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光缆军民融合式建设运用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6
/ 2

国防光缆军民融合式建设运用问题研究

黄帆 ,郭军 ,李阳

(火箭军工程大学 陕西西安 710025)

摘要:深入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推进新时代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举措。军民融合模式下组织国防光缆建设运用,有助于释放民用通信资源巨大潜能,更好促进国防光缆保障战备训练和作战指挥需求,为军队战斗力提升做出实质性贡献。

关键词:国防光缆 光缆通信网 军民融合

习主席强调,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必然选择。扎实推进国防光缆建设运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对于发挥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赋能、助力、优化国防光缆建设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赋能国防光缆建设运用

一是融合民用光缆资源有助于构建国防光缆扁平化拓扑结构。提高国防光缆网通信保障能力要求光缆网结构更加趋于扁平化,进一步缩短指挥链路,减少传输延时。战争形态、作战样式的丰富拓展,对国防光缆网通信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国防光缆通信保障能力与军队遂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尚有一定差距,深入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民用通信资源,最大限度整合力量、提升效能,有利于提升国防光缆网通信保障水平。要在总结光电缆、卫星等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基础上,吸收借鉴民用光缆建设有益经验,推动通信光缆建设军民融合发展也取得新突破。

二是融合民用光缆资源有助于提高国防光缆通信生存能力。战时国防光缆面临敌精确制导武器毁伤、敌特分子袭扰破坏等威胁,提高国防光缆生存能力,要求其具备网状通连、顽存抗毁的组网特征。以量子通信、5G技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为引领的信息通信革命,为国防光缆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着眼未来战争光缆通信保障需求,推动“智能网管”、“动态监控”、“智慧军营”等创新发展加强军地光缆交汇融通,坚持光缆通信“藏军于民”,增加要害光缆出口路由,形成“网状网”光缆结构,对提高国防光缆在极端复杂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三是融合先进民用通信技术有助于保障国防光缆新型业务需求。军民融合战略实施以来,军地双方在实践探索中,通过管线共建、信道共享、资源共用等途径,丰富了国防光缆军民融合发展内涵,增强了国防光缆通信保障能力。随着计算机网络云化业务爆炸式发展和5G、4K高清视频等新型业务的推广应用,全面适配各类型信息业务、构建全网网管系统,实现光缆网统一管理、灵活调度,是国防光缆运维管理面临的迫切要求。推进军民融合条件下国防光缆建设发展,通过共建共享方式盘活军地光缆存量资源,实现现有及新建光缆互联互通和优势互补,从总体上提高国家光缆建设及使用效能,是满足智能化条件下多种作战样式光缆通信保障的必然选择。

二、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助力国防光缆建设问题查摆

一是国防光缆网系运维压力大。国防光缆传输网络节点多,传输设备型号繁杂,网络运维管理智能化程度低、信道资源调度时效慢、资源调配利用能力弱的短板较为明显。部分国防光缆多业务同缆,迂回备份路由较少,网络负载较重,可用纤芯数量质量受限一旦发生光缆故障,业务切换及信道调整空间小,光缆熔接抢修耗时较长。此外,地方市政施工改造频繁,部分民众欠缺国防光缆保护意识,时常因意外情况破坏光缆造成通信阻断。

二是国防光缆技术体制更新慢。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军用、民用产品和业务具有很强的相通性、关联性和一致性[1]。随着通信技术的持续深入发展,依托光缆实施高质量通信保障的需求随之增加,光缆网承载的信息系统日益增多,对信号传输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国防光缆网对高新通信技术的应用相比于民用光缆网较弱,在组网方式、传输设备及带宽容量等具体技术指标上与民用光传输技术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等级网络通道利用率不够均衡,光缆网接入节点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多样化军事任务需求。

三是光缆通信军民融合层次浅。目前光缆网军民融合主要集中在线路合建共维方面,租用地方通信运营商数字信道多用于满足重大任务、应急保障等需求地方通信运营商在光缆运维管理方面较军队更加成熟,其通过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红外感应等手段组织光缆应急抢修,具有掌握情况快、断点定位准、抢通时效高等特点。反观军队在光缆维护管理方面,多侧重于人力巡查、砍青固杆、刷漆标红等方式,在运用先进技术手段维护光缆、运用先进管理理念经营光传输台站方面相对滞后

三、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优化国防光缆建设布局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以满足任务需求为目的加强国防光缆保障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习主席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导,把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作为光缆建设的出发点和根本遵循,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这个核心,深入探索研究军民融合条件下国防光缆网建设运用模式,对标民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推动国防光缆建设统筹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在国家“八纵八横”光缆建设基础上,增加重要光缆备份路由,优化光缆建设资源配置

,分流干线光缆业务负荷增强广域覆盖、宽带保障能力加速提升光缆网建设质效和新型业务支撑保障能力。建立军地联席会议机制,促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交流共享,完善共建共管共维制度机制,科学组织国防光缆联合护线和应急抢修等工作,推动国防光缆建设运用更加科学高效

二是坚持体系发展导向,以技术革新推动国防光缆建设提质增效。落实“能融则融、能融尽融”的指导方针,搭好军民融合、资源共享、安全管控、法规体系平台,充分吸收民用先进通信技术,不断适应、推动、满足国防光缆体系建设要求,突出军民融合发展特点,做到建设方案合理、论证充分、可操作性强,实现光缆通信军民全域融合发展。注重利用民用成熟运管系统,以全面支撑各类业务互联适配要求为目标,建立层级合理、资源管控与运维管理按需订制的光缆网综合运维管理模式,大幅度提高全网态势综合呈现、跨域资源高效调度,不断提升国防光缆值勤台站智能化管理水平,确保国防光缆网满足网络信号传输核心指标要求,为战场信息资源管理提供可靠支撑。

三是坚持安全建设导向,加强重点方向国防光缆军民联合防护。在突出军事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共享现有军民用维护节点硬件接入、资源数据、备件储备等软硬件资源[2]。瞄准国防光缆建设运用短板弱项,加强军民联合防护,围绕多路互联、全网联通需求,优化核心要地、主要作战地域军用、民用光缆网络结构,增强光缆网安全防护手段建设,全面提升光缆网抗物理毁伤、抗电磁攻击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网络抗毁和面向业务的自愈保护能力。军地双方在筹划光缆建设时,应着眼拓展防敌硬毁瘫和软攻击的方法途径,针对性加强光缆通信网多路径迂回、传输台站多手段抗摧毁和抗电磁武器攻击的防护措施建设;在组织传输设备和网管系统升级改造时应统一采用国产自主可控的传输设备和网管软件,按照军队保密要求配置安全保密设备,彻底杜绝漏洞、后门带来的安全隐患;在使用民用光缆信道时,应采取道加密和信源加密的双保险方式,为军队提供可信可靠的传输通路和信息数据。

参考文献:

[1] 惠鹏.军民融合条件下国防光缆网通信保障研究[D].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院,2021.

[2] 蒲云,曾州石,戴峥.构建军民融合式通信保障体系配套机制初探[A].通讯世界.2016(20):09-10.黄帆(1988.1—),男,汉族,籍贯:陕西城固人,火箭军工程大学研究生院,21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军事指挥,研究方向:通信网络运维管理。系本文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