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2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宋举仁

身份证号372423197901254635

山东省夏津县渡口驿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德州253200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发思路为农村地区发展环境和优化乡村生态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在新时代,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核心,着力于美丽乡村生态环境的优化,提高农村区域发展的竞争能力,让美丽乡村开发和建设能够作为一张彰显农村发展成效的名片。

关键词:乡村振兴背景;美丽乡村建设;措施

1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发展需求

1.1有利于农村社区建设与生活条件的改进

美丽乡村建设不能仅凭一己之力去改造村庄,它需要从民生环境、社会面貌、生活环境等各个方面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所以,要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就需要从教育、经济、产业等多个方面进行有计划的发展和调整,真正实现美丽乡村的打造、“农民宜居区”的发展规划。此外,要根据今后农村发展的需要,逐步进行合理的规划,以提高农村社区的社会形象为出发点,不要盲目地进行大规模的拆迁和建设。要根据农户的实际情况,加快构建符合农村实际需求的乡村规划和整治体系,真正推动乡村的良性循环发展。既要立足于地方发展的有利条件,又要保证群众的权益,要更深入地作出科学的发展规划,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1.2推进农村区域现代化建设发展

为了更好地助推农村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就需要在美丽乡村规划建造过程中,注重加强农村公共设施、生活设施以及信息化设施等领域的有效改善和建设,加快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发展布局,要保障各项规划具有前进性,并将其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体系当中,更好的解决传统思想模式之下对美丽乡村建设造成的不良影响,如此才能够确保美丽乡村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与时代共同步。在此基础上,各地要围绕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加强农村网络、交通、治安管理,加大引进外部的资源,以促进农村发展与建设的现代化,把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作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2]。在确保农村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以及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的优化调整,真正实现产业经济的升级转型,带动乡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1.3加快农村旅游业经济模式的升级转型

加快农村旅游业的发展与转变,已成为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主要目的。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农村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旅游业发展。因此,在构建美丽乡村建设时,必须把促进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经济转型作为推进农村生态系统建设的首要位置。因此,各地要在当前农村旅游开发和发展的前提下,注重加强对乡村地区特色文化、历史、生态环境资源的深入挖掘,与提升乡村文化的影响力、艺术表达能力和发展的竞争能力,以此来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的水平和质量,更好地解决传统建设模式之下美丽乡村布局不合理发展比较滞后的问题,真正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时代发展的同频同步,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旅游产业的升级转型,能够更好的助推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2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的措施

2.1健全管理考核机制,加强引进专业人才

首先,健全环境管护体系。在推进环境整治管理及维护工作时,要依据各村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如在环卫工作一体化建设的基础上,依据各村特点,由政府与相关企业合作,统筹管理垃圾清运等工作,将环境整治工作交由相关企业负责,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有效加强环境管护工作的专业性,同时改变管理混乱的状况,有效减轻村级环境管护工作的压力。其次,加强工作监督,完善考核制度。在落实环境整治工作监督及考核时,必须明确各级政府及各部门职责,明确监管责任主体,设立专职领导部门,构建市、镇、村三级考核体系,明确考核标准、细则以及奖惩规定,实行“日、周、月、季”长效考核机制;实行日常督导、不定期检查的监察制度,采取集中督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建设美丽乡村、环境整治管理等工作进行监管和考核,并将其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健全奖惩机制,落实奖补资金,鼓励广大群众参与监督,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最后,加强人才引进,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利用“双创”“双招双引”等优惠政策和活动,吸引更多人才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并倡导和鼓励当地人才回乡创业助力家乡建设。加强农民能力培养,依据农民实际需求开展技能培训;对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等具备一定知识基础的,可以组织创业、电子商务等培训。健全奖补机制,吸引人才留在农村,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如提升基层干部待遇,完善基层干部晋升制度。

2.2加强乡村生态系统建设

乡村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认为,经济生态和自然生态与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息息相关,且关系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性。一是开展村企合作。美丽乡村建设单纯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企业的参与和产业的支撑。当然,鉴于企业的经济理性人属性,不应将其定位为纯粹的公益性援助,而是通过产业带动实现农村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使企业真正成为乡村经济转型的带动者、农民增收致富的引导者。因此,应加强村企合作,推动乡村振兴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为当地村民提供足够的就近就业机会;二是加大监督力度。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周期相对较长的过程,因而应建立绿色GDP评估机制,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督、监测,彻底扭转漠视农村环境建设的错误观念,从源头上对生态污染进行系统性整治,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使GDP指标既能体现经济发展的成果,又能反映经济活动所付出的代价,这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应然要求。

2.3保护文化个性

实现乡村传统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机融合是改善当前“千村一面”问题的关键举措,要充分体现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审美情趣,为农民营造有精神归属感的宜居家园。一是对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普查。为了奠定传统乡村文化保护的现实基础,应建立专门的普查队伍,对当地文化遗产进行清查和登记。同时,吸收当地建筑物中有代表性的元素,将厚重历史和自然景观有机结合,通过现代科技建立永久性的数据库,实现自然环境、空间肌理和人文氛围相融合的整体意境存留;二是凸显文化个性。每个乡村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历史底蕴,“一砖一瓦皆是史,一草一木总关情”。文化生态作为乡村的自然符号,散发着历史和地域的荣光,是村庄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村庄有别于其他村庄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因和灵魂。因而美丽乡村建设应通过各种手段凸显每个村庄的典型文化,充分体现差异化和个性化。

3结语

综上所述,自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全国各地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和落实,为美丽乡村建设带来发展机遇,基于此,地方政府要加强引导,强化党建引领,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其投身于美丽乡村建设中。同时,优化地方产业,加强人才引进,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美丽乡村建设助推美丽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参考文献

[1]张金萍,陈孔艳,张超,等.乡村振兴背景下茂名市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探析[J].南方农业,2021(32):177-180.

[2]王章春.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景观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21(24):55-56+61.

[3]孔建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2(07):84-88.

[4]温华平,高周冰,樊洁,等.乡村旅游视角下村庄规划策略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19(9):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