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工程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2

煤矿工程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管理分析

段贝利

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 山西 长治  047100

摘要:现阶段,可供开采的煤层资源越来越少,导致煤矿开采难度直线上升,潜在危险也在增加,后续如何推进采矿工作成为了困扰煤矿企业的问题。需要煤矿企业关注采矿技术的发展以及施工安全管理的推进,研发更多先进的采矿技术、创新升级现有的采矿技术,用规范的施工安全管理,保障整体的采矿效率,确保采矿施工的安全性,推动煤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介绍常用采矿技术,探析有效的采矿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分析具体的采矿技术在实际施工阶段如何有效应用,以提升采矿工程的安全性。

关键词:采矿工程;采矿技术;施工安全

中途分类号:TD8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采矿工程中,为提高开采作业效率和矿产资源的开采量,要结合工程特点,采取适宜的采矿技术。同时,还要加强采矿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采矿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条件。借此,就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管理展开分析探讨。

1 采矿工程中常用的采矿技术

1.1 深层井采矿技术的应用

从深层井采矿技术的角度来看,采矿工程中往往会遇到煤矿周围有大量岩石的情况,这也增加了采矿的具体难度,很多采矿技术人员都认为岩石较多的环境会导致采矿工作较为棘手,这也就需要应用深层井采矿技术。对于一些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一旦发现煤矿周围有很多岩石影响了抗压力,就必须要对深层井技术进行合理应用,这一技术可以降低外界条件对采矿工作的具体影响,保证采矿的具体效率。另外,在采矿过程中如果影响到地热资源,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对深层井采矿技术的应用必须要重视这一问题,排除一切消极因素,为技术的应用创造良好条件,尽可能的提高资源开采的效率。

1.2  采场围岩控制技术

基于采场围岩控制理论,运用现代技术对其进行优化,可以促进煤矿开采效率的提高。总体而言,矿脉周围的地质环境相对复杂。由于矿脉长期埋藏在地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地质结构,甚至含有有毒气体。因此,在实际采矿工作之前,应详细调查周围的地质环境,收集周围环境的数据信息,并分析地质结构的岩层数据。根据以往的采矿经验,要想准确勘探地质情况,不仅需要依靠技术,还需结合现代化理论和分析方法。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一旦采场围岩不稳定,会严重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要及时利用采场围岩控制技术。根据现有的开采理论,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测量技术,准确测量地质构造情况,掌握岩层的真实状况。围岩控制技术能够通过GIS的手段,对矿脉周边地质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收集整个矿脉的矿藏含量和岩层发展趋势,能够有效保障煤矿井下开采得安全。因此,需要不断优化完善采场围岩控制技术,以保障煤矿开采的安全进行。

1.3 小阶段爆破落煤技术

小阶段爆破放顶煤技术适用于厚度约5m的煤层,适用性强。当煤层倾角不小于40%时,该技术能充分体现技术优势。在使用小阶段爆破落煤技术进行采煤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先划分煤段,然后分段进行小阶段爆破采煤活动。该技术应用的采煤效率较高,但是由于技术要求较高,并且完成爆破之后,煤矿回采率水平较低,因此增加了资源浪费的风险,这与煤矿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理念相互背离,具有一定的技术局限性。在利用小阶段爆破落煤技术进行采煤作业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尤其要注意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在爆破时必须要保证爆破区域内没有施工设备和工作人员,才能进行爆破生产,确保人员安全、财产安全。目前在分布区域较为偏远的中小型煤矿采煤中,利用小阶段爆破落煤技术较为常见。

2 采矿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2.1 结合开采现场情况完成安全防护设计

在采矿工程中,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就必须要积极的开展安全防护设计工作。安全防护设计具有前提条件,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开采现场的具体情况,不能仅仅重视效益却忽略安全,而是需要做到开采效率与安全并重,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对生产能力进行提高。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充分了解采矿地区的地理环境,完成对现场的具体勘察,通过勘察可以制定具备科学性的方案,提升可操作性。调查的结果能为安全防护设计提供依据,相关人员必须要提前做好应急分析,对可能存在着的危害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对于往往会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应有针对性的做好预防工作。除此之外,对于煤炭采空区相关人员应合理对其进行重视。很多单位仅仅重视生产效率,对煤矿采空区存在着忽视的情况,导致煤矿采空区出现积水,影响了煤炭生产的具体进度。为了解决该问题,应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积极的分析,完成对事故的预防。在日常工作中,相关单位需要对技术人员的意识进行培养,让技术人员可以掌握危急时刻逃生的办法,尽最大努力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2.2 用电安全

采矿现场施工用电采用三级配电系统,配备二级漏电保护,为确保用电安全,保护零线要做重复接地,且接地电阻不超过10Ω,不得将低压供电系统的中心点接地,或是接在设备的金属外壳上;现场的机械设备除保护接零外,还应在负荷首端设置漏电保护器,所有电气接头均应当绝缘密封,并对电缆做好保护,若是损伤,则应立即处理,不得拖延,以免诱发触电事故;要及时对配电箱内破损的电气设备进行更换,无法搭设接线或是采用线头直插时,不得将出现直接接在漏电保护器上;用绝缘胶布将电源接头包扎好,接头不可以放在潮湿的地面或是积水中;从事电气作业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非专职人员不得随意操作电气设备,以免诱发安全事故。

2.3 提高采矿施工技术应用的安全性

科学选择采煤技术,合理划分,也可以减少采煤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高煤矿建设的整体安全性。根据采煤技术的形式,分为煤矿运输、射孔等类别,在施工过程中统一管理。例如,控制好钻车与高压线的距离,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第一时间停止作业,检查故障的具体原因,做好排查与检修工作; 及时佩戴相关的防护设备,规范操作行为,防止由于操作不当导致出现安全事故; 工作人员对夜间照明强度做好控制,有安全施工的意识及安全管理的自觉性; 在运输煤矿的过程中,通过规划运输路线,确定注意事项等一系列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4 对安全职责进行落实

对安全职责进行落实十分重要,因为只有落实安全职责才能够引起所有工作人员的重视,让其树立安全意识。采矿工程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安全问题,其次才是生产效率的问题。尤其是在进行井下开采时,相关人员必须要进行调查,对危害进行排除,对于危险性相对较大的区域,相关人员应对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合理排查,从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效对问题进行应对,并以最短的时间来制定基本方案。安全责任的控制可以间接的减少损失,落实安全职责能够让工作人员更加努力,同时更加科学地对多种不同的采矿技术进行应用,降低采矿工程中的事故发生几率。

结束语

从施工安全管理角度,合理应用采矿技术,提升煤矿工程的整体安全性。采矿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为使此项工作能够安全、高效开展,除了要掌握相关的采矿技术并合理应用外,还应加大采矿施工安全管理力度,优化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便在保证开采作业顺利进行的基础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黑建波.井下采矿生产技术及采矿方法的选择[J].科学技术创新,2018(27):62-63.

[2] 母丽华,边晓菲,杨丹.采矿工程中顶板事故的成因与安全管理措施分析[J].中国金属通报,2020(9):14-15.

[3] 杨希进.煤矿采矿工程中的采矿工艺与技术探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4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