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佛教寺院与基督教教堂的声景观比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3

中国传统佛教寺院与基督教教堂的声景观比较分析

范译恒

(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69)

摘要——中国宗教在发展历史上既有传统道教的传承,也有外来佛教、基督教的传入与传播。不同宗教有着不同的宗教仪式与教义,因此在宗教氛围的营造上各自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建筑氛围的营造,建筑环境通常使用空间形式、景观布局等方法,宗教建筑环境中较多的会使用声音作为制造宗教气氛的方法。

本文通过梳理佛教与基督教传入中国的过程,浅析其传入中国的发展轨迹,进而针对宗教传入中国并发扬恢弘所使用的宗教仪式,分析其中声环境要素在中国的重要仪式及仪式营造的宗教氛围,进而比较中国传统佛教与基督教在声景观要素上的声音需求。

关键词:声景观;宗教建筑;宗教仪式

1宗教建筑与声景观

1.1宗教建筑

我国现有宗教中影响较为深远的是道教、佛教与基督教,不同宗教根据其教义与发源地的建筑风格,会在中国与中国本土的建筑文化相融合,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宗教建筑。佛教建筑在中国起初继承了天竺以塔为中心的风格,后因天气问题而不再适合以塔为中心进行佛教仪式,随后加之贵族舍宅为寺,佛教建筑风格逐渐与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一致。基督教自传入中国后一直保持着巴西利卡式的建筑布局,其风格则各异,但大体上内部空间都有西欧石制建筑的空间形式。

1.2 宗教声景观

宗教建筑一方面为宗教提供传教布道的场所,另一方面也在营造充足的宗教氛围以聚拢信众。在营造建筑氛围的过程中,建筑环境通常使用空间布局、场景营造等方式。对于宗教建筑而言,会常常使用声音作为制造宗教氛围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对于不同的宗教与教义,其仪式需求也不同,佛教诵经与基督教圣咏面对的受众不同,起到的目的也不一,因此声景观的营造与相应声音参数的使用也存在不同。

2 中国传统佛教寺院声景观

2.1 中国传统佛教发展历程

佛教自东汉年间传入中国,随着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逐步演变成为中国传统三大教之一。起初,佛教传入中国后并没有规范的法事仪轨,而相应的帝王贵族只是自发烧香礼拜,即所谓的“得金人不祭祀但烧香礼拜而已”,其随后在中国的传播与佛教声景中的“梵呗”有着莫大联系。

梵呗广义上指佛教中令人心慕神仪的声音,其在文献中最初见于天竺佛教信徒与中国传统道教信徒的角试中:“以大梵音叹佛功德,称扬三宝”。而后伴随着佛教法事仪轨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同中国的传统音乐音韵相融合,梵呗为更多的中国人认识,三国两晋时期,更有曹植“闻岩袖诵经”而“拟其声作梵呗”的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关于梵呗的唱导、转读同时也促进了佛乐的进一步发展,发展到唐朝更是促进了密宗音乐的兴起。在这一时期,梵呗已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莫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宋元、明清时期随着城市里坊制的终结而建立起的城市钟鼓楼制度也逐渐与梵呗传统相结合,形成了针对中国佛教信徒的“晨钟暮鼓”制度。同时,即使宋元时期中国佛教的传播已由唐朝的鼎盛逐渐转为衰落,佛教的发展也因为梵呗进入民间、增添民间法事仪轨而并未走向衰落,其于明清时期衍生的禅、讲、教制度反而还进一步增添了佛教教众的团结与自律。

综上所述,在中国传统佛教自东汉年间开始并逐步进行传播的过程中,其声景观中重要要素——梵呗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2.2 声景要素——梵呗

梵呗最初并非见于中国传统佛教,而在天竺佛教中就有出现。梵呗与法事仪轨的兴立本质上标志着佛教徒的修行从释迦摩尼时代佛教徒的诵经、坐禅等“自觉行为”转为伴随着章程、清规戒律的“强制行为”。在法事仪轨有受戒、日常修行、庆典纪念等,其中伴随的梵呗大体有三种意义内涵:

