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标准体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标准体系研究

曲波1 ,陆忠涛2 ,侯士彬3,胡本刚2, 周彦玲4

漠河市气象局1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 165300

大兴安岭地区气象局2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  165000

友谊县气象局3 黑龙江省双鸭山 155800

呼中区气象局4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 165033

摘要:近年来的生态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气象保障服务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标准化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支撑的有效途径,然而我国尚未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标准体系。本文通过总结梳理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现状,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标准化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提高气象保障服务工作的质量,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标准体系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问题逐渐受到人们关注,而气象保障服务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需要有关部门制定合理的策略,完善相关体系,建立规范化的气象保障服务系统,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气象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而提出的,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宗旨,是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对资源环境生态约束的必然选择。气候是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活跃因素,是自然生态系统状况的综合反映,科学认识气候,主动适应气候,合理利用气候,努力保护气候,不断提升对气候规律的认知水平和把握能力,科学有效防御气象灾害,趋利避害、适应和顺应气候规律,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气象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公共气象服务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气象防灾减灾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文化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气象机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科技保障作用。

2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现状

2.1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一些重点领域技术支撑不够,导致标准缺失

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工作涉及应对气候变化、气象防灾减灾、大气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修复等多个重点领域,但有的重点领域由于技术支撑不够,造成标准缺失。比如,生态保护和修复对气象服务需求旺盛,但目前相关的气象保障服务技术缺乏,需要研究满足不同需求的气象服务技术,如植树造林、国土绿化等适宜期预报技术,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土壤修复和污染治理气象服务技术,促进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以及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以下简称三区四带)等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的精细化气象服务保障技术,并形成标准规范,以满足精细化精准化生态保护和修复需求。

2.2气象服务不到位

气象保障服务工作中,气象服务不到位是最为明显的问题之一,具体表现在气象装备不够、气象人员服务意识不足、行业人员行业认知不足,相关人员将主要精力放在农业生产中,忽视了对林业、畜牧业的气象服务。为了提升气象保障服务质量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1)气象装备是保障气象综合监测业务开展的关键,为了提升气象保障服务质量,可以在气象监测业务开展前,结合观测生态活动的目标和需求,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优化气象观测方案,从而全面提升气象保障服务工作的效率。(2)在气象保障服务工作中,气象设备是观测气象的关键,在观测前,可以维护和调试观测设备,确保顺利合理地应用观测设备。政府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气象观测设备专项资金,定期引入新的气象观测设备,并做好日常的气象设备的维修业务,定期检修气象观测设备,如果发现设备故障,要及时维修和更换,确保气象观测业务的有序进行。(3)应该不断提高气象观测员的综合素养,促使观测员规范操作气象观测设备,增强气象观测员的整体业务技能,定期开展观测员技能培训活动,组织观测员学习经验技术。(4)制定观测员工作制度,建立气象保障服务体系,促使观测员规范操作,提升观测员的行业认知和专业的水平,指导观测员应用员工手册进行工作,鼓励观测员自主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素养,以更好地服务于气象观测工作。

2.3大气污染防治不够彻底

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断扩散,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健康,相关部门可以依托气象技术治理大气污染。但是,目前我国对大气治理的投入还不够,很多气象员对大气治理的认知程度不高,对大气污染源的分析不够精准,从而不能有效地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因此在气象保障服务工作中,不仅仅要加大对气象预报的报道力度,更要结合当下的污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解决,可以为解决生态问题提供技术支持,如通过人工降雨的方式处理雾霾。

2.4数据管理系统不完善

数据管理系统有利于工作人员密切关注当下的动态信息,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目前,我国气象服务保障还缺少科学化的系统管理。因生态系统、环境保护以及气象服务等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划分过于明确,各行业之间缺少联系,无法建立互联共享的数据管理系统。气象服务工作的进展需要相关行业的全力配合,目前,正是缺少对数据有效的采集整合,缺乏相关工作人员对数据信息的处理和管理,气象部门不具有共享服务意识,因此难以实现对动态的实时监控和资源的调动。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合作,推进气象保障服务工作与环保、林业以及农业等多部门协同合作,促进多部门的数据整合,完善气象数据管理系统,共同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

3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标准体系优化

3.1加大宣传力度

在气象保障服务的发展中,一些农民对气象保障服务的重要性缺乏一定的认识,甚至有的农民没有利用气象服务的作用对农业生产计划进行调整,导致气象服务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因此,应该重视气象保障服务的宣传力度,可以到村镇中进行气象知识的讲座,让更多的农民真正了解到气象保障服务的重要性,同时还应该提升气象服务的水平来取得农民的信任,保证其真正发挥作用。

3.2扩大服务范围

为了提升气象服务的作用,应改变传统的理念,尤其重视服务范围的拓展,重视对自然灾害的预警和评估,减少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此外,开展农业气象灾害,如干旱、暴雨、冷害等研究与开发,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气象保障方式的完善。还应该重视对病虫害的关注,尤其是在病虫害高发的季节,需要提前做好预警工作,提醒农民重视对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可以说农业气象服务应该为农业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进而提升农业产量和质量。

3.3实施第一线气象服务

为了更好地推广气象保障服务,应该重视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农户提供服务,建立农民合作社同时成立联合协会。结合生产的实际需要传递农业气象保障服务信息,传递的手段有电视、广播、网络和手机等,为农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结束语

气象服务是保障社会各类生产活动正常运行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国家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气象保障,未来的任务更加艰巨。气象领域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贯彻到气象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围绕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绿色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等开展工作,有序开发利用气候资源,高度重视气候安全,保障生态安全,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坚实的气象科技保障和标准化支撑。

参考文献

[1]陈怀亮.国内外生态气象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8(1):75-79.

[2]陈鹏飞,朱玉洁,周勇,等.浅析新形势下我国生态气象发展[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8(3):145-148.

[3]苗润锋,卢霞.研究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现状研究[J].河南科技,2019(01):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