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干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心理危机干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分析

黄乔

(武汉市江夏区纸坊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 武汉430200)

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波及面广,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还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身体上,还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本研究将心理危机干预作为研究重点,阐述了心理危机干预的概念,并分析了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以期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用

前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并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疾病、中毒事件或其他类似事件。这类事件的传播范围广泛、危害普遍,不可预测,难以干预,对个体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巨大影响,容易引发公众的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在采取常规的救治措施的同时,还需要对心理健康进行评估,并采取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以降低事件次生灾害的影响,维护公众的稳定情绪,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 心理危机干预的概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而在应对这些事件的过程中,个体往往难以完全应对,导致心理平衡受到影响,从而引发心理危机。心理危机不仅会导致一系列身体症状,而且还可能对公众的心理健康产生长期影响,甚至出现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反应。若不能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这将持续破坏人们的正常生活,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自我伤害行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心理危机干预应运而生。心理危机干预是根据心理学理论,有针对性地干预目标群体的心理、认知和行为等方面,以减轻心理危机对公众的影响[1]。目前,常用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包括精神动力治疗、危机事件应急团体晤谈、眼动脱敏以及信息再加工治疗等,有时也可以联合药物治疗。

2.心理危机干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分析

2.1缓解公众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帮助公众恢复心理平衡

心理危机干预可以缓解公众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帮助公众恢复心理平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给公众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得公众感到焦虑、恐惧、绝望等负面情绪,甚至出现抑郁症状。而心理危机干预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引导公众积极面对问题、化解负面情绪,从而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帮助公众恢复心理平衡。此外,心理危机干预还可以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建立社会支持体系等方式,减轻公众的心理负担,让公众感到得到关注和支持,从而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2减少应激反应,避免应激反应升级为应激障碍

心理危机干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另一个作用是减少应激反应,避免应激反应升级为应激障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对公众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冲击,导致公众出现各种应激反应,如失眠、恶心、头痛、心慌、易怒等。这些应激反应如果得不到及时干预,可能会升级为应激障碍,严重影响公众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而心理危机干预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等方式,帮助公众缓解应激反应,减少应激反应升级为应激障碍的风险。此外,心理危机干预还可以通过提供应急心理支持等方式,帮助公众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激反应的能力,从而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和升级。

2.3建立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正确认知,避免错误信息的传播

心理危机干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是帮助公众建立对事件的正确认知,避免错误信息的传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会引发公众的恐慌和不实传言的传播,导致公众对事件的认知存在偏差。而这些不实信息的传播可能会加剧公众的恐慌和紧张情绪,进一步影响公众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稳定。因此,心理危机干预可以通过提供专业的信息解读和正确的知识普及,帮助公众建立对事件的正确认知,避免错误信息的传播。同时,心理危机干预还可以通过提供公共卫生教育和健康知识普及等方式,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增强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从而减少公众的恐慌情绪和错误信息的传播。

2.4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

心理危机干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还有一个作用是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会带来次生灾害的风险,例如疫情扩散、社会动荡等。而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保障公众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因此,心理危机干预可以通过提供应急心理支持、安全知识普及、安全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同时,心理危机干预还可以通过提供公共卫生教育和健康知识普及等方式,增强公众的健康素养,提高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从而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2]

2.5帮助公众建立社会支持体系,提高社会凝聚力和抗压能力

心理危机干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可以帮助公众建立社会支持体系,提高社会凝聚力和抗压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导致公众出现各种应激反应,社会秩序和稳定受到影响。而公众的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提高社会凝聚力和抗压能力,维护社会安定和稳定。因此,心理危机干预可以通过提供心理支持、社会支持和信息支持等方式,帮助公众建立社会支持体系,增强公众的社会凝聚力和抗压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3]。同时,心理危机干预还可以通过提供社会服务和社会援助等方式,增强公众的互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3.结论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带来的心理问题,政府部门和专业人员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以及普通民众缓解心理障碍。心理危机干预的措施包括心理援助、心理咨询服务和健康教育预防心理危机等。通过针对性的心理危机干预,可以帮助公众建立对事件的正确认知,避免错误信息的传播;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帮助公众建立社会支持体系,提高社会凝聚力和抗压能力。

心理危机干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不仅仅是针对个体心理问题的缓解,更是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健康的维护。政府部门和专业人员需要加强心理危机干预的宣传和实践,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素养,增强公众的应对能力,从而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心理风险。同时,政府部门和专业人员还应该加强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完善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和实践,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更加有效的心理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林小曼,宋群,童涌,王伟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J].海南医学,2021,32(10):1328-1332.

[2]孟昭刚,吴晓青,张子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干预策略探讨[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20,38(04):80-81.

[3]秦邦辉,孙艳君,何源.国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及启示[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2):11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