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在改善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心理状态中的应用及其满意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8
/ 2

整体护理在改善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心理状态中的应用及其满意度分析

吴霜

金堂县第二人民医院眼耳鼻喉科 四川成都  610400

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改善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心理状态中的应用及其满意度。方法:纳入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70例,采用电脑随机抽取数字法分成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疾病认知程度评分和对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SDS评分、SAS评分、疾病认知程度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明显下降,疾病认知程度评分上升,且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疾病认知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采用整体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还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可以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整体护理;急性前葡萄膜炎;满意度

急性前葡萄膜炎是眼科临床比较常见的葡萄膜病,常单眼先发病,包括急性虹膜炎、急性睫状体炎、和急性虹膜睫状体炎三种[1]。眼痛、眼红、畏光、流泪、视力减退等都是急性前葡萄膜炎临床症状。起病急且易反复发病,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2]。采用整体护理,不仅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70例,采用电脑随机抽取数字法分成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52岁,平均年龄(35.00±4.95)岁;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53岁,平均年龄(36.00±4.75)。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整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为患者介绍医院及医院周边环境降低陌生环境对患者产生的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为了控制院内感染,病房内要定期通风、换气、消毒,使室内保持空气清新,环境干净。另外需适当调整室内灯光亮度,以免刺激患者的眼部。(2)护理人员可通过讲座、健康咨询、卫生手册等宣传方式向患者讲述急性前葡萄膜炎及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不再恐怖疾病,使患者更有信心战胜疾病。(3)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滴眼药水之前一定要按照严格规定洗手,采用仰卧体位,头部后仰,眼睛看向上方,用棉签将眼部分泌物擦出,然后再用新的棉签撑开患病眼睑,使结膜囊充分显现,滴眼药水时,不可压迫眼球,尽量将药水滴入结膜囊,避免直接滴在角膜上,如果滴入后感觉不适,应大量饮水。(4)根据患者口味、喜好为其制定合理、营养的饮食计划,以高蛋白、多纤维素和多维生素的食物为主,清淡饮食,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SDS、SAS和比较疾病认知程度评分;观察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展开数据比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t进行检验,而计数资料则是以百分比进行表示,组间的数据对比以χ2检验,当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SDS、SAS和比较疾病认知程度评分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SDS(抑郁自评)评分、SAS(焦虑自评)评分、疾病认知程度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明显下降,疾病认知程度评分上升,且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疾病认知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SDS、SAS和比较疾病认知程度评分[±s,分]

组别

SDS评分

SAS评分

疾病认知程度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35)

65.96±4.95

49.11±3.79

60.96±4.55

42.32±3.11

51.92±9.23

75.33±9.62

观察组(N=35)

64.16±4.99

42.32±3.01

61.06±4.65

34.22±3.52

48.32±9.25

90.35±9.01

t

1.515

8.300

0.909

10.202

1.630

6.742

P

0.134

0.000

0.928

0.004

0.108

0.000

2.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n/%)

组别

十分满意

一般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N=35)

20

8

5

2

33(94.29)

对照组(N=35)

14

6

7

8

27(77.14)

X2

-

-

-

-

4.200

P

-

-

-

-

0.004

3讨论

葡萄膜炎是由感染、免疫、或者损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葡萄膜的炎症,患者多合并免疫性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引发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甚至眼球萎缩[3]。一旦发病,患者就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整体护理模式是一种新的完全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它强调人的整体性,将患者视为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发展的人,要求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4]。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使其积极面对疾病,通过治疗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对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采用整体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还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可以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邓婕,王文战. 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在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0):157-159

[2] 郭晶莹. 整体护理干预对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3):261-262.

[3] 叶静梅,叶森娣,陈坤连,等. 细节化护理应用于眼科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的效果分析[J]. 系统医学,2020,5(13):154-15

[4] 郭晶莹. 整体护理干预对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3):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