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视角下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2

城市更新视角下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

刘晓莉1刘京宝2

1青岛胶州城市规划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2青岛恒源城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大,我国的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于城市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更新工作已迫在眉睫。受到过去城市建设诸多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使如今新时期环境下,以往的城市规划方式早已无法充分符合当下城市建设的实际需求。因此,应加快推动城市的更新,进而妥善解决城区建设环节存在的问题,提高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而在城市具体建设阶段,应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作为切入点展开全面考量,在充分了解城市规划现状及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间互相作用的前提下,思索将城市规划作为基础的城市发展对策。

关键词:城市更新;城市规划;城市发展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持续完善与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更新是任何国家城镇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进入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空间以增量发展为主。

1城市更新概述

城市的规划升级相当于一个“基础代谢”的过程,摒弃原有的、不合时宜的发展规划,制定全新的、对城市发展有益的规划。在规划中要有计划地、有目地进行升级改造活动,使改造后的地区可以很好地融入现代化城市的社会发展中。在城市进行改造升级的过程中,既可以对原有的旧建筑推倒重建,又可以对含有历史遗迹的街区和有历史意义的旧建筑进行恢复,还原其当初的历史面貌。大致可以采用三种模式进行改造升级,即再开发模式、治理改进模式保护开发模式。现阶段,城市升级所蕴含的意义,不只是停留在改进城市的生态环境层面,还具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发展意义和经济振兴意义。

2城市更新视角下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策略

2.1明确职能定位,确保城市更新秩序

首先,各地的城市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必须对城市计划方案进行高度重视,并把城市规划视为基本前提,来开展城市更新工作,并以此使城市更新能严格地按照城市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执行,这同时也是城市部门在城市更新中的基本工作,并以此最大程度表现出公共管理属性;其次,城市政府部门必须重视加强对城市更新中的市场监测和管理力量,对各竞争单位之间的市场收益分配作出科学平衡,构造出一种合理的工商企业、居民之间公允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建立合理、科学的市场机制系统,以便可以进一步推动城市更新的良好发展;最终,城市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对社会各个利益方之间展开统筹协调,打造一个有序、良好的社会环境与竞争环境,持续完善与优化城市内部治理机制,以便为城市更新的全面完成,打造优良基础。

2.2公共空间道路交通技术

城市步道方面,加强依山、傍水、滨海步道与城市腹地的步行联系,合理利用自然山体、水岸线和原有地形,在保障步道独立畅通和行走平缓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生态破坏;设置多个出入口,使周边市民便捷可达;出入口间形成多个“微循环”路径,满足市民差异化运动量需求;支线步道采用砾石、台阶打造,力求生态透水;地势较陡路段采用木栈道架空,两侧设置防护栏杆。轨交便道方面,建设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过街设施,加密站点周边慢行路网,改善慢行可达性,减少步行绕路,提高市民乘坐轨道交通便捷性;在站点出入口一定范围内综合布置公交站点、出租车候车点、非机动车停放设施等,通过“微枢纽”帮助市民方便快捷集散。

2.4平台赋更,打造城市更新改造汇智系统

城市更新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更新改造过程涉及咨询、策划、规划、融资、建设、运营等诸多环节。为了更加高效、系统地推进城市更新,城市更新改造需要借助由专业机构、专业人才及当地优质企业共同组建的综合型、智慧化更新改造赋能平台,合力解决城市更新中各环节的痛点和难题。赋能平台的构建将对城市更新的顶层设计、资源梳理、试点项目建设、资金保障、模式设计等持续稳定提供支持。尤其在城市更新技术咨询及资金来源方面,赋能平台更是会发挥其独特的智囊优势,如城市更新研究院、城市更新基金等。

2.5引入中间层规划

结合我国现有城市更新实践,基于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背景下,为实现城市空间治理能力提升,优化资源利用和配置,则应当注重引入中间层规划。改善传统更新路径中出现的问题,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压力较大、片区统筹存在天然缺陷等。因此各大中城市可参照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单元指引、单元规划、综合实施方案规划等层次,从而引进中间层规划。有利于按照更新单元明确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市区管控要求等,从而更为有效地传导市区国土空间规划指标,有利于强化城市统筹发展。同时引入中间层规划,能够促使城市管控具有弹性和灵活性,将街区作为单元实施总量管控,保证空间资源与城市更新任务具有匹配性。

2.6通过老城区改造推动城市的创新升级

某些大城市在城市升级整体规划中明确规范了企业对土地融资和开发新项目的经济收益,在城市发展中应用文化艺术来推动城市的高速发展,如某省许多城市在发展城市规划时明确提出为了保护、推广区域文化,打造出城市特色;而某地区则高度重视对“旧城区”土地的更新改造作业,通过对老城区进行创新改造,将其现有的文化资源优势发挥到最大,以此推动某地区城市的改造升级;某区则是坚持“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在确保制造业用地的经营规模的同时,严格把控工业园区内的“工改商”和“工改居”的操作,保证某特大城市的工业土地有着较高的占地比例;但是其他区域的特大城市乃是严格执行了土地资源的一级开发管理方法,针对土地资源一级开发区域范围土地出让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方法,禁止与公司进行土地出让收益分成。

2.7实现片区功能转型

为了实现经济增长,需要促进城市片区功能转型,兼顾城市发展利益和地块利益,全方位分析城市与地区的实际需求,合理确定城市发展目标,明确功能定位,为城市更新提供活力与动力,利用工业生产企业外迁后形成的大量土地资源,结合打造国际都市的目标,完成街区功能的调整。如将工业文化展示馆、图书活动中心、艺术中心剧场等建设成为文化艺术地标,将星级酒店、公寓SOHO、商业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成为商务花园。依靠地区优势、各商业办公建筑和大型企业的品牌效应,吸引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入驻,促进商务功能转型。将周边林带、公园等具有创意元素的景观和建筑作为设计依托,融合不同文化,通过建立文化产业基地、休闲娱乐设施、时尚街区等项目,服务商贸群体,促进服务功能转型。考虑城市居民、观光游客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林带环境优势,打造工业遗产展览馆以及艺术街区,完成不同时代文化标志的拼贴。通过建设充满地域特色的旅游长廊,促进城市旅游功能转型。

结语

综上文内容所述,近年来,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各地城市应立足于当下,构建多方利益协商机制,着眼于整体,促进公众参与度提升,同时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留住城市历史文脉。以城市运营的思路及资产经营的视角,带动和促进城市更新行动,进而消化和高效利用城市现有闲置空间、低效资源,将是城市更新改造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鹏.互联网发展影响实体城市研究评述与展望——来自城市规划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21,28(12):55-61.

[2]毕冉,席书衡,李卓坤.物探技术在城市规划发展中的应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1,5:185-186.

[3]李晓鹏,张国彪,李伟溪,谢剑波.产业发展视角下的城市更新相关问题探讨[J].规划师,2021,37(14):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