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中的“以虫治虫”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3

浅谈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中的“以虫治虫”

朱丽娟,刘玉坤

六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安徽省六安市  237000

摘要:随着化学农药的持续利用,不少害虫都已形成抗药性并威胁人体安全。并且化学杀虫剂、杀菌剂的大量使用造成的杀虫剂残留,导致污染甚至严重威胁人体安全,广泛使用化学杀虫剂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之一。以虫治虫是生物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对众多学者关于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研究现状,从生物防治以虫治虫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当前生物防治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了以虫治虫的研究前景,为全面综合防治有害生物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天敌以虫治虫无污染

时至今日,在全球范围内,虫害和鼠害在农业种植、养殖、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仍然是严重的威胁,在工业加工中,除化学和物理污染之外,与虫害相关的影响因素还会造成社会庞大的经济损失。运用“以虫治虫”的理论,在我国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而且中国又是世界上第一个运用捕食者技术防治害虫的国家,说明千百年来,农民们从未停止与害虫进行斗争,经过历代人民不断的研究,总结以下有害生物的四种综合防治方法措施:

一、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世界上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中的一项成果,并作为一项具有一定预防作用的措施而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同时农业防治法也伴随着种植业的兴起而产生。它的特点是既经济又有效而且不污染周边环境,最重要的是对人畜安全。在中国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农业防治技术也曾长期被作为预防害虫的主要措施,它是指通过改造农业种植制度和改良栽培技术,调整寄主植物、病虫害防治与环境等间的相互作用,以提供有机植株正常发育,不利病害虫出现的环境,进而取得预防病虫害的有效作用。我国在先秦时代的许多古书上都有关于除草、防虫的记述。此后,在《齐民要术》等中国古农书中,对耕翻、倒茬、及时播种、施肥、浇水等农事作业,以及选择适宜种子以减少病、虫、杂草等的危害,均有了较详尽的阐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农业防治工作提供了更多的科学技术,农业防治的科学研究方法与运用也得到了很大进步。

二、物理机械防治

利用物理因子过机械作用及器具防治害虫。常见的如:热处理,热力法,阻隔法等。诱杀法是针对害虫的特殊趋性诱杀害虫,如利用黑光灯、高频振灯等方法诱杀蛾类、某些叶蝉,以及金龟子等有趋光性的有害生物的办法,如用黄板黏胶法诱杀潜叶蝇、白色粉末虱;隔离法是设法隔断害虫和植株之间的直接联系从而避免被害的措施,如用实套袋可阻止几种食心虫、轮纹病等的发为,在树干表面绑上一圈胶膜可防止枣尺蠖、秋千毛虫等上树危害,将树干表面涂白可阻止冻害并能防止星天牛等害虫产卵为害;热力法则是指一种通过利用热能直接杀灭种子内部的病、虫,但并不妨碍种子重新萌发的技术。

三、化学防治

(利用农药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在特定环境下,可以短期内迅速清除害虫,从而压低了虫口密度。化学防治的效率和应用简单的优点,使生产者更加容易接受。但由于杀虫剂的低环境污染、残毒和对害虫抗性较强等特点,使它对社会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杀虫剂对社会的影响主要和化学活性物质本身密切相关,而最主要的和长期使用不当有关。因为杀虫剂自身就存在毒性的化学成分,而工业中所排放的废水,也因本身存在化学污染物和使用不当,引起了环境、人畜的大量死亡和植物药害,尤其长期使用的化学药剂可使病毒、虫形成为重要措施,从而杀伤了寄生性天敌。我们应尽可能使用长效、低毒、低残留、对天敌伤害较小的杀虫剂,以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效保护天敌,从而取得长期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四、生物防治

生产实践中进行生物防治,通过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清除虫害,是提高农作物增产的一种有效方法。但生物防治也需要严格遵循自然界的繁殖法则。生物防治的实质目的正是在于提供一种利于植物及其病害天敌存在,而不利害虫正常生长活动的自然环境,以便防止或减轻害虫的产生和危害,要少用药多利用天敌。目前,生物防治已成为国际上广泛的病虫害防治的首选方式,成为绿色生产、自然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主要推广方式。利用捕食者昆虫开展以虫治虫是高危险性害虫生物防治的最基本方法,以虫制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既能够从产品来源上减少或降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使有害生物不易形成耐药性,又减少因化学药品治虫而造成的生态与自然资源破坏,从而能够维持生态多样性,并促进对自然环境的和谐,通过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也可以在一定限度减少上述化学防治的弊端,从而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前途。植物生物防治方法主要有:

4.1利用微生物防治

常用的方法是应用真菌、微生物、病毒等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如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等(真菌),苏云金杆菌各种变种制剂防治多种林业害虫(细菌),病毒粗提液防治蜀柏毒蛾、松毛虫、泡桐大袋蛾等(病毒)

4.2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

天敌在自然界中对害虫起到了非常大的抑制作用,所以寄生性天敌数量一般小于所寄生的对象,主要有利用寄生蜂和寄生蝇,最常见的有赤眼蜂、利用寄生蝇防治松毛虫等多种害虫,例如利用肿腿蜂防治天牛,利用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以及利用赤眼蜂防治害虫,利用平复小蜂防治荔枝春象,利用丽蚜小蜂防治蔬菜温室白粉虱等等。

