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整体地面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6
/ 2

建筑施工中整体地面施工技术

王习武

身份证号码:320721197911024836江苏省连云港市222000

摘要整体地面施工是建筑施工中较为基础的一种技术,不但能够对建筑整体结构的安全性起到保证作用,也是保证工程稳定的关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不但要对相应技术进行研究还要对材料选择方面引起重视。本文对整体地面的常见类型与施工技术要求进行分析,探索整体地面施工技术的使用方法,供相关行业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整体地面;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中地面施工属于最后的施工环节,地面施工质量对建筑工程的实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优质的整体地面施工能够使人们在更安全、舒适的环境下生活,在提升美观性方面也有较大帮助。优质的地面施工可以使人们的活动更加方便、舒适、安全,而且还会提升整体工程的美观性。因此必须不断提升施工水平,使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得到保证。

1.当前整体地面的常见形式

1.1混凝土地面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材料十分常见,能够起到载重的作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混凝土工艺就得到了普及,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关技术也越来越完善。混凝土地面有很多优点,其最主要的优点就是节约材料。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并不需要添加其他材料,使建筑施工的负担得到减轻,同时也缩短了施工周期,能够为施工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混凝土整体地面也存在一定弊端,混凝土地面的颜色过于单调,并不适用于所有场所。

1.2彩色耐磨地面

    彩色耐磨地面事实上也是混凝土材料的一种,属于混凝土的延伸材料,也可以叫做纹路混凝土。与清水混凝土不同的是,纹路混凝土在制作时加入一些彩色加强物,在保留混凝土功能性的情况下,使色彩更加鲜艳。通过不同色彩的加入,纹路混凝土能够制作出更多的形状与纹理,使建筑整体地面的艺术性得到提升,更具观赏价值。这种彩色耐磨地面在一些宾馆、饭店内较为常见,通常会选择暖色调进行地面整体施工,给人们一种温馨的感觉。一些工厂则会使用冷色调,使建筑内部更加整洁,更具现代感。

1.3可再生地面

    近年来,各行各业的环保理念都得到了提升,受环保理念的影响出现了可再生地面。这种地面的原材料通常是可回收垃圾,经过处理后应用于整体地面施工中,较为常见的可回收材料为树脂、PVC等。目前,全球许多国家在可再生地面的研究方面都有了很大进展,例如日本将废弃轮胎中的材料进行利用,通过一系列工艺与技术形成具有较强耐磨性的整体地面材料。既满足了现代建筑施工要求还在环保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2.建筑施工中整体地面施工技术要求

    建筑施工整体地面与其他结构施工不同,在混凝土的配料方面有着特殊要求,施工时必须要根据施工技术要求进行相关材料的选择。凝胶材料要达到相应的结合度与密度,细骨料通过筛选与清洗后使凝胶材料与细骨料具有足够的胶着度,使整体地面符合相应的施工要求。

2.1凝胶材料

    合理选择凝胶材料是整体地面施工技术的基本要求,凝胶材料的好坏对整体地面的稳定性与平整性有着密切关系。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会使用硅酸盐水泥,这种水泥的干缩性与水化热小,除此之外早强性较高,能够充分满足整体地面施工的相应技术要求。目前我国许多建筑工程都会使用此类凝胶材料,另外对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有一定要求,通常强度等级应不低于33兆帕。若硅酸盐水泥强度值低于这一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起灰以及地面起皮的情况。凝胶材料进行选择时,无论哪一种材料都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要求,特别是混凝土的配比与搅拌等工作都要按照要求一步步进行。在建筑工程的整体地面施工前,要对材料的种类与配比进行对比试验,在不断的试验与验证的过程中,选择最佳的凝胶材料与配比方式,使整体地面施工更加科学合理。

2.2细骨料

    在对集料进行配比时,要添加一定量的小体量砾石,这类砾石能够使集料的耐磨性能得到提升,另外还要加入细骨料,使混凝土的密度得到保证。建筑施工中整体地面使用水泥砂浆的情况较多,水泥砂浆要使用细砂作为细骨料。以这类材料为例,施工过程中细骨料要适量添加,若添加的细骨料较少则难以达到相应密度,若添加的细骨料过多则会对水泥砂浆的凝胶度造成影响。通过以往的施工经验能够得出结论,水泥砂浆中的细骨料应控制在总集料的30%至40%之间。