(1)咏诵相合,以音声为佛事

(2)引发信众强烈的宗教情感

(3)用于佛教修行中的“修定”

由此可见,梵呗作为中国传统佛教传播与发展中重要的一个因素,其在物理声学中较为注重梵呗的丰满度以及其营造的庄重氛围。

2.3佛教寺院声景观要素

据中国传统佛教寺院声景观相关研究,对佛教寺院声景观的相关声音参数的研究主要有声压级、混响时间、声安静度、声喜好度等研究。传统佛教寺院声环境中对于声场等研究也有对于声源的指向性变化对整个声场声音混响度、语言传输指数的研究。

在中国传统佛教寺院建筑环境中,寺院的声场所处位置大致可分为城市寺院、乡村寺院与山林寺院三种,在整体寺院的环境营造中都趋向于寺院环境中的静谧气氛。同时,由于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的历史,寺院内部空间中也存在诸多由复杂木构架组成的耦合空间声场。加之佛教传统法事仪轨僧众诵经的声音频率、仪式面向等因素,都会对于声音传输的混响时间造成影响。

总体而言,无论是对于声音声压级、混响时间等客观参数,还是对于声安静度、声满意度等主观参数的研究,亦或是对于传统佛教寺院声场环境的营造手法等研究,都较为注重中国传统佛教寺院声景观中声音要素“对于气氛的营造”与受众对于整体声环境的“氛围感受”,这些都与中国传统佛教声景要素中“梵呗”的作用吻合。

3 基督教教堂声景观

3.1

中国基督教发展历程

基督教是于鸦片战争后进入中国开始传播的,其最初的传教地点位于东北。一些基督教传教士借英国在牛庄开埠通商的机会,以营口为突破口打开了基督教传教的序幕。起初,在东北地区发展传教工作的差会是诸如苏格兰圣经会、大英圣书公会、爱尔兰长老会等经营、售卖《圣经》的组织。随着其传教进程的加快,中国本土组织对外来传播新教的思想及组织出现了抵触。由此,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与在东北地区传教的顺利进行,这些组织成立了联合长老会。

时间到达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这次事件与后来的日俄战争都对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但对于基督教传教士们而言“因祸得福”的是,传教差会吸取了义和团运动的打击,决定改变传教策略,将目光转向“迂回策略”。他们开始注重兴办医院、教会学校与慈善事业,并以此来吸引中国百姓的目光。借助着战争带来的国际局势与社会观念的变化,基督会传教士们在政治的夹缝中寻求到了一丝发展空间。同时,由于这一时期政治势力割据,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控制宗教的政府,再加上中国内地庞大的移民群对于精神安慰的渴望,基督教成功在中国站稳了脚跟。甚至出现有“教士于街口布道”,引来的群众围观致使士兵不得不驱散人群以疏解道路。

3.2 基督教布道仪式

基督教教士在中国进行的布道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其初到中国时与各个圣经会、圣书公会类似的文字传教方式。即针对不同的人群群体、不同层次的布道对象将圣经上的各个故事进行编写、印刷并出版成不同批次的小册子、刊物。再通过各种途径向未入教的平民散发,以达到宣传基督教教义教理、吸引平民入教的目的。

另一种方式较为广泛,即口头传教。基督教传教士直接面对教众宣讲圣经故事、讲授基督教教义。口头传教可直接面对传教信众,不受信众受教育水平的限制。其布道地点主要以教堂为布道中心,每逢礼拜日,当信徒齐聚教堂时,教会聚集基督教教徒共同唱诗、祈祷。另一个口头布道的方式为地点是大街小巷的堂外布道,教会往往组织传教士走出教堂,在农村、市镇、街道等人流较多的地方开展布道演说。在口头布道的两种方法中,能够较为有效的激起信众对于基督教教会归属感的当属教堂内布道。

