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管环境对文物的影响及控制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8
/ 2

文物保管环境对文物的影响及控制策略分析

严辉 ,谢斐 ,牛文静 ,牛素然

濮阳市戚城文物景区管理处  河南濮阳  457000

摘要:文物是人们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保证文物的完整性,对研究历史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博物馆作为专门典藏文物的机构,其环境建设对文物保管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博物馆环境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温度、湿度、空气污染以及有害生物等因素,保证博物馆环境的适宜性,为文物保管创造良好的条件下,加强文物保管工作质量,促进文物史料能够发挥更多的价值。

关键词:博物馆环境;文物保管;环境建设

引言

文物是非常珍贵的物品,应做好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展现出文物的展览和科研价值。但是在现实中,一些客观或主观因素的限制往往使文物的保管受到影响,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损失。所以,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等应该清楚认识到文物保管中常见的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在方便人们观赏的同时,为文物展览提供良好环境,实现文物资源的传承和发展。

1博物馆环境对文物保管的重要性

文物是古代社会遗留下的文化遗产。所谓文物保管,主要是指人们对历史文物采取一些有效的保管方式,对具有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的历史遗留物采取相关保护措施,防止其受到损坏。文物主要储存于博物馆中,深受博物馆环境的影响,博物馆环境的优劣、好坏直接影响文物保管效果,影响文物保管质量。尤其是在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后,文物多数较为脆弱,若外部环境恶劣,极可能造成文物的损坏。为保证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保证其原有的文化价值与科研价值,就需注重对外部环境的控制,如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文物储存室、陈列室温度湿度适宜、光照充足,在环境上实现对文物的有效保护。具体而言,博物馆环境对文物保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确保文物不受污染、破坏,保证文物的完整性,为研究历史提供完整的文物资料;延长文物保存寿命,使历史文物能长久延续下去,确保中华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使中华文脉能代代传承。一般情况下,博物馆典藏的文物都有很高的还原度,通过文物我们能瞥见文物背后的历史风貌、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都是以文物的完好无缺为前提。总而言之,优化博物馆环境,对于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文脉延续具有重要作用:一个好的博物馆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文物的有效保护,有效减少文物在存放、陈列过程中可能受到的损坏;而一个不适宜的博物馆环境有可能会造成文物的损坏、加剧文物受损程度,缩短文物寿命。因此,实现对文物、藏品的有效保护与科学保管是博物馆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博物馆应当根据文物材质、类型、保管需求设计、制定科学的保管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博物馆环境,从而实现对文物的有效保护,使文物能够完好保存下来并永久流传。

2文物保管环境对文物的控制策略分析

2.1对文物进行分类保管

在文物保管过程中要将文物藏品进行科学的等级、类别的划分,重视文物保管的环境。不同的文物藏品有着的保管措施和环境要求,在保管过程中要根据文物的分类进行灵活调整。例如,书画这种纸质文物不易保存,应储藏在潮湿的环境中。瓷器文物具有易碎的特点,在保管过程中要避免碰撞。同时瓷器和铜器对于空气质量比较敏感,在保管过程中要避免其受到空气污染。

2.2空气污染物的控制

空气污染物对文物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包括化学损害、生物损害以及物理损害等,尤其是空气污染物中的化学污染物,如气溶胶、酸性气体以及氧化剂等对文物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例如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会严重损坏金属、皮革以及染料等类的文物,造成的是毁灭性影响,粉尘的霉菌作用以及黏附作用会使得纸张黏结,进而对文物造成侵蚀。气溶胶会引起光氧化化学反应、酸性水解,从而造成文物等损坏。博物馆内部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三种来源途径,一是博物馆室内的传输,二是博物馆文物散发的污染物,三是室内化学反应生长的污染物。在控制博物馆空气污染物时,需要充分考虑室外污水水平、室内化学反应以及空气交换率等等。具体在对博物馆室内装修过程中,应尽可能地选择绿色的装修材料。通常情况下,例如在装修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木材,而其中木材产生有机酸蒸汽,会对含铅文物产生严重的损坏。与此同时对于无机物文物,还应加强防尘以及防酸性气体的控制,避免空气中的污染物对有机文物造成损害。

2.3优化文物的保管环境

文物的保管工作要求相关人员按照周边环境的基本情况,选择合理的保管措施,重视对文物保管环境的管控和协调。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不同的文物,应该优化和协调其保管环境,如若生态环境比较差,可以采用增加绿化的保护方式,确保环境的协调性和适宜性。例如对文物保管环境中湿度和温度的调控。以沿海区域的文物保管环境优化为例,因其本身所处的环境比较湿润,应该尽量避免文物保管环境湿度过高;而在北方地区,因环境极为干燥,则应该避免文物老化问题的出现。调节和优化文物的保管环境,将相关设备放入相应的库房内,利用调节器将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对文物保管环境的温度进行优化,文物保管环境应以15℃—25℃为最佳温度,以延长文物的寿命。将空调系统安装在博物馆内,随着季节变化而调控其温度,按照室内环境的温度进行合理调整,使其符合既定标准。此外,还要优化对微生物的调控和管理工作,例如增强文物展览的密封性,严格把控前来参观的游客数量,保证温度的适中、合理,避免微生物对文物造成影响。此外,还要防止光线的影响,在室内文物保管环境中,采用小窗户的形式,控制窗户的数量和高度,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对于室内的照明,应选择不含有紫外线的照明系统,避免光线照射距离过近对文物造成一定的损害。

2.4防控生物危害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自然界中的生物分为肉眼可见的昆虫危害与微生物危害。如在微生物一类,霉菌不仅有十分强大的繁殖能力,而且也会对文物产生严重影响,这是因为霉菌内部存有有色物质,经过新陈代谢后会产生色素,文物长期接触霉菌后,文物表面会受到破坏,颜色掉落,出现变色发黄等现象。此外,除霉菌之外,虫体也会对文物产生严重影响,而虫体最常见的破坏形式为虫蛀。由此可见,生物对文物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在文物保管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生物防护工作,可采取冷冻、熏蒸等方式减少虫蛀现象,实现对展品的有效保护。此外,合理控制博物馆、展柜内温度、湿度条件,也有利于杀虫灭菌,减少生物危害。

结语

综上所言,文物不仅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而且是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对于文物的保管和保护必须被充分重视。文物因其特殊性和脆弱性,对博物馆的环境条件具有很高很细致的要求。在文物保管工作中,要不断优化博物馆的环境条件,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根据不同稳稳地不同特征,制定适宜文物保存的环境,避免文物因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问题而造成受潮、氧化等损耗,做到最大程度延续文物寿命,让文物能够更好的保存。

参考文献

[1]周杰.浅论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及调控措施[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08):120-121.

[2]刘聪.浅论环境因素对博物馆疲劳的影响及对策[J].客家文博,2019(03):44-47.

[3]魏春梅.刍议博物馆环境对文物保管的重要性[J].中国民族博览,2019(14):209-211.

[4]杨惟珣.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探讨[J].才智,2017(03):250.

[5]苗婧婧.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分析[J].文化产业,2020(26):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