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镇静唤醒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每日镇静唤醒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张雪芬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201700

【摘要】目的: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中运用每日镇静唤醒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共6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提供每日镇静唤醒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临床各项指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脱机拔管时间。结果:经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和总镇静的时间、右美托咪定日均用量都少于对照组,且脱机拔管时间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将每日镇静唤醒护理模式引入其中,可切实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出现,并尽早脱机拔管,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可进一步推广于临床。

【关键词】每日镇静唤醒模式;护理效果;icu机械通气;

ICU机械通气患者处于比较强烈的应激环境中,在治疗过程中应用适量镇静剂,可以使其由于机械通气及气管插管而导致的焦虑、紧张及生理不适感得到有效缓解。能够切实加强人机协调性,从而获得更加理想的机械通气效果,还可以促使计划外拔管率下降。但是深度镇静使病人的排痰及咳嗽能力减弱、抑制呼吸、提高肺部感染发生率,长期使用镇静药物能产生药物蓄积、延长药效、戒断情况及药物依赖[1],从而导致撤机困难; 基于此,本院ICU对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分别采用每日镇静唤醒模式和镇静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共60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是实施icu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及ARDS患者,所有患者和家属都对本次研究的目的有所了解,并签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为哺乳期女性,患者患有其他脑部疾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患有精神疾病,患者不配合此次研究。随机对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24-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8±7.6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25-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6±8.35)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60例患者入院之后都每小时提供丙泊酚进行持续镇静,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右美托咪定0.0027-0.01mg/kg/h的持续泵入,将镇静状态保持于RASS评分白天-2 ~+1,晚上-2 ~0,同时保留病人的自主呼吸。

对照组采取常规镇静治疗护理,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对入住icu的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镇静药物持续泵入,直到完全脱机为止[6]

 观察组第二天开始给予每日镇静唤醒护理模式干预,每天上午九点暂停镇静药物的泵入,使患者意识彻底清醒,可以完成伸手、眨眼等比较简单的指令性动作。对病情状况不理想,不能彻底清醒的患者,将血压上升、增加不自主运动、脉搏加速等显著生命体征改变为唤醒目的,之后重新通过初始剂量的50%进行给药,并循序渐进调节用量到预期镇静效果,镇静治疗期间责任护士需对病人的镇静程度实施准确评估,每小时评估1次,且及时调节药物泵入量,维持RASS评分白天-2 ~+1,晚上-2 ~0。

RASS评分(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主要包括10级:+4级为有攻击性:有暴力行为;+3级为非常躁动:试着拔出呼吸管、胃管或静脉点滴;+2级为躁动焦虑:身体激烈移动,无法配合呼吸机;+1级为不安焦虑:焦虑紧张但身体只有轻微的移动;0级为清醒平静;清醒自然状态;-1级为昏昏欲睡:没有完全清醒,但可保持清醒超过十秒;-2级为轻度镇静;无法维持清醒超过十秒;-3级为中度镇静:对声音有反应;-4级为重度镇静:对身体刺激有反应;-5级为昏迷:对声音及身体刺激都无反应[2]

1.3临床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机械通气、住icu时间、总镇静时间、右美托咪定日均用量。

(2)对比两组脱机拔管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整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机械通气、住icu时间、总镇静时间、右美托咪定日均用量

观察组的机械通气、住icu和总镇静的时间,以及右美托咪定日均用量均少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各项指标的比较[n(±s)]

组别

n

机械通气时间

(d)

住icu时间(d)

总镇静时间(d)

右美托咪定日均用量(mg/kg/h)

观察组

30

5.29±3.71

7.31±4.52

4.58±3.70

1.40±0.45

对照组

30

8.32±5.53

10.92±7.32

7.52±5.43

1.92±0.73

t

/

2.492

2.298

2.451

3.321

p

/

0.016

0.025

0.017

0.002

2.2对比两组脱机拔管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经对比两组的脱机拔管时间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相较呈更低显示(P<0.05),见表2。

表2两组脱机拔管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比较[n(),%]

组别

n

脱机拔管时间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观察组

30

6.25±3.68

2(6.67%)

对照组

30

9.68±4.52

9(30%)

X2或t

/

3.223

8.221

p

/

0.002

0.004

3讨论

每日镇静唤醒概念于2000年被首次提出,与临床常规持续镇静治疗相比,实施每日镇静唤醒患者的撤机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均显著缩短,并且还可切实减少总住院时间。有关每日镇静唤醒的临床研究也获得一致的结论。实验提示,每日镇静唤醒最好于白天实施,其主要是为了使医务人员更详细、全面地评估患者的具体临床状况,包括运动和感觉功能、神志、生理防御反应,以及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还有呼吸机的运行情况与模式、参数、人机协调状况,患者是否保留自主呼吸,镇静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方法,及其和其他治疗药物、措施间的影响作用等[3-4]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镇静时间及右美托咪定日均用量均少于对照组,而脱机拔管时间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也比对照组更低。究其原因可能是每日镇静唤醒能够使镇静药使用剂量减少,以此防止大量用药后导致低血压、戒断症状、呼吸抑制、药物依赖性等情况的出现。在这一过程中,每日镇静唤醒后造成的躁动及应激可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包括人机协调性差、应激性高血压等,严重的话还可出现病人自行拔除气管插管及其他装置的风险,因此进行每日镇静唤醒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及护理[5]

综上所述,给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每日镇静唤醒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切实改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缩短脱机拔管时间及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促进其生命体征尽快处于稳定状态,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王敏,张艳,钱小丽,管义祥.基于eCASH理念的镇静镇痛干预在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2,20(26):3667-3670.

[2]李素玲,许丽青,李雪莹.早期康复训练预防PICU获得性肌无力的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24):95-98.

[3]张海霞.体位交替管理方案预防ICU患者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22,35(15):156-159.

[4]张玉宝,王汇,程岚.COPD机械通气病人谵妄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估[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1):1611-1615.

[5]张婉莹,戴燕红,金花,卢露,卢芳燕.儿童镇静程度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11):1644-1648.

[6]李文涵,郭立敏.早期四级锻炼结合ESCAPE策略规范化镇静唤醒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免疫功能及四肢肌力的影响[J].华夏医学,2021,34(5):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