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模块四星级”发展性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9
/ 2

“五模块四星级”发展性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徐为荣,丁云霞

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学校 江苏  无锡 214191

摘要: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其中德育工作在职业教育中尤其重要。针对传统德育评价中存在的评价要素不明晰、评价手段不具体、评价方式较单一等问题,从2010年起积极引入发展性理念,探索构建一套适合高职学生德育全面发展的新评价体系,使学生的德育成长有形化、发展化、可量化。

关键词:  五模块四星级  发展性德育  评价体系

目前,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五年制高职教育成为我省不可或缺的教育,担负着培养二十几万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就摆在尤为重要的位置上,学校主要通过德育教育和德育鉴定来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德育培养划分为五个组成部分:理论课堂学习模块、课间休息模块、日常纪律模块、实训实习课模块和假期校外生活模块,每一个模块的德育养成从低目标要求到高素质自觉分为四星等级,让学生的成长目标触手可及。

将教育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分成若干个“跳一跳够得到”的“一步子”(台阶),让学生都有小成功,处处感受到自己在成功,时时生活在成功的喜悦中,用一次成功作为起点,去争取获得无数个成功。该体系的实质就是把青少年成长的积极性、科学性、及取得的成功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个性,发掘学生德育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提高个人整体素质。

一、“发展性德育”评价体系目前国内德育工作中的研究

科尔伯格在他的《道德发展的哲学》中提出道德教育首先是一种发展的道德教育,他把教育的目的界定为促进各阶段的发展,还有他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我国学者朱小蔓在她的《教育的问题与挑战一一思想的回应》和《情感德育论》中对发展性德育做了初步研究,她认为社会转型必然带来道德教育的转型,比较完整地给出了发展性德育的内涵。鲁洁和王逢贤的《德育新论》在第七章德育的个体性及社会性功能中提到当代德育的功能应从限制性功能转向发展性功能。学者班华的《现代德育论》一书中,在谈及主体发展性时指出,主体发展性突出了以人为本,体现了主体及其德性发展的重要性,以培养具有高尚素质的主体人格为其根本。

二、高职学生德育现状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提高了社会对于高等教育能力和水平的要求。我国特定的经济社会模式使得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产生,加快了我省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的速度,适应社会的发展。当前我省五年制高职教育虽然蓬勃发展,但五年制高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大部分还停留在中职教育的位置,远远不能适应五年制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未来的职业需求,现状堪忧。特别是五年制高职学校的德育评价体系和中职教育一样,还不够完善,这样就加重了五年制高职学校的德育教育的艰巨性。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具有系统性、职业性的特点,要改变传统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滞后、评价方法单一的现状,需要通过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健全德育评价体系和突出德育评价的实效性等方法来完善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德育评价体系。

根据对我校近几年的五年制高职生源素质进行分析的情况,反映出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缺乏理想信念,无心向学,特别是到了四、五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课务的减少(大部分都是选修课)。所以就出现了学生网络聊天、游戏,早恋等现象;个别学生法纪观念淡薄,还常有与同学发生冲突,不服从教育和管理的现象发生;由于我们还停留在中职的管理模式。随之产生的矛盾就会加重。

针对当前五年制高职学生现状,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自我提升,树立良好的校纪、校风,这是值得我们探索的持久问题。我校多年来一直在思索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使学生的德育成长有形化,让学生的每一个进步都能留下显性的“足迹”。

三、“发展性德育”理念的精髓

学习者如何学会学习?教育者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不同程度的学生如何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呢? 一切教育都将归结到习惯的培养上来。概括来说:学习是人的整体生命的主动更新。这一创新思想来源于一项创新实践模式——发展性学习评价方法

发展性学习评价方法的精髓有十二个字:低起点,小坡度,勤奋斗,大发展。这种阶梯形的教育是一种发展性、激励性的评价,它的特征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设置一个个台阶式的目标,每位学生找到自己的起跳点,自定目标,引着阶梯不断攀登。这种阶梯对优秀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他们更上一层楼;给暂时落后者设置了攀登的“阶梯”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树立信心的同时培养良好习惯,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发展性德育”理念五年制高职学校德育研究中的意义

近些年来,各五年制高职学校虽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进行德育工作,但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低下依然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德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形成学生能够有自己的道德准则、自己会进行道德判断和道德自律的过程。也就是说,只有当个体将道德知识“内化”,并在实际生活中付诸于行动,才能说是有效的德育。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目标定位的突出特点是理想化,重心偏高,片面强调政治性,又缺乏层次性,忽视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基本上用一个统一的模式去塑造所有的学生,把学生当作机械厂的标准工件,“德”的养成缺乏丰满的内容,缺乏阶梯层次,缺少自由度。德育目标不合理,严重制约了德育的实效性。

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德育工作必须贯彻“三贴近”的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这个原则具体到职业学校,还应该做到贴近职业特点,针对职业学校的技能发展要求来设置相应的德育培养目标,从而使学校德育告别空洞的说教,因此我们认为职业学校的德育可以引入阶梯教育理念,在星级学生评选的基础上,提出适应于职业教育的“五模块四星级”阶梯式德育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教职成【201414号)[Z].2014-12-22

[2]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Z].2015-07-27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 [Z].2012-12-07

[4]陈伟伟.中等职业学校多层面德育评价方法探析[J.宁波大学生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5]薛祖本.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内容体系构建初探「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 (9)

[6]崔允廓.素养: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概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

[7]《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项目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R] . 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