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老年患者无陪护情况调查、FIM测定及对策拟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7
/ 3

门诊老年患者无陪护情况调查、FIM测定及对策拟定

第一作者,张庆兰 ,第二作者,高琦 ,第三作者秦茂华 ,第四作者,秦强

作者单位:第一二三作者: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第四作者:山东山推欧亚陀机械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对20221月至6月底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无陪护老年人进行统计,调查其一般情况、对医院熟悉程度、无陪护的原因,选择评定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FIM量表,全面客观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根据调查结果,拟定对策,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和身心需要。

关键词:老年患者;无陪护;门诊;FIM测定;对策

 Absrtact: this paper makes statistics on the elderly without accompanying care who come to the outpatient clinic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ing Medical College from January to the end of June 2022, investigates their general situation, familiarity with the hospital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accompanying care, FIM scale for motor function and cognitive function was selected to evaluate patients' self-care ability comprehensively and objectively. Countermeasures were drawn up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s to ensure patients' medical safety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needs.  

Key words: elderly patients; Unaccompanied; Outpatient service; FIM measurement; countermeasure

2022年末,我国60 岁及以 上人口占全国人口 19.8%,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 2.0978 亿人,占全国人口的 14.9%[1]衰老带来的身体机能退化和器官功能衰竭等导致的失能,使得老年人健康问题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2]。2020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指出,我国人均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有所延长,但60岁及以上老年人仍约有9年的带病生存时间[3]。在少子化、空巢化与老龄化共存的新形势下,医疗卫生服务要从“公共产品供给”向“满足人民需求”转变,从而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均衡与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门诊就诊老年患者中出现很多无陪护现象。评估门诊老年患者无陪护身体情况无陪护原因,针对性地提出应对对策是我们门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此我们对门诊老年患者无陪护情况进行调查、功能评估及对策拟定,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2022年1-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无陪护患者,年龄大于60岁作为调查对象。就诊人次以每人当日就诊 1 次记录为 1 人次。纳入调查对象共计719人次,其中内科门诊326人次,外科门诊162人次,呼吸科门诊46人次,皮肤科62人次,耳鼻喉24人次,眼科12人次,神经内科87人次。

1.2调查方法

1.2.1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先对诊区接诊护士进行培训解读。由各诊区接诊护士对发现的前来就诊无陪护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对医院的熟悉程度、患者无陪护的社会原因。采用1987年由美国纽约州功能评定中心提出的能更全面客观反应患者ADL能力的评定方法-----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FIM评分共分7级6类18项,每项满分7分,共126分。包括:自理能力、括约肌控制、转移、行走、交流、社会认知;总分126分,最低分18分[5]。各诊室对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应用MedSci 医学计算快速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判断老年患者的独立依赖程度,再根据结果进行对策拟定。

2结果

2.1表1

门诊无陪护老年患者情况调查

项目

内容

人次

占比

年龄

60-70岁

660

91.8%

71-80岁

56

7.8%

80岁以上

3

0.4%

性别

425

59.1%

294

40.9%

对医院熟悉程度

非常熟悉

58

8.1%

熟悉

216

30.0%

一般

326

45.3%

不熟悉

119

16.6%

无陪护最主要原因

无家属(失独、丧偶等)

47

6.5%

家属在外地

246

34.2%

家属忙,没空

320

44.5%

未告知家属,不愿麻烦他人

106

14.7%

2.2表2

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结果汇总

分值

人次

占比

完全独立

126分

78

10.8%

基本上独立

108-125分

289

40.2%

有条件的独立

90-107分

255

35.5%

轻度依赖

72-89分

94

13.1%

中度依赖

54-71分

3

0.4%

重度依赖

36-53分

0

0.0%

极重度依赖

19-35分

0

0.0%

完全依赖

18分

0

0.0%

3 讨论

3.1通过对患者情况调查得出,门诊上无陪护的患者约90%年龄在60-70岁,男性多于女性,62%对医院不够熟悉。

3.2患者无陪护的原因:①无家属 受计划生育和个人理念等多方面影响,部分老人未生育或失独,成为孤寡老人。这些老人不同程度存在没人陪护、无人慰藉、就医难等问题;②家属在外地 到了老年时期,子女都在身边当然是一件幸福的事,但是,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为了寻求更好的机会,子女选择在外就业、出国留学等不断提升自己,或为了工作、家庭需要而远赴他乡。另外,由于老年人与子女生活观念的不同,为了避免代沟问题冲突,老人为了追求自由生活,选择独居;③家属忙,没空;④未告知家属,不愿麻烦他人

