态、优质、安全的旅游消遣为己任,通过土地流转、置换规整、生态养殖、科学管理、媒体宣传,村民入股参与、农商对接等多种手段,成功实现了经营效益的增长和品牌的树立,溪马村在短短几年内就打造成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3 溪马村农业生态园经营成功经验

3.1 推行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同步推进“三变”工作,加快农村产权流转和交易。村委会牵头成立股份合作制,村民入股共同经营,采用村财镇管,既发挥了村两委干部和村能人们的带头示范作用,增加了农民群众对村集体的认可度、知悉度、配合度,又约束了财务的混乱,保护了村民的利益不受少数人的占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赋予了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使他们在改革开放中共享了成果。

3.2 坚持生态循环生产模式,充分利用溪马村优质的地理生态环境,发展优质农特产品。

3.2.1种养结合,合理应用自然资源。

农作物和畜禽鱼既是生态园的生产者,又是分解者,实现物尽其用。如:将食品加工、蔬菜、粮食种植和畜禽鱼养殖相结合,利用食品加工剩下的废弃边角料制成饲料喂鸡鸭,畜禽粪便做农家肥,种植草料养鱼等循环利用;种植上可利用植物单个品种的特异性合理间种套种,如蔬菜种植,在菜地边种植洋葱、芫荽防虫,树下养鸡、牛等合理利用空间,还可以除虫、肥树;安装利用太阳能发电进行大棚控温,提高园区光热、土地等资源利用率。

3.2.2结合沼气和排污管道,使园区内无垃圾和粪便排放。

利用废弃秸秆谷草等进行有机肥积存还田,减少化肥使用,增加有机肥、农家肥施用,降低农业成本,同时提高了农产品质量,也保护了地力。

3.2.3科学应用生态的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色防控措施。

溪马村通过土地整合大面积出租给村民,并在县种植业中心农技专家的帮助下,建立了古塘蔬菜种植基地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基地和九里坑水稻、玉米种植绿色防控示范基地。

3.3  加强宣传,拓展诚信营销手段。

充分打造绶带鸟摄影观赏和翚岭枫林走古道的影响力,运用抖音等网络模式,吸引五湖八乡的游客来消费,发展农家乐餐饮住宿,实现农民门前就业,同时让乡野农民接受外地城市游客们一些先进观念和科学知识,受其影响,改变如卫生等一些落后习惯,缩小城乡差距。

3.4  找准发展定位,争取政策支持,探索整合资金。

通过股份集体经济合作社运作,在华阳镇政府的支持下,投资成立了溪马村绿色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并通过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及监事会会议研究讨论,将食品加工厂房以承包出租、产品销售以提成等形式责任细化给村民,实现集体经济能够适应市场,收入长期可持续健康增收。

4 存在问题:

4.1 受自然环境影响,稳定性不强。

自然环境不可控,农业生产和自然景观受气候天气季节限制,阻碍了生态园稳定运营和高层次发展。

4.2 集体经济组织自身的发展运营能力有待加强。

农民内生动力不足,农民社会责任感不强,示范带头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4.3 与周边企事业单位缺乏有效沟通,没有延伸建立合作机制。

4.4 旅游形象定位不足。

生态农业旅游特色未体现,乡土特征和地域特点没有凸显,旅游活动普遍性高。农民生态知识贫乏,乡村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村庄规划旅游特性不强,农家乐分散随意。

4.5 关联产业和配套企业发展滞后,农业产业的效益没有留在农村。

5 溪马村农业生态园经营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5.1农业生产具有分散性,农民已经习惯祖祖辈辈劳作的陈旧模式,劳作时随意性很大,再加上时间的变异,突发的灾害,多变的市场需求,一些难以掌握和控制的技术等因素,使得农业生产长期处于被动状态。

5.2农民小农经济意思太强,小而富既足,而且喜欢圈地,只顾自己小家,大局意识薄弱,社会责任感不强。

5.3 生态园区进行旅游文化塑造时,没有结合农业产业的具体特点,针对性的对农业生态文化进行宣传和打造。只是简单地按照自然风景区生态旅游项目进行开发,没有民俗风情、农家情趣、农耕文化和探索、开发农业生物的神奇性等方面的内容。

5.4 农民增收是农业生态园的终端目的,剩余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冷链存储、销售平台不足,效益没有最大化,农业产业收益没有留在农村。

6 农业生态园经营思考和建议

园区要体现“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必须加强农业生态园区旅游业与农业产业之间的联系。利用现代有机农业栽培模式和高科技生产技术,并用于农业绿色旅游观光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园区。依据特殊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建立真正的生态的、美丽的、可循环的生态示范园。科学规划生态园区,注重资源整合与市场需求对接。栽培采用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模式,花卉采用可食用和观赏性品种,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合理利用资源,各业之间相继而成,相资而用。园区实施封闭的物质循环利用,有效提高农业自然资源转化利用率,利用人与动植物的生物食物链形成生态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的经济链,使得园区结构从“绿色农业”植物、动物、微生物“三维”立体化,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真正成为一个适合居家生产的友好环境。

6.1发挥能人和村两委干部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加强与高校、农科机构的人才培养合作进行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养和技能,提高农业技能和乡村旅游服务水平。

6.2 拓展特色农业的品种,成就像锌、铁、硒等人类有益元素的营养主题新卖点,致力打造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突出以前传统农业忽视的微量元素;

6.3 打造农民增收的平台,把工业增加值留在乡村。引领农业大户、农业企业强强联农带农,就近取材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农业农村由一家一户,自给自足向商品化发展,不仅使农业得到发展,产业也得到提升。改过去单纯生产销售农产品,农业产业收入低的模式,采用定制生产、冷链存储、推广预制菜等方式,利用网络平台让电商直采,让农产品出村进城,工业增加值留在农村等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方式,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务工收入。

6.4 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实施科技种养,发展机械强农。运用物理的生物的技术,实现从选种、耕种、管理、收获到加工、仓储、运输,最后到餐桌消费收益的一系列科技的操作。

6.5 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打造出符合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生态园区。溪马园区要加强绶带鸟集聚树林和新翚岭古道的保护和建设,加种一些花草、苗木等,使园区除了有水电网、有菜有肉,还要有花、有景。

6.6 以优质的服务和高品质的产品来提高知名度。服务体现在细节,要强调以人为本,发现需求,满足需求,让游客在吃、住、游、玩、购中亲近自然,享受自然。

总之:不能邯郸学步,一定要走差异化的,不可复制的道路,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特别是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走创意农业发展之路。

充分利用村集体股份合作社的平台,实施科学、制度化的管理。尝试跳出单纯的农业发展农业,以工业化的公司群改造传统的农业机制和手段,有意识的进行企业战略管理的建设和企业文化的塑造。运用先进的科技实现精准经营、精准管理。利用视频、监控、网络信息平台,通过定位系统,把这些技术系统安装在农业大棚里、机械上,同时和农业管理技术部门联手,配合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资源环境、土壤和气候分析,实现资源和环境、生产和管理、生产资料和产品市场等多方面信息化。

解释说明:

“三变”:是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