4.3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

在自然界中,虫吃虫的活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而且种类也多种多样,基本上各种危险性害虫都有自己的天敌,少则单一二种,多则百余种,捕食的天敌数量也往往超过所捕获的对象种类,这一类捕食者很多,动物主要有昆虫纲、食鼠的嵴椎耳螺目和捕食的节肢动物类二大种。实践应用的例如养鸭治虫技术,这也是在中国历史上应用的比较泛的一种以虫治虫技术,利用捕食者天敌防治不仅可以消除害虫,保护庄稼,同时也能够促进家畜的健康发展,并因此起到了化害为利的效果,是在中国农业生态防治史上一项了不起的技术发明。

4.4天敌利用的方法

理想天敌是在幼虫危害初期或危害之前就被吃掉或寄生除了利用自然天敌,选用有效天敌加以大量繁殖,适时的发放出去也是“”以虫治虫“”的主要措施,同时人工饲料的配置和人造卵的诞生为天敌繁殖工业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无法人工培育也可进行从国外天敌引进。

4.4.1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

在我国果园内,天敌的数量也极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天敌的总数量约有二百余种。仅经常有影响的优势品种就达几十种。所以在梨等无公害水果生产中,要发挥对天敌的自我控制功能,以防止或实施对天敌健康造成影响的害虫防控手段。特别是控制化学有机合成杀虫剂的应用,同时提高水果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给天敌选择转换宿主和更适宜的生长环境。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尽可能选用对寄生型天敌危害较小的高选择性杀虫剂。而由于在冬季刮吠声较大,所以要特别小心保护在翘皮内的捕食者。在繁殖季,应把刮去的树皮适当保留,并装入天敌释放箱,使寄生的捕食者自由地飞出,从而提高了果园内捕食者的产量水平。

4.4.2人工饲养和释放天敌

在我国辽宁和山东的部分果园,采用人工施放松毛虫赤眼蜂技术,可对于防治开封市苹果园中路的小卷叶蛾也非常有效。有研究表明有的果园还采用了玻璃罐加盖网法饲养小草蛉,并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而小花朵蝽亦为果园的重要天敌,对金针瘤蚜、螨类等的防治效果亦十分显著。在国外,它已能进行商品化生产,在国内,大量饲养它的企业虽已初步形成一定规模,但仍不能形成规模生产

4.4.3从国外引进天敌

天敌引进是一个比较实际且有效的方法,中国已于20世纪50年代引入了澳洲瓢虫,在香港市郊柑橘园中大面积投放,但年后又由于吹绵蚧病而得到了有效防治,但迄今并没有成灾。在引入了美国日光蜂防治绵蚜以后,又达到了很高目标。同常规化学农药治理技术比较,采用引进捕食者防治技术,不仅有着维护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优点,同时更是一种较有成效的科技政策。

4.4.4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

目前,在我国使用最大的是人工合成的昆虫性外激素。具体到处理害虫时,我们通常用视性外激素的诱芯直接诱杀雄成虫,这样减少了果园雄成虫数量,而由于母成虫缺乏交配的本领,从而产生了无效卵,因此不能孵化为幼崽蛋。

五、以虫治虫生物防治的不足与前景展望

以虫治虫是农林有害生物治理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其利用对有害生物的捕食、寄生致病生物体等,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与为害,是一种比较安全、持久和经济的防治措施。但生物防治效果较慢,防治范围狭窄,往往使农业生产承担大的风险。此外,人们对生物防治的意义认识不足,以及引进的生物材料对非目标生物的攻击等,已然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新问题。以虫治虫,根据需要可协调运用多种防治措施,把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密度以下。在当今社会,生命科学发展迅速,随着分子遗传学的进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不断深入和日趋成熟,在农业领域中也开始实际应用。以虫治虫的应用前景广阔,要充分挖掘以虫治虫的内在潜力,需要协调运用农业、化学、物理、生物技术等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可持续控制有害生物种群,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怀仰.我国“以虫治虫”利用与研究近况[J].广东农业科

[2]学,1979(01):18-21.DOI:10.16768/j.issn.1004-874x.1979.01.004.

万志耘.我国农业害虫生物防治中的““以虫治虫””概况[J].生物学教学,1997(08):43-44.

[3]廖朝阳.“以虫治虫”[J].林业与生态,2013(05):29.DOI:10.13552/j.cnki.lyyst.2013.05.022.

[4]安玉兴,龚恒亮,孙东磊,管楚雄,许汉亮,林明江,刘玉彩.我国甘蔗检疫性有害生物种类及防控技术[J].甘蔗糖业,2011(04):58-61.

[5]才琪,才玉石,李岩,侯一蕾,温亚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压力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4(01):111-118.

[6]李国军.“以虫治虫” 保障韭菜安全无残留[J].农业知识,2017(08):5-6.

[7]杨俐,赵素萍.农业植物检疫及有害生物防治措施[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04):73-74.

[8]张学英.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J].现代农机,2022(05):101-103.

[9]李苏榕,蔺忠龙,张立猛. ““以虫治虫”” 为大农业附着绿色底色[N]. 云南日报,2022-08-15(008).DOI:10.38259/n.cnki.nynrb.2022.004071.

[10]李丽颖,崔建玲. “以虫治虫”,天敌昆虫潜能有多大?[N]. 农民日报,2022-09-09(008).DOI:10.28603/n.cnki.nnmrb.2022.003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