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墅区政府机关女职工营养分析简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1
/ 2

摘要】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超重/肥胖率逐年上升,同时也导致了多种慢性病的发生。为了更好的了解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对杭州市拱墅区高知女性做一分析,以便更好的指导饮食,预防慢性病发生。

关键词】超重;肥胖;慢性病;预防

营养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民以食为天。合理膳食和均衡营养是防治慢性病的法宝。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不良,都会对身体带来损害。营养不足会影响生长发育,引起消瘦和低蛋白血症。同样的,营养过剩会导致血脂异常,诱发糖尿病、冠心病、痛风等慢性病,因此倡导均衡合理的饮食。

体重指数(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可以初步判断超重、肥胖、消瘦及正常体重指数。如果要进一步判断还需结合腰围、内脏脂肪指数等。正常BMI值为18.5-23.9BMI值小于18.5为体重不足,BMI值大于等于28为肥胖,BMI值在24-27.9之间为超重1-2

方法:选取2022.9.1-12.31在拱墅区妇幼计生中心参加体检的女职工共133个,年龄在26-60岁之间,选用清华同方的人体成分分析仪进行体脂检测,从而初步分析机关单位公务员的营养状况。仪器选用清华同方的人体成分分析仪,是一种用测量生物电阻抗(BIA)的方法确定人体成份的仪器。它采用微弱的恒定交流电流,通过人体手、足与电极连接测量人体各部分的电阻抗。人体内脂肪为非导电体,而肌肉水份含量,为易导电体。如脂肪含量多,肌肉少,电流通过时生化电阻值相对高;反之生化电阻值相对低。通过以上信息,根据中国人不同年龄、性别的数字模型定量分析,从而得出内脏脂肪、脂肪、肌肉、腰臀比、体质指数、体脂百分比、蛋白质、骨质重、水分等数值。

结论:选取的133个女性中,超重23个,超重率17%,肥胖8个,肥胖率6%,消瘦12个,消瘦率9%,正常90个,正常率68%(见图1)。体脂超标66个,超标率50%,正常60个,正常率45%,低体脂7个,低体脂率5%(见图2)。内脏脂肪异常人数35个,异常率26%,正常98个,正常率74%(见图3)。在所有女职工里,体型健康匀称型51个,肥胖型30个,脂肪过多型37个,消瘦型5个,超重肌肉型1个,肌肉不足型8个,低脂肪型1个(见图4)。

7b0a202020202263686172745265734964223a20223230343734393632220a7d0a7b0a202020202263686172745265734964223a20223230343734373535220a7d0a

7b0a202020202263686172745265734964223a202234363639393035220a7d0aspacer.gif

分析:作为拱墅区的高知女性,超重/肥胖率明显低于全国女性的超重率(33.2%)和肥胖率(14.9%)(数据参考2018年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体脂超标率高达50%,内脏脂肪异常率高达26%,说明很多存在着隐性肥胖。在133人中,有隐性肥胖38人,隐性肥胖率28.6%。研究证明,过量的脂肪组织会导致雌激素和炎性因子异常增高,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男性前列腺癌和女性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慢性疾病。

肥胖的发生是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隐性肥胖者要控制总能量摄入,平稳减去身体内的多余脂肪,同时要进行饮食结构调整和优化,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限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保证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充足供给,适当饮水,限制盐的摄入。此外,还要选择合适的运动并长期坚持。

纵观慢性病的发生,膳食不平衡是主要危险因素,高油高盐饮食摄入的普遍存在,含糖饮料消费的逐年上升,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类、鱼虾和大豆类的摄入不足,以及饮酒行为的普遍存在,都成为诱发超重肥胖及慢性病的主要因素。应该充分认识不合理的饮食模式,及时调整并优化。剖析拱墅区女职工的隐性肥胖,也离不开饮食因素所导致3-5

营养均衡、食物多样化是膳食营养均衡的前提,我们每天需要摄入12种,每周25种不同的食物,才能达到食物多样化的标准,但是结果显示每个人每天的摄入量不多,饮食结构过于单一。主食作为能量的来源,富有多样化特点,米面、粗粮、全谷物、根茎类蔬菜如红薯、土豆、山药、芋艿等,部分豆类如毛豆、豌豆、蚕豆等因含淀粉含量高,也算作主食,片面认识主食,超量食用主食都是超重肥胖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学会代替部分主食。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推荐,建议成年人每人每天摄入谷类200~300g,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另外,薯类50~100g,从能量角度,相当于15~35g大米。每天蔬菜摄入量至少达到300g,水果200~350g,深色蔬菜每天占总体蔬菜摄入量的1/2以上。推荐每天鱼、禽、肉、蛋摄入量共计120~200g,其中畜禽肉的摄入量为40~75g,少吃加工类肉制品。每天应摄入至少相当于鲜奶300g的奶类及奶制品,大豆和坚果摄入量共为25~35g。推荐成年人平均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30g,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6

参考文献

1】王健,胡嘉,周脉耕,.江西省人群超重肥胖疾病负担评价

.《中华疾病预防控制杂志》,2015,19(11):34-35.

2陈燕容,

刘言,薛红妹,.钙、奶及奶制品摄入量与超重肥胖的关系.《卫生研究》,2016,45(3):22-23.

3司光林,张雨亭,邬闻文,等。武汉市成年居民超重肥胖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0,28(1):9-10.

4张静,张娟,杨婕,.江苏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19,40(5):56-57.

5 俞丹丹,程薇,李轶群,.上海金山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不同筛查标准比较.《中国公共卫生》,2015,31(5):12-13.

6】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