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审计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金融审计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吕昱欣

吉林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在金融风险急剧扩大的今天,如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金融监管已经不能有效满足目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除此以外,金融审计对于维护金融安全也具有显著作用。因此本文评述相关文献,探讨金融审计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的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金融审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可以有助于金融审计的发展。

关键词:金融审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1金融审计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的作用

第一,防范影子银行风险。监管不完善导致出现以同业拆借、资产管理等为主要形式的影子银行产生违约风险;而金融审计很大程度上可以规范影子银行的业务并降低其违约风险,甚至还可以推动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制度,化解金融风险。第二,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平台并不安全、屡屡爆雷,给金融市场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与不稳定性。金融审计通过大数据等新技术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审计并防范其风险,降低损失,规范其行为并督促整改。第三,反馈信息,帮助决策。金融审计在进行审计工作过程中将发现的潜在风险上报给监管部门,而监管部门则依据金融审计反馈的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及时实施相应的措施规避风险,防止风险扩大造成重大损失,并且制定科学的政策,利于长远发展。第四,再监督的功能。金融审计使得金融机构工作更加精准并能够督促整改。而内部金融审计对于组织内部更为了解,对于金融风险则更注重事前的监督检查,可以从内部化解金融风险。现阶段,我国将实体经济作为重中之重,脱虚向实的趋势势不可挡。在化解金融风险这一方面,仅仅依靠金融监管是远远不够的。金融审计相较于金融监管,更具有综合性、独立性和强制性。因此,将金融审计与金融监管进行协同,才能更好地维护金融安全服务。

2金融审计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2.1完善金融审计法律法规

在金融审计中,之所以出现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现象,一方面是由于金融业务本身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有关金融审计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实施滞后于行业发展现状,从业人员存在侥幸心理,利用法律漏洞逃避审查和监管。从长远来看,这种侥幸和逃避心理是短视行为的体现,长此以往会导致金融业呈现病态发展趋势,因此,当下社会迫切需要完善金融审计的法律法规。第一,要提升金融审计的法律地位,强调金融审计的重要性,促使金融审计开展工作中能够充分调动社会公共资源,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强化审计力度;第二,区分金融监管部门与开展金融审计工作的审计机关之间的权责,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各自的功能定位,金融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金融审计履行经济监督、鉴证、评价职能,并对金融监管部门进行再监督;第三,要从中央到地方建立系统的金融审计法律体系,层层递进,统筹兼顾,完善国家级法律法规强化震慑力度,为金融审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供高质量的制度保障,地方级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弥补缺陷,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方向完善金融审计法律法规,促使金融审计更好的服务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2.2加强研究型金融审计体系建设

为防范金融风险,研究型金融审计体系建设路径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建立金融审计风险预警机制。面对各类复杂的金融风险,科学完善的金融审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提前识别揭示潜藏的金融风险,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具体而言,应通过研究金融风险的组成成分、特点,从不同角度选取合适的风险检测指标并设置对应的风险阈值,保证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注重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这需要综合考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地区金融行业发展状况、不同金融机构的运行特点,从综合的角度评价金融风险,建设更加合理且行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2.3构建多部门协同监管框架

金融业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如同血管遍布全身,贯穿于各行各业,因此金融审计工作需要通过公安、税务、市场质量监督等多个部门获取审计证据,核查业务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慎评价金融业内的各种金融风险,破解混业经营、行业交叉所带来的审计难题,打破审计全覆盖面临的各种“壁垒”,促使金融审计能够深入揭示层层掩盖下的金融风险问题。这种多部门协作的模式既适用于金融审计,又适用于金融监管。多部门协同监管能够整合监管资源,形成监管闭环,实现层层监管、环环相扣的模式,避免重复监管,减少监管漏洞,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金融风险在资金流转的过程中持续发酵,有效遏制金融风险的影响范围。金融审计的开展实质上是在促进金融监管,并不能取代金融监管,在金融行业混业经营的今天,迫切需要多部门协同监管,实现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抵御,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框架能够以开阔的视角评价金融风险,为金融监管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2.4重视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

为了提高金融审计的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对于大数据、云计算、审计模型的应用愈发广泛,提高了对审计人员从业能力的要求,实务工作中的审计人员正在补充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由此我们也应意识到审计人才储备的重要性,审计人才队伍不仅仅满足于当下金融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要为审计的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蓄积人才力量。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培养工作应当从高校培养方案入手,以学科建设为切入点,提高审计学科层级,分设不同研宄方向,拓宽审计学科的培养领域,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统计学、通信工程等诸多学科同审计学科进行交叉培养,从而搭建系统的知识框架,丰富审计人才的专业技能,实现审计技术、数据处理及分析、信息安全储存等多个方面的突破,复合型审计人才带动审计多发展,满足实际金融审计工作需要。

2.5维护国家安全,提高开放条件下国家审计服务国际金融治理能力

当前,全球治理变革正处于重要的历史转折期,而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已成为全球治理的转型命脉。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以金融作为抓手,加速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国际化、资本账户开放、“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等,深度参与、协调推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中国金融与世界的深度融合,促进国内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发展水平、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同时,必然对金融风险管控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此,金融审计应继续坚持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既要关注我国机构境外投资风险和跨境资本流动性风险,又要警惕国际游资冲击;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关注金融开放中存在的制度机制问题,又要打击跨境违法犯罪行为,为提升我国金融核心竞争力、防范系统性风险提供保障。

3结束语

总之,随着金融风险的不断增长,我国在金融风险的防控与化解方面投入了更多的关注,近年来我国新发布了许多相关政策与措施。而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实施效果、金融风险的识别与管理则需要金融审计来判断。金融风险是关乎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金融审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更是不可或缺的研究方向。了解金融审计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的作用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更有利于推进金融审计的良好发展,为将来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许芷浩,胡友良.关于开展研究型审计的几点思考[J].中国审计,2020(16):64-65.

[2]张筱,张哲,王乾坤.金融审计监督功能的比较优势理论分析:基于国家审计制度优势转化为监督效能的视角[J].财会通讯,2022(1):119-121,127.

[3]王淑云.区域金融风险控制中的国家审计价值与地位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20(8):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