3.建筑施工整体地面施工技术

3.1基层处理

    基层处理工作在建筑工程的整体地面施工中十分重要,基层处理工作的质量与整体地面的耐磨性、强度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必须加强基层处理工作。整体地面需要铺设碎石,在铺设碎石的过程中要保证碎石的粒径一致,所以应确保基层处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施工地点填铺碎石时,铺设完毕后要对碎石进行压实,随后开展地坪施工。这项工序完成后就要进行混凝土浇筑,这一工序极为重要,关乎到整体地面的施工质量。因此浇筑施工中要根据不同工程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浇筑方法。通常有分层浇筑与分区浇筑两种方法,实际施工中要对整体地面进行划分,分成多个相同的区域,并实行按层施工的方法。在底层混凝土完成浇筑后,要进行振捣,振捣工作有一定要求,要保持均匀性。基层处理工作中应保证地面的清洁度,及时对地面的杂物进行清理,为后续施工作业提供保障。混凝土经过一段时间完全硬化后,就要对其进行磨平处理,直到混凝土表面足够平整满足相关要求。随后要对地面进行清洗,清洗干净后方可进行下一步作业。

3.2模板施工

3.2.1弹线

    模板的布设直接关系到整体地面的平整性与标高,因此模板施工也是一道较为关键的步骤。地面抹灰操作前要在周围的墙体上弹出基准线,这条线是整体地面标高的主要依据。实际施工过程中,应以地面水平线为参照,在墙壁四周弹出半米的水平基准线,并对基准线到地面的距离进行测量。将标高弹印在墙体之上,作为水平基准线的辅助线。在此施工过程中应注意,要根据水泥砂浆面层的实际厚度进行作业。

3.2.2地面标筋

    地面标筋作业时,要以水平辅助基准线为标准,并使用1:2的水泥砂浆沿着墙体进行标记,其间距应控制在1.5米至2米。施工时为对面层标高进行控制,要进行横向与纵向的通长标筋,在这一过程中水泥砂浆宽度为90毫米。地面标筋作业时,应保证门框锯口与面层的标高相符合。

3.2.3排水坡度确定

    建筑工程的整体地面施工中,一些特殊区域,例如卫生间、厨房等,要对其进行特殊处理,使整体地面具有一定的坡度。若房间中设置地漏,地漏周边要进行相应的返水设计,避免地漏中的水出现倒流现象。除此之外,在进行整体地面找平时,也要对房间与走廊的高度进行确认。

3.2.4校核

    整体地面进行抹灰作业时,要对门框进行校核,整体地面的面层完成铺设后, 要保证门扇与地面间隙符合相应要求,并对具体数据进行校核后再进行整体地面的抹灰作业。

3.2.5面层涂抹

    面层涂抹作业前,要对整体地面基层进行浇水,使其保持在较为湿润的状态下,隔天进行素水泥浆结合层的涂刷,并铺抹面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保证随抹随刷的原则,使面层与基层能够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另外还要将砂浆以及混合料在各个标筋间进行涂抹。随后压实并根据标筋的高度进行刮平作业。施工顺序应从室内开始,逐渐向门口延伸。面层涂抹工作完成后,若表面依然存在水分,要将干水泥撒在其表面,用来吸收水分。

3.3养护管理

    建筑工程的整体地面施工完成后,应对其进行合理养护。不同工程的养护时间也是不一样的,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以及季节因素。地面养护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要使用木屑和草席,对整体地面进行覆盖,并按照养护要求,对地面进行喷水处理,使其保持湿润。养护人员要根据不同的养护时期对实际喷水量进行控制,使混凝土在湿润的环境下慢慢硬化,保证混凝土内部不会出现裂缝。另外,还应注意养护过程中,工作人员不得在地面走动,避免整体地面出现不平整的情况。

结束语:

    可见,建筑工程整体地面施工对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应采用专业的技术与正确的管理方式,使施工效果不断提升,建设出更加优质的工程项目,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杜烁. 建筑工程整体地面施工技术研究[J]. 数码设计(上),2021,10(6):136.

[2] 刘强,邹月,杨浩,等. 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施工技术[J]. 建筑技术开发,2020,47(20):22-23.

[3] 宋军,樊建慧. 整体地面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1):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