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醒期专项护理对手术麻醉效果及术后情况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苏醒期专项护理对手术麻醉效果及术后情况的影响分析

李红岩      ,郭敏(通讯作者)

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    264000

摘要:目的:分析苏醒期专项护理对手术麻醉效果以及术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22年3月-2022年12月收治的提供全麻的患者80例,分成对照组和分析组,分别提供麻醉常规护理和苏醒期专项护理,最后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包括躁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有术后睁眼、自主呼吸以及拔管时间。结果:分析组的躁动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对比P<0.05;分析组的术后睁眼、自主呼吸以及拔管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对比P<0.05。结论:对于手术麻醉患者,提供麻醉苏醒期专项护理,可以强化麻醉效果,减少躁动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预后水平,促使患者加速康复,效果比较显著。

关键词:苏醒期专项护理;手术麻醉效果;术后情况;影响

1引言

麻醉苏醒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是术后从麻醉状态恢复正常情况的时期,一般需要在专门的恢复室进行观察和监测。因为手术创伤、患者病情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苏醒期可能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影响到术后预后,比如躁动等就很常见[1]。对此,临床上要做好对苏醒期的护理服务,提供科学的护理措施,保证预后良好,继而促使病情恢复,保障生命安全。本次研究提出苏醒期专项护理模式的应用,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2资料与方法

2.1材料

选择医院2022年3月-2022年12月收治的提供全麻的患者80例,分成对照组和分析组。其中对照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27-53岁,平均(38.65±4.55)岁;分析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28-55岁,平均(37.21±5.13)岁。对比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

2.2方法

对照组:提供麻醉常规护理。根据手术类型和术后恢复的要求,调整患者的体位;利用心电监护仪等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定期检查伤口恢复情况,及时换药,保持伤口处干燥整洁,防止污染后感染;指导科学饮食,加强心理疏导等。

分析组:提供苏醒期专项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做好术前护理,主要是在术前推患者进入手术室时进行麻醉知识的宣讲,让患者了解麻醉的表现以及苏醒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说明患者术后可能留置尿管等,要求患者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建立起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2)术中按要求进行麻醉,提供科学的镇痛方案,控制躁动问题的发生。术后将患者送入复苏室后,要注意陪伴患者,在其意识有所恢复后,轻声呼唤患者的名字,这样患者听到之后,可以使意识快速恢复正常。之后护理人员可以与患者沟通,进行交流,并安抚患者很快就可以见到家属,进入普通病房。期间要特别点明手术很成功,让患者不要担心,加强自信心。(3)在患者意识逐渐恢复后,评估疼痛情况,必要的话使用镇痛泵或药物进行处理,有效缓解疼痛感[2]。同时还要向患者说明苏醒期的一些注意事项,积极回答患者的问题,使用轻柔的语气与患者交流,加深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感。(4)协助患者转入病房,合理调整体位,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期间,利用心电监护仪等设备,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特别关注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变化,如果发现异常或者设备报警,要及时告知医生处理。(5)为了确保患者可以正常呼吸,需要固定好气管插管,避免出现脱离、堵塞等问题;如果提供机械性通气,还要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对于患者要注意及时清除痰液,避免出现窒息问题。病房环境保持干净整洁,控制噪音和光照的不良影响,做好保温服务,提供舒适的环境。(6)因为苏醒期期间患者可能出现躁动问题,有一定几率引发坠床、跌倒等风险,因此需要保证病床护栏的存在,必要的话使用绑带进行固定。同时个别患者可能因为体质因素而对疼痛比较敏感,出现较大的痛苦感,对此需要科学镇痛,必要的话使用镇痛泵和药物,或者选择按摩、说话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有效减轻疼痛感。

2.3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在苏醒期出现躁动的情况,使用躁动评分进行评估,分为0-3分,从无到重。

(2)统计和对比两组术后睁眼、自主呼吸以及拔管时间情况。

2.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5.0展开分析,数据用%和x±s表示,分别进行2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躁动

分析组的躁动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对比P<0.05,见表1。

表1 两组躁动发生率对比(n,%)

组别

0分

1分

2分

3分

发生率

对照组

27

5

5

3

32.5

分析组

36

3

1

0

10.0

2

5.864

P

<0.05

3.2预后指标

分析组的术后睁眼、自主呼吸以及拔管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对比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预后指标对比(min,x±s)

组别

例数

睁眼时间

自主呼吸时间

拔管时间

对照组

40

17.14±3.22

5.98±2.25

22.90±3.25

分析组

40

11.38±3.16

4.15±2.12

13.52±3.42

t

7.506

12.231

18.609

P

<0.05

<0.05

<0.05

4讨论

随着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麻醉技术也出现很大的进步,成为治疗工作的有效辅助手段,在临床上的应用普遍。麻醉是通过药物的使用,让患者的机体进入沉眠状态,局部或者全部丧失感觉,从而顺利进行麻醉。发展到现在,麻醉医学已成为临床医学的一门重点学科,与其他医学学科的联系十分紧密。麻醉苏醒期是从停止使用麻醉药误导患者恢复正常意识状态的阶段[3]。正常来说,患者术后短期内,麻醉依然会起到效果,但这种效果会逐渐减弱,同时患者的意识会慢慢清醒,直到恢复正常。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定几率出现并发症,影响到预后。比如全麻苏醒期躁动,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是一种不恰当的行为,表现出兴奋、躁动、定向障碍等,个体出现一些不合适的行为,比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语无伦次、哭喊、呻吟等。如果此并发症比较严重,还可能形成意外伤害,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因此为了保证预后水平,确保患者可以顺利度过麻醉苏醒期,需要在这个阶段提供科学的护理服务,保证预后的安全性[4]。为此,提出苏醒期专项护理的应用,主要是针对苏醒期的特殊情况,对患者进行心理、行为、疼痛等方面的干预,加强心理疏导,重点促使患者加强对于躁动问题发生的应对能力,做好科学镇痛工作,并保证个体的呼吸道畅通,配合其他基础护理工作的开展,取得良好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分析组的躁动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对比P<0.05;分析组的术后睁眼、自主呼吸以及拔管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对比P<0.05。这意味着提供科学的护理,可以加速患者在术后麻醉效果的减退,快速恢复正常状态,并帮助改善预后水平,加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上述过程中,要注意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做好动脉血气分析等工作,进行密切监测,防止出现异常。

总之,对于手术麻醉患者,提供麻醉苏醒期专项护理,可以强化麻醉效果,减少躁动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预后水平,促使患者加速康复,效果比较显著。

参考文献:

[1]王春霞.苏醒期专项护理模式对手术麻醉效果及术后恢复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5):81-82.

[2]陈姿妃,林芝.苏醒期专项护理在预防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低体温及恢复期寒战的应用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01):135-137.

[3]周丽莹,周丽香,黄定平.专项护理模式在胸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麻醉苏醒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11):79-81.

[4]陈燕青,李凯辉.护师麻醉师共同协作的苏醒期专项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和疼痛应激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3,13(04):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