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尿路感染如何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8
/ 2

不同类型尿路感染如何治疗?

朱兴利

宜宾市第六人民医院 644600

摘要:尿路感染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其出现之后会对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形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所以日常生活之中人们需要对这一疾病形成高度的重视,在发现之后应当及时前往医院接受治疗。而同时尿路感染又存在多种类型,对不同类型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进行了解,有助于患者朋友的康复过程。

关键词:尿路感染;治疗方法;抗菌药物

引言: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在发生之后会让病人在排尿的时候感受到疼痛或是灼烧感,所以会对其生活质量带来负面影响,而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微生物感染,为了改善病情,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治疗是比较关键的一环。

1 尿路感染分为哪些类型?

一些研究认为,多数人在一生之中至少会出现一次尿路感染,而其发生原因通常是由于病原微生物进入尿道,并上行到膀胱或是肾脏等位置之后所引发。在人体之中,直肠和生殖器周围的皮肤上都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如果日常生活之中对自身的卫生习惯缺乏关注,则比较容易引发该疾病。在分类方面,该疾病根据病人的具体临床表现上的差异,可以划分为单纯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反复发作尿路感染、无症状性菌尿和尿道综合征,当然也可以根据解剖位置,将其划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两种类型。其中上尿路感染所指的是病人除了在排尿的时候,存在不适感受之外还出现了其他全身症状,如出现恶心呕吐、腰痛、头痛等,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感染问题对肾脏功能形成了影响而导致。而下尿路感染则指发生位置靠下的感染情况吗,通常表现为膀胱炎。

在易感群体方面,女性的感染可能性相对较高,这是因为女性的尿道和直肠位置更为靠近,所以在日常生活之中其受到对应部位细菌感染的几率较高。除此之外,如果对应个体的年龄较大,存在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以及长时间留置尿管等,都有可能增加其出现感染的可能性,这些情况下病人的身体抵抗能力相对较弱,因而受到外界细菌威胁更为突出。从病原菌的种类来看,革兰式阳性杆菌、阴性杆菌和大肠埃希菌都是造成该疾病的常见菌种。

2 不同尿路感染怎样治疗?

针对单纯性下尿路感染的治疗,常常采取呋喃妥因和磷霉素氨丁三醇等,相关药物在使用之后能够在尿液之中形成较高的浓度,而血药浓度则比较低,所以可以比较有效地改善下尿路感染情况。而针对上尿路感染,则往往采取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这些药物能够形成较高的血药浓度和尿药浓度,因而能够实现针对上下尿路感染的治疗。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对用药剂量进行有效的把控,一般而言,在进行下尿路感染治疗的时候,药物剂量可以控制在较低的范围之内,而如果对应病人为上尿路感染,且病情较为严重的时候,则应当提升药物剂量,并在其肝肾功能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合理使用药物。最后,在给药途径方面,如果病人是下尿路感染,则一般可以选择口服给药,当情况特殊的时候也可以采取静脉给药。如果病人为上尿路感染,则在治疗的初期,可以采取静脉用药,当病情稳定之后则可根据情况进行口服用药治疗。

无症状菌尿也是现阶段常见的尿路感染现象,这种患者群体的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两种情况,首先是病人为妊娠期女性。该疾病的出现将对妊娠期女性的妊娠结局形成直接的关联,在治疗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主要为抗菌药物的口服治疗,常用的抗菌药物主要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氨苄等,当然由于这一群体的情况特殊,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当定时定期接受复查。其次是需要泌尿道手术操作的病人,这一群体在接受手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较为突出的粘膜破溃、和菌血症风险,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在术前进行治疗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比较有效地降低病人发生对应疾病的风险。同时如果术后留置尿管,则应当确保在病人拔除尿管之后再停药。

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对病人的影响较大,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细菌持续存在,或者是不同病原微生物导致的再感染现象所致。细菌持续存在比较常见于相关泌尿系统功能存在异常的群体之中,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常规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之外,通过手术措施将感染灶进行清除也是确保病人病情能够得到显著改善的重要手段。而再感染现象,则是因为病人本身的抵抗力不足,造成其他病原微生物对相关部位形成感染而出现的情况。两种情况在治疗过程中,均可以采取抗菌药物短程疗法对其急性发作期症状形成缓解,而发作间期的药物预防,则可以在急性发作期治疗之后的7~14d之中,对病人进行抗菌药物的持续使用,以避免出现反复感染的情况,常见的药物主要为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呋喃妥因等,相关药物的使用疗程一般为3~6个月左右。

复杂性尿路感染所指的是相关病人在存在尿路感染的同时,伴有获得感染或者治疗失败风险的合并疾病,包括尿路结石合并感染、感染性结石等情况,在治疗过程中相关单位和人员需要根据病人的并发尿路感染后症状情况来决定治疗方案,同时需要采取合理的抗感染和镇痛措施,以控制病情,如果病人在感染之后出现尿路梗阻和感染较重的情况,还应当积极地采取手术措施进行治疗。

最后尿道综合征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当积极进行诱因的消除,并选择恰当的抗感染药物根据病人的情况实施治疗。在常规治疗过程中,基于尿道综合征的诱发因素,需要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雌激素等。而治疗药物的选择则常以坦索罗辛、硝苯吡啶和M3受体拮抗剂等为主,以坦索罗辛为例,相关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对病人的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症状形成比较有效的改善,并提升病人膀胱的贮尿功能,而硝苯吡啶也具有增加病人膀胱容量和改善对应症状的作用。不过这些药物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对病人的血压状况、肾功能状况等形成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进行用药。

结语:尿路感染的出现将对患者朋友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形成诸多影响,同时该疾病产生的原因较为多样,类型较多,应用合理的措施进行治疗比较关键。相关工作之中有必要从病人尿路感染的具体类型入手,通过统筹其临床症状、疾病发生因素等来决定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从而充分缓解病人病情,促进社会的和谐与患者满意度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