教堂内布道声景观相关的声音要素最初可溯源至欧洲的公元392年。基督教被罗马帝国奉为国教,为了传颂教会教义,基督教结合单声部与民间曲调创立了圣乐体系。而后,圣乐体系与其它一众基督教礼拜仪式被确立为基督教的统一宗教活动仪式。其中被视为规范礼拜音乐的格里哥利圣咏吸收了古中方、古希腊及欧洲各民族传统音乐体系,以其纯人声咏唱、拉丁文歌词在教堂传统宗教仪式中营造出了风格肃静、超脱的氛围。传入中国的基督教在宗教仪式声环境因素的使用上不仅延续了这一气氛营造的传统,还加入了新教牧师与信众面对面布道的元素。

3.3相关声音参数与特点

针对中国基督教教堂声景观的研究内容研究上虽与中国传统佛教寺院声景观同属于宗教声景观研究,但其在研究细节上与研究侧重上有部分不同。

中世纪时期的基督教教堂所使用的声景观要素在仪式上有两种:诵经祈祷与礼仪歌唱。其氛围营造的风格与格里哥利圣咏类似,都是营造肃穆超脱的氛围。在声学参数中,与之相关的是声音混响时间与双耳互相关函数。同时,由于中世纪基督教教堂使用的是石材围合的大体量空间,其内部不但没有家具陈设,顶部高大的穹窿顶也会造成声音的聚焦并产生回声现象。这些同中国传统佛教寺院声环境使用的木构架结构在基础构建到空间布局上都有不同,与之相关的声音反射系数及带来的一系列参数变化都是需考虑的内容。

另一方面,随着基督教改革与基督教新教的发展,在宗教仪式上信众更加希望同牧师向家人一样面对面交流,纾解内心的情感,因此基督教开始推崇“圣道”与“参与”。在这一仪式变化上,布道、诵经、唱诗的交替出现使得基督教教堂声景观中的语言可懂度及音乐丰满度的重要性提升。相比较于现代汉传佛教寺院声景观中梵呗只求气氛营造、不求听懂经文不同的是,基督教教堂声景观需在定位长混响时间时,优先保证高音乐丰满度并提高布道声音的语言可懂度;在定位短混响时间时,优先保证布道声音语言可懂度的前提下提高音乐丰满度。其二者兼顾的声学需求特点也是与中国传统佛教寺院声景观的不同之处。

4总结

佛教与基督教经过在中国的传入、传播,已发展成为中国较为广泛的宗教。作为其宗教仪式上十分重要的一环,声景观的重要性在宗教氛围的营造、增加信众归属感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本文通过梳理佛教与基督教传入中国的过程,分析其在中国的重要仪式及仪式营造的宗教氛围,进而比较中国传统佛教与基督教在声景观要素上的声音需求。中国传统佛教在古代借梵呗颂扬三宝,力求佛经的梵文至中文翻译及与民间音乐的融合,至现代时则更多地注重庄严肃穆的宗教氛围营造,因此在声环境要素的需求上,更加注重声音混响时间、声满意度等参数。基督教不仅传承了宗教仪式的圣咏、唱诗,还融合了新教中与信众交流的布道仪式,因此在声环境要素的需求上,不但需求声音混响时间,还需要注重语音可懂度、音乐饱满度等声学参数对宗教氛围营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邹燕凌. 中国汉传佛教梵呗研究[D].四川大学,2005.

[2]张厚斌. 教堂建筑声环境理论综合研究[D].重庆大学,2004.

[3]张东旭. 汉传佛教寺院声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4]张东旭,刘大平,康健.汉传佛教寺院声环境安静度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应用声学,2014,33(03):216-227.

[5]曹玥. 教堂声学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7.

[6]李程.建筑声学设计在历史建筑改造性再利用中的应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教堂声学改造设计[J].浙江建筑,2013,3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