3.3功能独立性评定 由调查可看出老年人完全独立仅占10.8%,绝大多数老年人在行走、记忆、解决问题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患者对医院不够熟悉,老年患者普遍对信息技术、移动支付等方式接受程度较低,信息查询获取能力欠缺,许多智能化操作不适应,比如自助机挂号缴费等,患者在就诊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5]。加上环境陌生、人员噪杂,致使患者心情焦虑、紧张,就医体验感差,患者身心受挫,容易加速病情变化。

4 对策拟定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加深,我院更加注重人性化服务,将“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作为持续改进老龄人群服务的指导原则,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为契机,提高门诊服务质量。经查找检索文献无老年患者无陪护的门诊策略记录,在我院2021年实施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方案》的基础上经过研究,拟定对策如下:

4.1优先就诊制度

为帮助患者快速就医,减少等待时间,防止其他意外发生,门诊部完善优先就诊制度,将孤寡老人、行动不便独自来诊者、年龄大于等于80周岁者纳入优先就诊范畴,各科室学习落实,检查检验科室均优先照顾。

4.2分级陪诊制

大厅服务台、各诊室分诊护士均作为第一责任人,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老年独自来诊者核对信息后立即建立老年无陪护档案,进行客观全面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病情及FIM评估,根据FIM评分结果,选择不同级别的陪护。①对完全独立者,进行指引宣教,倾听患者诉求,给予人文关怀,告知就诊流程路线,检查检验注意事项等,发放老年专属门诊服务台联系卡,如有需要请随时拨打电话,一键求助。②对基本独立的患者,采取半陪诊。利用信息化手段,各岗位接力为患者服务。各环节建立交接制度,正确传递关键信息,确保每一个就诊环节安全。③对有条件独立、轻度依赖、中度依赖患者采取全程陪护。具体内容有:代替挂号、排队、收费、取药、预约检查等。门诊、检查、检验科室均给予优先。陪诊过程中,陪诊护士关注患者身心状态,给予心理支持。

4.3 建立信息圈

建立患者无陪护档案后,护士可以手机圈内通知,需要全程陪诊的患者即给予全程陪诊;需要半陪诊的情况:圈长安排各个环节,让下一岗位护士做好接力。通过电话沟通、协助或替代给予预约、挂号、取号、取药等工作。比如说一位患者想来院看病,可以提前圈内通知护士,由护士代为挂号。患者当日来到医院后,圈内告知抵达位置,护士1根据情况将患者护送至科室,交给护士2,看病后由护士2护送患者至化验室,交给护士3……,直到患者安全离开。

4.4人性化护理

突出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6],不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帮助,还要对患者的心理给予慰藉,多使用礼貌用语,主动搀扶,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怀、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健康。要求陪诊护士有良好个人素养、沟通能力强、并且有极高的奉献精神等。

4.5诊后电话回访关怀

门诊科室定期对档案内人员电话回访[7]关注患者身体健康情况,常规指标,比如血压、血糖、每日进食睡眠情况,用药后效果等,提醒患者复查,给予患者预约挂号,给予饮食指导,健康知识宣教[8]。并提供1月内取药、拿报告等后续服务。

    4. 6门诊部专设负责人,统筹管理对无陪护老年各种制度的落实情况,检查存在问题,整改完善等相关工作。确保来院病人就诊秩序井然,合理有序,使患者不跑冤枉路,节省医疗资源、帮助医生快速诊疗,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感。

     我院门诊部结合医院实际,拟采取以上多种举措,确保老年无陪护者就医安全,对门诊上前来就诊的无陪护老年护理模式进行初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倪浩,刘彩玉,高莘,青木,辛斌. 各方解读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N]. 环球时报,2023-01-18(011).DOI:10.28378/n.cnki.nhqsb.2023.000441.

[2]张小沛,戴健.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功能、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2,41(05):57-63.

[3]郝晓宁,朱松梅.长寿风险治理:健康、财务、照护资源的共同储蓄[人口与发展,2021.27(6):79-94.

[4]荆晓雷,危志娟,张光涛,庄红霞,王雪琪.脑卒中病人转移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J].护理研究,2022,36(20):3609-3613.

[5]宋坤, 殷海燕. 南京市社区老年人对中医适宜技术认知、需求及接受服务现状调查[J]. 护理研究,2019,33(10):124-126.

[6]高晓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14):112-114.

[7]王玉于.电话随访在口腔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24):139-142.

[8]王思思,陈海霞.老年患者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管理及服务需求调查[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24):38-40.DOI:10.16690/j.cnki.1007-9203.2022.2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