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化浅镇静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舒适化浅镇静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郭舒雅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急诊重症监护室    201700

【摘要】 目的 分析舒适化浅镇静(eCASH)干预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本院2021年4月-2022年10月收治的62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采取随机抽签分组,对照组31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eCASH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拔管成功率、转科率高于对照组,出院/死亡率、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化浅镇静护理的实施,可提升ICU机械通气患者一次拔管成功率,使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确保患者安全。

【关键词】 ICU;机械通气;舒适化浅镇静

重症医学科(ICU)是治疗需要监护、器官功能支持和严重疾病的患者的地方。ICU的部分患者由于病情需要接受机械通气。为了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 ICU机械通气患者通常进行镇痛镇静处理[1]。适当的镇痛镇静能有效地缩短ICU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缩短ICU住院时间,并可降低ICU不良事件发生率。舒适化浅镇静疗法注重先镇痛后镇静,让患者在浅镇静时感到舒服。本研究目的是探讨舒适化浅镇静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本院2021年4月-2022年10月收治的62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采取随机抽签分组,各31例。观察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25-80岁,平均(50.2±3.3)岁。对照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27-78岁,平均(50.8±3.7)岁。纳入标准:均入住ICU;实施机械通气;无镇痛、镇静禁忌;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存在心脏停搏史者;入院前出现谵妄者;合并严重精神疾病者。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分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按医嘱给予镇痛镇静,并对其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病情进展,做好病情监护,发现问题,配合医师妥善处理。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进行 eCASH干预。(1)组建镇静护理团队,包括 ICU护士长1人、专科护士1人、责任护士6人、康复医师1人,康复医师及专科护士负责团队成员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舒适化浅镇静护理的优势、实施方法、使用方法、关键事项、注意事项等。培训结束后,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估,通过考核后,方可正式上岗。(2)负责镇痛镇静护理的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采用 ICU的 CPOT评分表,如果疼痛得分超过3分,说明患者有严重的疼痛,按照医生的要求,使用吗啡等药物,减少痛苦。同时,对患者进行镇静评价,采用RASS镇静度评定,并按照医生的指示,按时、按量地给患者注射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每30分钟评估一次,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镇静药的用量,以RASS评分为-2-0分为宜。(3)促进舒适护理:①按清单式管理,对患者进行集中照护和医疗介入:采用常规检查表格,列出患者每日用药计划、液体管理、中心静脉压监测等治疗措施,并在白天进行集中照护和医疗干预,晚上尽可能让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②妥善固定管道。通过机械手臂固定通气管,将一次性橡胶手套吹成气囊垫在患者的气管插管和“7”的接口处,避免因为重力的作用而造成的不适。使用材质舒适的软垫,使用3 M胶带进行气管插管管道固定。③人文关怀。在病房外设置家属休息区,允许家属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探视。与清醒患者沟通时,注意语气及沟通技巧,避免引发患者心理不适。鼓励、安慰患者,指导其保持充分的休息。开导患者,帮助其接受病情,积极参与治疗,尽早康复。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2)统计两组预后,包括一次性拔管成功率、转科率、出院/死亡率及低血压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2.0软件对比数据。(±s)为计量方式,检验值为t;n(%)为计数方式,以X2检验。P<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2]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对比(±s,d)

组别

例数

ICU住院时间

观察组

31

4.2±1.3

对照组

31

6.7±2.3

t

4.825

P

0.000

2.2 预后对比

观察组一次拔管成功率、转科率高于对照组,出院/死亡率、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 2 预后对比[n(%)]

组别

例数

一次拔管成功率

转科率

出院/死亡率

低血压发生率

观察组

31

29(93.5)

29(93.5)

2(6.5)

1(3.2)

对照组

31

19(61.3)

20(64.5)

11(35.5)

7(22.6)

X2

9.226

7.884

7.884

5.167

P

0.002

0.005

0.005

0.023

3 讨论

舒适化浅镇静的护理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一次拔管成功率,改善患者的舒适度。临床上,为了减轻患者的烦躁和不安感受,在 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常实施镇痛镇静。但是,对疼痛、镇静的评估还缺少系统性的评估手段。临床上,为了减少患者的躁动、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一般采取过度镇静处理。这会导致患者对呼吸机的依赖性增强,使其脱机时间延长,一次拔管成功率下降。采用舒适化浅镇静,合理应用镇痛镇静剂,对患者的镇痛镇静进行动态评价,使患者始终处于浅镇静状态,避免过度镇静,减少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一次拔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舒缓化浅镇静的护理策略能保证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提升一次拔管成功率,改善患者的舒适度[3]

舒适化浅镇静的护理策略能使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更加稳定,低血压的发生率也会减少。重症患者在术后留置导管的数量会增加,疼痛也会加剧,因此,临床上通过联合用药来获得镇痛和镇静的效果,但由于药物的协同作用可能存在镇静过深。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镇静处理时,应对患者的镇静状态进行正确的评价,以保证镇静的深度合理,以达到患者的需要,避免镇静过深或镇静不足。采用舒适化浅镇静法可以减少镇静剂的用量,护理人员在镇静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评价,调整用药,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在镇静过程中的低血压发生率,并使其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结果表明:观察组的低血压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所以,在实施整体的舒适度镇静疗法时,应加强对患者的镇静评价,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保证患者在镇静剂治疗期间的用药安全[4]

采用舒适化浅镇静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 ICU的逗留时间显著减少,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采取舒适化浅镇静的方法,使用最少的镇痛、镇静药物,并对患者进行严格的观察与评价,以达到浅镇静的目的。另外,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可以进行一些早期的康复训练,比如对患者进行呼吸肌功能训练,这样可以使患者早日脱机,也可以增加一次拔管成功率。

总之,在 ICU进行机械通气患者中实施舒适化浅镇静护理,可以缩短 ICU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王芳,李冰,吴莉. 舒适化浅镇静每日唤醒护理联合气道维护在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6):190-192.

[2]魏小珍,冯海青,卢笑颜,蒋帅. 舒适化浅镇静护理在ICU重症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2,34(6):163-165.

[3]朱红伟,崔妙玲,黄德斌. 舒适化浅镇静护理策略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蛇志,2022,34(1):81-84+101.

[4]许惠芬,高扬,吴娟. 舒适化浅镇静策略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管理中的应用[J]. 交通医学,2021,35(6):64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