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2

人性化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

刘翔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3

摘要: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高校始终肩负着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在世界经济、文化、科技高速发展,世界人民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了。高校体育教育是青少年学生最后接受的系统的学校体育教育,“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五育并重、全面发展”,从中足以看到高校体育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才中的重要性。进入新时代,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更高了,高校体育必将承担“立德树人”和培养大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理念的历史使命与担当。

关键词:人性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引言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健康已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人都开始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中国理念应运而生。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不仅能够体现国家的总体实力,还能够促进全民体质的提高,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健康中国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带来了新机遇。而在中国体育服务体系中,建立高校体育服务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高校是促进全民健身科学发展的重要基地。为此,应制定高校体育服务发展策略,对高校体育服务体系进行改革,丰富民众的体育精神,提高民众的身体素质,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当中。

1优化数字资源,建立重点数据库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通过智慧校园体育平台建立教育资源服务机制,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分类和标识,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点击率自动精准推荐资源搜索引擎,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自主化学习平台。采用名校、名师、名人团体合作,开发教师的教研与实训能力,集中人力、物力和资金建立一批重点数据库,开发各项体育类课程,为师生提供丰富的优质数字资源,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

2丰富体育理论课程资源

体育理论教学作为课内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知体育价值、获得体育健康知识、深化运动技能、熟悉体育竞赛规则、习得锻炼方法、提升体质水平的重要途径。然而受重实践、轻理论思想的影响,高校体育课程设计一直以来围绕学习技术、发展体能等实践内容为主,忽视体育理论教学,与教育部提出的“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指导精神不相符合,使体育课程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足。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使得高校体育理论课程建设显示出必要性和可行性,课内外一体化模式体育理论资源建设要以体育科学知识、体育保健、竞赛组织、赛事欣赏为主要内容,通过网络课程资源平台、体育理论课堂教学和体育理论系列专题讲座等渠道,使学生随时随地能够了解体育相关知识,充分认识体育锻炼对于体质健康的积极意义,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使体育理论教学与体育实践教学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大学生综合体育素养。

3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渗透思政教育内容

具体来说,体育文化对学生的发展进步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育引导中,高校可以通过构建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的引导,继而为其发展进步提供相应的助益,保障学生能够在其中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实际的教学引导中,为保障思政渗透得实效,学校可以立足思政教育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发展特征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如积极开展竞争性、团队性活动,保障学生能够在其中积极参与,由此确保整个教学的有效性。并且在此过程中,学校还可以加强体育精神文化的建设,此部分建设也是着重关注的环节,如,高校可以通过弘扬优秀运动员的事迹,借此为学生树立榜样示范作用,并且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借助讲座、宣传栏以及学校网站等多方面宣传思政内容,使得学生能够从中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先进思想。在营造的文化氛围中使得学生的思维意识得到极大的渲染,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好的体会和掌握相应的知识,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养成良好的意识和行为,为其日后的发展进步夯实基础。另外,为保障渗透实效,在此过程中还要注重体育文化制度的建设,能够借此实现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以及强化文化渗透的目标,思政教育的渗透实效更加显著,能够助推学生更好的发展进步。

4贯彻新时代体育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体育教学理念,是高校教师在体育教学与训练过程中的思想基础,是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保障。教学理念的转变是高校体育教师有效推进体育改革沿着正确轨道前行的基础,也是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成功的基础保障。在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中,首先要贯彻新时代体育教育理念,要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大学体育强大的育人功能,加强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改革,要动员全校各个部门都参与到大学体育的综合改革中来,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新格局;其次,体育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教授学生掌握科学健身的方法,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团结协作与勇于拼搏的优良品质,在体育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实现育人的教育任务;再次,在大学体育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正确健康观,让学生学会科学了解自己的身体发育水平,能够针对自己身体发育需求,科学规划体育健身活动,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进而树立远大理想,科学规划学习,科学规划事业,最终达到科学规划人生的教育目标;最后,目标的实现要通过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自主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及各个部门的协同配合来实现。

5完善高校体育运动训练设施

训练设施作为影响运动员体育运动训练效果的核心要素,理应保证其健全性和专业性,训练设施的引进和维护需要引起高校的充分重视。一方面,加快对体育运动训练设施的建设进程,购置国内外竞技项目中专用的新型运动器材,定期对场地器材进行检查、维修与保养,安排专人负责相关工作,将日常性检修和固定检修相结合,破损严重、型号落后的设施要及时更换,并做好训练设施和场地的清洁工作,以保证训练场地的干净整洁,降低意外事故风险;另一方面,高校应该根据体育项目特征合理选择体育运动训练场地。例如,对于一些跑动比较激烈的体育项目,应该选择地面平整塑胶场地进行训练,防范运动员在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出现摔伤、跌倒等情况,凭借优质的硬件环境,调动运动员训练动能。

结语

高校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健康中国的大环境下,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高校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作为其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中国新高校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政府部门应重视构建高校体育服务体系,优化体育服务的资源分配,健全高校体育服务体系的组织与运行机制,强化体育指导员的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徐焕喆,赵勇军.新时代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任务及措施[J].体育文化导刊,2022(2):98-103.

[2]季浏,马德浩.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J].体育科学,2019(3):3-12.

[3]俞海洛,方慧,刘洋,等.习近平新时代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体育学刊,2020(5):76-81.

[4]张玺,蒋雪涛,白国庆.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文化学刊,2021(7):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