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早期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生命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7
/ 2

观察早期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生命质量的影响

马瑞宁

712099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快速康复护理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恢复情况、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211月至12月该院收治的肝癌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将20221月至12该院收治的肝癌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1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早期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入院时与出院时心理状态、手术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通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院时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9%,3/51)低于对照组(20.0%,10/50),满意度(96.1%,49/51)高于对照组(82.0%,4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8、2.33、2.26、6.96、2.37、2.39,χ2=4.49、5.16;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且采取切除处理的患者采用早期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现推荐于临床使用。

关键词:早期快速康复护理原发性肝癌术后康复

引言

原发性肝癌是指原发于肝脏部位或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该病在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发病时患者会出现肝部位疼痛、浑身乏力、腹部肿胀的症状,与一些消化系统类疾病发病症状相似,因此患者初期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后期病症严重时只能切除部分肝。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为主,当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时结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研究表明,早期快速康复护理可以在术后通过康复锻炼促进伤口愈合,也能尽早了解患者康复状况,可以加速患者恢复。本研究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患者采用早期快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护理过程术后康复、生命质量状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肝癌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将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肝癌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1例设为观察组。观察组:男34例,女17例;年龄50~74岁,平均(62.1±4.9)岁;TNM分期Ⅱa18例(35.3%),Ⅱb21例(41.2%),Ⅲa8例(15.7%),Ⅲb4例(7.8%)。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52~76岁,平均(63.8±4.2)岁;TNM分期Ⅱa15例(30.0%),Ⅱb20例(40.0%),Ⅲa9例(18.0%),Ⅲb6例(12.0%)。两组年龄、性别、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经病理学检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病情稳定。排除标准:既往肝脏手术史或介入治疗史;精神异常,不能正常沟通;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其他器官严重病变。本方案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快速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术前15d,进行营养调节,将患者身体状况调节至最佳水平;术前3d进行健康宣教,做好呼吸训练排解焦虑,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术前6h需要进行饮食管理,展开术前禁食工作,保留基本碳水化合物饮品供给。术后3h增加患者身体状况检查频率,注意切口恢复状况;术后1d安排早期饮食管理,采取少食多餐方式,在术后3d以流质食物或半流质食物为主。早期躯体锻炼:术后12h开始辅助患者进行坐床训练;术后24h对四肢进行伸展运动,同时下床行走,对腰部进行顺逆时针锻炼;术后3d,患者恢复良好后可完全下床,则开始进行基本步行训练,锻炼频率3次/d,30min/次。

1.3观察指标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通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入院时与出院时心理状态;手术并发症情况;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表1)

观察组通气时间、排便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2.2两组入院时与出院时SDS、SAS评分比较(表2)

入院时两组SDS、SAS评分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两组SDS、SAS评分均较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入院时与出院时SDS、SAS评分比较

2.3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发生术后并发症3例(5.9%),其中切口感染2例,发热1例。对照组发生术后并发症10例(20.0%),其中切口感染4例,腹腔出血、发热各3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P<0.05)。

2.4两组满意度比较(表3)

观察组满意度96.1%(49/51),高于对照组的82.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P<0.05)。

表3 两组满意度比较

3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指原发于肝脏部位的恶性肿瘤,发病时会出现肝部位疼痛、浑身乏力的症状,严重时只能切除一部分肝,原发性肝癌切除患者后续采用药物治疗效果有限,研究表明,通过护理方式可提高治疗效果。常规康复护理模式虽能通过心理及肢体锻炼,达到调整不良情绪、改善身体状况的目的,但是该护理方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存在部分患者吸收、消化效果不理想,影响患者顺利排气、排便。早期快速护理则是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开展提前干预模式,根据患者恢复状况进行饮食、运动等方式的指导。常规护理在术后伤口观察上不够及时,康复锻炼时间较晚,缩短了下床活动时间;早期快速护理方式增加对患者的观察频率,可及时发现患者切口恢复状况,前期安排患者进行锻炼,增加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症状、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早期快速护理模式在初期主要通过采取心理干预方式,及时开导患者抑郁、焦虑的情绪,提高患者与他人交流的意愿,改善患者心理、社会方面的状况;采取合理饮食方式,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有助于躯体康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采取康复锻炼后,患者四肢都能得到锻炼,加快患处恢复速度,后期下床活动并逐步开展锻炼后,可扩大患者活动范围,增加与外界的接触,帮助患者重新开展社会生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患者采用早期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术后康复状况,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于淼.早期快速康复护理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04):750-751.

[2]范文芳,范雪莲.早期快速康复护理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9,20(07):1034-1036.

[3]王春红.康复护理+功能训练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06):61.

[4]郭晶,徐胜前,方珍,李金英.早期快速康复护理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07):148-151.

[5]李大维.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肝癌切除术后优化多模式镇痛的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