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物灸联合压力治疗预防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隔物灸联合压力治疗预防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探究

黄旋  李燕娟  杜志容

罗定市中医院   广东罗定    527200

摘要目的 探讨隔物灸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预防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隔物灸贴涌泉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和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下肢DVT发生率为6.0%,显著低于对照组下肢DVT发生率的20.0%(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82.0%(P<0.05)。结论 应用隔物灸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脑卒中下肢DVT疗效显著,可降低DVT发生率,提高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隔物灸;涌泉穴;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脑卒中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DVT)几率较高,急性期脑卒中患者DVT发生率就达45%,严重偏瘫的脑卒中患者DVT发生率更是高达60%~75%[1]。DVT的发生与久坐、久站、创伤、偏瘫、长期卧床等原因有关,DVT会导致患者肢体活动障碍,还会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不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还会增加死亡率[2]。隔物灸是艾灸中的一种,在艾炷与皮肤之间衬垫药物而施灸,又称间接灸,由于艾灸、药物、穴位三者结合、共同作用,而且操作简便、相对安全,隔物灸广泛用于各科疾病及寒、热、虚、实不同证候[3]。因此,本课题对隔物灸联合压力治疗预防脑卒中下肢DVT形成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纳入研究前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均知晓该研究并同意配合,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气压仪治疗禁忌、隔物灸治疗禁忌的患者。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见表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项研究已经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和批准。

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项目

研究组(n=50)

对照组(n=50)

χ2/t/Z

P

性别

n(%)〕

32(64.0)

30(60.0)

0.170a

0.680

18(36.0)

20(40.0)

年龄(,岁)

63.82±6.34

64.94±6.89

-0.846b

0.399

疾病类型

n(%)〕

脑梗死

34(68.0)

27(54.0)

2.060a

0.151

脑出血

16(32.0)

23(46.0)

瘫痪程度

n(%)〕

全瘫

3(6.0)

2(4.0)

-0.237c

0.813

不完全瘫

7(14.0)

9(18.0)

轻瘫

19(38.0)

16(32.0)

正常

21(42.0)

23(46.0)

注:aχ2btcZ

1.2方法

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龙之杰牌,型号LGT-2200DVT,广东龙之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每天1次,每次30min。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基础上联合隔物灸(秦鲁牌,济南秦鲁药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每天1次。隔物灸治疗时,贴在涌泉穴上,1.5h后再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治疗时间、次数同对照组。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治疗后患者无下肢疼痛、肿胀、皮温正常,无异常感觉,无腓肠肌挤压痛,双下肢对称,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管腔内无回声;②有效:一侧或双侧下肢酸胀、隐痛,体温正常,腓肠肌试验阴性,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管腔内充满不规则的低回声;③无效:一侧或者双侧下肢疼痛、肿胀、下地困难或直立后疼痛加剧伴有不同程度发热、腓肠肌试验阳性,超声显示无彩色血流信号和频谱信号。显效例数加上有效例数之和除以本组总例数的百分率为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率)〔n(%)〕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下肢DVT发生3例,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下肢DVT发生10例,发生率为20.0%。研究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37<0.05)。

2.2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0%对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研究组

50

27(54.0)

21(42.0)

2(4.0)

48(96.0)

对照组

50

18(36.0)

23(46.0)

9(18.0)

41(82.0)

Z/χ2

-2.254a

5.005b

P

0.024

0.025

注:aZbχ2

3讨论

由于脑卒中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加上行动受限,发生下肢DVT的风险较高。中医将下肢DVT归为“股肿”、“肿胀”、“脉痹”范畴,其内在病机是血瘀阻络,外在表现为下肢红肿、疼痛、发热,所以应采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法[4]。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利用气囊有规律地充、放气,对患肢肌肉进行挤压,从而促进血液、淋巴液循环。相对于人工推拿按摩,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挤压力度、方向、作用时间更显优势。然而我们观察到仅以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预防下肢DVT疗效仍不够理想,部分脑卒中患者血管弹性差,耐受性不佳,调小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患者易于耐受,但效果也下降了,于是我们选择艾灸方法。然而传统艾灸有一定缺陷,因为脑卒中患者多有行动不便,治疗时必须有人照看,治疗结束又要及时熄灭艾炷,比较而言,隔物灸操作更为安全,而且隔物灸红外辐射波谱更接近人体穴位波谱,易于为人体吸收利用[3]。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中的一个重要穴位,灸之可补肾安神、滋阴降火、通经活络,对肾、肾经及人体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能促进下肢静脉血液流通,对于下肢DVT引起的肿胀、疼痛有很好的消解作用[5]。而且涌泉穴具有宁心安神之效,能缓解下肢DVT疼痛带来的不适,而且有助于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的耐受和效果发挥。本项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下肢DVT发生率只有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说明隔物灸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下肢DVT的发生。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82.0%)(P<0.05),表明隔物灸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以改善和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为预防脑卒中后下肢DVT发生可采用隔物灸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不仅疗效提升,而且能降低DVT发生率,该方法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陆秋芳,应燕萍,覃艳勤,等.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6):1948-1955.

[2]沈玫彤.气压治疗仪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19):125-127.

[3]田岳凤,李雷勇,金晓蝉.隔物灸中穴、药、灸作用方式及作用机制分析[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8,19(6):39-41.

[4]朱娥,杨莹.通窍活血汤加味方定向透药疗法配合循经推拿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J].中医药导报,2022,28(10):77-80.

[5]黄俐敏,林锦芝,严灿英.艾灸涌泉穴联合冰敷干预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的影响观察[J].云南医药,2021,42(1):65-67.

*云浮市医药卫生科研立项课题编号:2021B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