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化浅镇静策略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舒适化浅镇静策略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王丽

  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201700   

【摘要】目的 对ICU机械通气患者使用舒适化浅镇静策略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21年11月~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患者,借助随机、单盲法的方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使用舒适化浅镇静策略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的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镇痛效果与用药情况。结果 研究组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镇痛效果与用药情况等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舒适化浅镇静策略时,可以有效缩短患者通气和住院的时间,减少患者的药物用量,提升患者镇痛效果,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大力应用。

【关键词】ICU机械通气;舒适化浅镇静策略;镇痛效果;通气时间;住院时间

机械通气被广泛地应用在临床ICU之中,可以有效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发现诸多的机械通气风险。尤其是不合理镇静的方式,会导致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增加,对咳嗽起到抑制作用,致使相关肺炎的出现,最终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使得患者的住院费用增加,加剧患者的经济紧张程度[1]。因此,就要重视护理工作的开展。但是常规护理的方式,并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机械通气情况。所以,就要重视舒适化浅镇静策略的应用,从多个角度进行护理,缓解患者的痛苦情况,缩短患者的通气和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本实验将对舒适化浅镇静策略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做如下总结: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21年11月~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患者,借助随机、单盲法的方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入组标准:年龄在50岁以上,预估机械通气时间在48h以上的患者;肺功能中、重度障碍的患者;认知正常的患者。排除标准:存在神经萎缩和视觉障碍以及幻听,还有精神分裂的患者;确诊为晚期肿瘤而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研究组男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52-72岁,均值为(62.12±3.4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53-73岁之间,均值为(63.21±3.33)岁;经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性,(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使用常规护理的方式。为患者提供镇痛镇静干预,结合常规的ICU护理操作,为患者开展口腔、营养等方面的护理。同时护士要定时为患者翻身、叩背,要多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获得患者家属的支持。此外,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疼痛情况,做好评估结果记录,保证后续交接班的质量。最后在护理完成之后,要把患者的评估进行对比,一旦效果并不明显,要优化护理方案。

1.2.2研究组

使用舒适化浅镇静策略的方式。具体操作如下:①早期的舒适化镇静护理:组建护理小组,成员为护士长1名、主治医生2名、ICU责任护士4名。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安排患者是否在早期接受镇静、镇痛的护理干预,启动舒适化浅镇静护理方案。借助预约制度探视方法,明确告知患者要在特定时间进行探视,结合患者与家属的实际需求增加患者的探视次数与实践,提升患者对于护士的信任程度,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②优先镇痛方面:遵照医嘱为患者使用镇痛药物,主要有吗啡、地佐辛和瑞芬太尼等。并且,可以为患者提供联合用药的方式,以此保障镇痛的最大效果。同时,在患者进行无痛操作的时候,为患者进行心理安慰,重视前期镇痛评估工作的开展,尽量减少穿刺和抽血以及吸痰等方面疼痛感的影响。最后,要结合患者的表现,为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与体位等方面的护理。此外,在镇痛时,为患者提供非药物镇痛的方式,借助为患者播放喜爱的音乐、舒缓类型的音乐等音乐疗法的方式,转移注意力,抚平患者的急躁感,但是在播放音乐时,要保证音乐的音量和播放时间的适宜性。同时,开展心理暗示的方式,对患者的注意力进行分散,保证患者的心态处于放松或者放空的状态,调整患者的体位,保证患者的舒适度。③最小化镇静方面:镇静与镇痛相比,其地位低于镇痛,所以,在护理的过程中,首先镇痛,在此基础上,以患者的病情需求为依据,为患者进行镇静,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舒适度。一旦患者的镇痛与浅镇静效果并不理想,要马上调整患者的治疗措施,寻找失败的原因,预防日后工作之中出现同样的错误。④人文关怀:[2]在患者住院之后,护士要主动和患者与家属进行交流,掌握患者的爱好和性格以及生活习惯等,做好信息的记录,保证交接班的顺利进行。同时,在沟通时,以简单易懂的语言为主,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和患者进行沟通,提升患者的信息。此外,在夜晚时,播放患者喜爱的轻音乐助眠,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当患者可以脱机的时候,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1.3.1 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

对比两组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主要对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其中数值越小,护理效果越好。

1.3.2 镇痛效果与用药情况

对比镇痛效果与用药情况,主要对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等药物用量进行对比,剂量越小,护理效果越好;对两组的镇痛评分进行对比,数值越低,护理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IMG_256±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经比较,研究组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如表1:

表1 两组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的比较(n,IMG_257±s)

组别

n

机械通气时间(d)

ICU住院时间(d)

研究组

40

2.17±2.21

5.54±3.52

对照组

40

5.24±3.16

7.32±3.61

t

5.035

2.233

P

0.000

0.028

2.2 镇痛效果和用药情况对比

对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和用药情况进行比较,发现护研究组镇痛效果和用药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2:

表2 两组镇痛效果和用药情况的比较(n,(IMG_258±s))

组别

n

丙泊酚(㎎)

右美托咪定(㎎)

镇痛评分(分)

研究组

40

5652.12±527.34

1640.94±388.02

3.13±0.45

对照组

40

9810.01±973.67

2560.94±313.90

3.97±0.88

t

23.749

11.658

5.375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在ICU病房之中,机械通气是最为常见,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治疗方式[3]。现如今,学者发现机械通气可以代替患者进行自主呼吸,尤其是在人工气道组建之后,可以确保危重症患者的基本通气功能,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4]。但是这种方式属于创伤的一种,会损害患者的呼吸道,降低患者的呼吸功能。甚至会受到细菌感染的影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因此,就要重视护理工作的开展。在目前国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患者应用舒适化浅镇静策略,从优先镇痛、最小化镇静、人文关怀等方面进行护理,减少疼痛的影响,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护理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患者自身的恢复速度。

综上所述,本实验表明,当ICU机械通气患者使用舒适化浅镇静策略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镇痛情况,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降低药物用量,提升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尽早脱机,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因此,该方式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魏小珍,冯海青,卢笑颜,蒋帅. 舒适化浅镇静护理在ICU重症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2,34(6):163-165.

[2]朱红伟,崔妙玲,黄德斌. 舒适化浅镇静护理策略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蛇志,2022,34(1):81-84+101.

[3]许惠芬,高扬,吴娟. 舒适化浅镇静策略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管理中的应用[J]. 交通医学,2021,35(6):640-643.

[4]成晶. eCASH策略在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中的应用研究[D].南华大学,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