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型企业的5S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生产型企业的5S管理研究

韩晓彬

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 830013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5S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一股潮流。5S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5S对于塑造企业形象、降低成本、准时交货、安全生产、创造良好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追溯5S的形成过程,分析5个S之间的构成关系,深挖前3个S的内涵,形成了5S解析模型和可操作的推行标准

关键词:5S; 应用;企业管理

一、企业为什么要推行5S?

5S,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其内容根据形成的顺序依次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由于在日语中,这五个词的首字母都是S,所以简称“5S”。

1986年,5S传入中国,并得到充分的推广。以下从企业安全、现场、设备管理的实际需要,来解析企业为什么要推行5S:

(一)整理——安全管理的需要

追溯5S起源,第一个S整理是出于安全需要。根据生产需要及时清理现场不必要的设备、工装和工具,整理起到了简化生产现场,保持物流、人流畅通的作用。

(二)整顿——现场管理的需要

精益生产主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现场”的思路,可见现场管理对于生产的重要性。让必要的生产物资出现在合适的位置,就是第二个S——整理要做的事情。整理通常是在第一个S实施完成的基础上,将生产必须的设备、工器具和材料按照使用频次定位摆放,达到整齐划一的目的。

(三)清扫——设备管理的需要

这里的清扫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并不仅仅是字面意思——简单的打扫卫生,更重要的是要在清扫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源头,并设法解决。这里的清扫类似于点检,除了清扫灰尘、杂物,还要通过点检发现异常,及时做好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以上三点是企业推行5S最直接、最基本的需要。如果能够长期坚持、全面推行,5S对于提升企业形象、缩短交货期等,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正是基于企业对安全、现场、设备规范管理的需要,和长期、全面推广后对企业经营的帮助,5S,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同时又追求效率至上的当今世界,得到了广泛推崇,开启了极简模式。

二、5S管理的内涵

(一)5S的构成关系

梳理5S之间的内部关系,可以看出,5个S之间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关系。

1.按照功能作用分解5S的组成。前两个S整理和整顿大多出于安全的考虑,清扫主要是设备,清洁和素养主要针对人员。

2.按照由浅入深的层级分解5S的构成。行为、方法和认知三个层级来划分,前三个S——整理、整顿和清扫属于行为层;清洁属于方法层;素养属于最高层级——认知层。如果将三个层级比作人体,行为层好比四肢,方法层好比大脑,认知层好比DNA。三者形成有机的整体,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二)5S内涵解析

对于5S的内涵,基本理念是相似的,都认为是一种通过清理,简化现场,保持高效状态的一种工具。但是具体到每个S的具体内涵和操作,不同组织和个人有不同的理解。以下是本人学习了精益生产理念之后,结合生产实践,所理解的5S的基本内涵:

名称

基本内涵

要点解释

整理

清理物品,明确判断要不要

及时处理不要的物品

断舍离

整顿

将整理好的物品定点、定量、定容摆放

明确标识

三定

清扫

清理工作现场的垃圾、尘土等脏污

寻找污染源,制定改善措施,防止再发生

通过点检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

打扫卫生

点检设备

清洁

将前三步骤坚持、深入执行,形成制度和标准

标准化

素养

人人依规定办事,形成良好的习惯

养成习惯,形成氛围

表1

由于前三个S涉及到具体的行为操作,以下将对前三个S做深入解析。

1.1S——整理。作为5S的第一个S,整理是基础、是关键。整理的目的是区分“要”与“不要” ,对“不要”的东西进行处理,腾出空间,保持现场物流、人流的畅通。总结起来就是“断-舍-离”的过程。即:从采购源头开始,断绝当前不必要的物资;及时、果断的舍弃当前不必要的物品,变卖废品,扔掉垃圾;从物品“断-舍”的循环反复操作过程中,磨练人的意志和思想,做到拿得起放得下,脱离对物的执念。

2.2S——整顿。整顿的目的是将必要的物资按照使用频率,摆放在确定的位置。整顿的要点是“三定”。即定点、定量、定容。定点就是根据使用频次确定物品的摆放位置;定量就是确定物品用量,满足周转的需要;定容指需要确定物资的盛装容器,一般指液体。

这里重点对“定点”做解析。定点即物品的定置定位,前提是要做好区域划分和现场标识,给每种必须品找一个“家”,让所有人一眼就能看明白的家。简单的说,2S的任务不仅做好定位,还要做好目视化,标识各物品的摆放位置和数量。

3.3S——清扫。清扫的目的是打扫现场,追溯污染源,及时发现异常并改善。可见,清扫除了字面意思——打扫卫生以外,还有点检和改善。在生产型企业,点检对象主要是设备和工器具,通过清扫、点检发现异常,及时修复和改善,起到稳定产量和质量的作用。

可以说,清扫已经涉及到了设备基础管理和简单的维护保养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下,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设备作为实现生产目标的重要工具,越来越受到重视。清扫的主要对象就是设备和工具工装,同时完成润滑、紧固等简单的维护保养工作,使设备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和“可用状态”。

三、如何推行5S

以上对5S的内涵解析,大多停留在意识认知层面,起到阐述理念、引导方向的作用。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生产实际,进一步明确推行路径和标准。以下对5S中的前三个S的推行标准做个简单介绍。

以生产型企业打造样板车间为例,重点解析前三个S的推行标准的建立。

1.1S-整理标准的建立

    整理的目的就是把“要与不要”的分开。要做到真正的断舍离,就需要结合实际需要,制定一套明确区分物品“要与不要”的标准。以下是生产车间的《必需品与非必需品判定标准》,如表2,供参考:

必要程度

使用频率

处理方法

低(非必须品)

超过一年没有使用过

废弃或变卖

2-12个月使用一次

存放仓库

中(必须品)

1个月使用一次

工作现场集中摆放

1周使用一次

高(必须品)

3天使用一次

放在工作现场或随身携带

每天使用一次

每小时使用一次

表2

有了标准,接下来就要按照《必需品与非必需品判定标准》,梳理《必需品清单》和《非必需品清单》,同时对非必需品进行及时、果断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需要制定处理计划。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必需品和非必需品是根据生产的需要判定的,需要结合工艺、设备的变化进行评审,使生产现场的必需品逐步得到简化。

2.2S-整顿标准的建立

整顿的目的是将梳理出的必需品按照使用频次,做好目视化标识,按照最小周转量,放在合适的位置。整顿中的目视化参考标准如表3:

目视化项目分类

目视化实施方法

区域划分

用不同颜色标识安全、提示、警告、禁止区域

设备标识

在醒目位置,张贴设备名称标识牌,责任到人

悬挂设备状态标识牌

管道标识

按照安全规定,根据管道内流体性质涂刷不同颜色

顺着流体流动的方向,张贴指向箭头

控制范围标识

对仪表控制范围进行标识

物料/工装标识

在制品、工器具定制定位定量标识

消防通道/器材标识

消防通道、通行方向、灭火器、消火栓标识

绩效(KPI)展示

关键绩效指标及时张贴/电子屏幕显示在现场

表3

3.3S-清扫标准的建立

清扫涉及的标准主要是建立《设备维护基准书》,并在清扫点检过程中,梳理《污染源清单》和《困难部位清单》。《设备维护基准书》的制定一方面可参考设备出厂说明书,另一方面需要在清扫点检的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

【结语】总之,5S来自日本,语言翻译、中日文化理念上的差异导致各个组织和个人对5S的理解和执行存在不同,推行的效果也是参差不齐。只有通过不断学习,结合实践,才能深入了解5S内涵和外延。

参考文献:

[1]屈晶.“5S”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2023,No.527(0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