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2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均为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均给予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分析观察组入院后不同时间段的Mb、CK-MB、cTnT以及对照组入院时的Mb、CK-MB、cTnT结果观察组入院时、入院8h、入院16h、入院24h的Mb、cTnT均高于对照组,入院时的CK-MB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入院8h、入院16h、入院24h的CK-MB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诊断价值较高,有助于医生做出正确判断,保证患者得到最及时的治疗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病,起病较急且死亡率较高,主要是冠状动脉出现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肌坏死,常见病因为吸烟、便秘、激动、过劳、寒冷刺激、大量饮酒以及暴饮暴食等,患者主要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病率持续上升且逐渐趋于年轻化,若治疗不及时会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休克等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有严重威胁,给予患者安全有效的诊断治疗非常重要,有效的诊断方式可帮助医生明确患者病情,改善疾病预后[1]本次研究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诊断,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观察组),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均为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观察组50例患者中29例男性21例女年龄最小38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56.52±6.53)岁对照组50例患者中27例男性23例女年龄最小39最大76岁,平均年龄(57.55±6.54)岁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均在研究标准内(P>0.05)纳入标准:(1)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2)均具有较高的依从性;(3)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恶性肿瘤者;(2)患有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者;(3)存在精神障碍者。

1.2方法

分别于两组患者入院时抽取5ml空腹静脉血,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8h、16h以及24h再次抽取5ml空腹静脉血,然后检测其心肌标志物水平,其中肌红蛋白Mb、血肌钙蛋白cTnT采用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使用的仪器为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配套试剂盒。若Mb>116ng/ml为阳性、cTnT>0.40ng/ml为阳性、CK-MB>25U/L为阳性[2]

1.3观察指标

分析观察组入院后不同时间段的Mb(肌红蛋白)、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cTnT(血肌钙蛋白)以及对照组入院时的Mb、CK-MB、cTnT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pacer.gif±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Mb、CK-MB、cTnT比较发现,观察组入院时、入院8h、入院16h、入院24h的Mb、cTnT均高于对照组,入院时的CK-MB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入院8h、入院16h、入院24h的CK-MBP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1Mb、CK-MB、cTnTspacer.gif

组别

时间

Mb(ng/ml)

CK-MB(ng/ml)

cTnT(ng/ml)

观察组(n=50)

入院时

531.66±67.84

16.25±5.58

4.75±1.53

入院8h

389.88±53.52

71.15±21.22

17.14±4.52

入院16h

332.55±47.88

43.12±17.38

21.66±7.43

入院24h

166.83±30.17

36.15±8.87

29.34±10.38

对照组

入院时

30.24±15.58

14.65±4.59

0.02±0.01

入院时t

--

50.937

1.565

21.859

入院时P

--

0.000

0.120

0.000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身心健康有严重危害,主要是冠状动脉闭塞导致的血流中断现象,进而导致心肌细胞出现供氧以及供血不足,是病情非常严重的心肌损害疾病,患者会出现心电图改变、心肌酶谱改变以及胸痛症状,但部分患者不会出现心电图改变现象,在临床诊断时不能仅仅依靠心电图改变、临床表现以及心肌酶谱改变进行,需要采用安全有效的诊断方式明确疾病,制定治疗方案[3]

速检测心肌标志物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式,该种诊断方式速度较快且结果准确度较高,对患者病情的确诊、发展以及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血肌钙蛋白等心肌标志物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了解患者病情的真实情况。人体心肌细胞中的肌红蛋白含量较多,在心肌遭受损伤之后血液中会出现大量肌红蛋白,通过检测血液中肌红蛋白水平可明确疾病,该项指标是患者发病后最早出现的标志物,有助于改善细胞膜的氧供功能,将氧气储存与肌肉中,对肌肉损伤状况的评估有较高的准确性;

肌酸激酶同工酶虽然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中,但不属于心肌酶类,检测存在假阳性率,需要联合其他指标确定疾病;血肌钙蛋白可有效结合原肌球蛋白,对肌肉收缩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以上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率[4]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诊断价值较高,有助于医生做出正确判断,保证患者得到最及时的治疗

参考文献

[1]王雪莉,秦元山.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学,2017,45(10):1501-1503.

[2]李昌坤.浅论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06):118-119.

[3]徐健.心脏标志物检测用于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02):39-41.

[4]徐珂,张艳.心脏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06):739-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