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微创手术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胫骨平台骨折微创手术治疗分析

郝亮 ,闫成尚,朱信飞

徐州仁慈医院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工作进行了分析,并且探讨了微创手术治疗工作所起到的作用和效果,希望能给治疗工作带来帮助。方法:在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我科室共对57名患者63个胫骨骨折病人进行了微创手术,包括51名单侧胫骨骨折和6名双侧胫骨骨折。对这些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全部病例骨折复位良好,术后伤口一期愈合。13例患者手术后肢体肿胀、有拉伸性的水泡,未见骨筋膜腔综合征。无一例发生骨折不连。患肢膝踝关节可自由活动,并有较好的功能。结论:本研究采用的微创技术,减少了对患者的伤害。在骨折端不作开刀,可减少手术切口,对外形无不良影响。

关键词胫骨骨折;微创手术;治疗分析

引言

要以微创外科技术应用的本质内涵为基础来决定其学科定位,骨折的微创性处理就是将微创性手术技术运用到骨折的治疗中。在多年的临床研究和实践中,提出了一种对胫骨骨折进行微创手术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这种微创的方式,可以将手术造成的损伤和并发症降到最低,同时还可以减少对患者的审美和容貌的影响。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57名胫骨骨折患者在2021年4-2022年8月份收治接受微创手术的病人,全部病人和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为了保证实验研究的科学合理,也对这些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了分析和统计,主要包括年龄性别以及患病时间等,这些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还制定了相应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确保参与本次实验研究的患者都符合具体的要求和规范。

1.2手术方法

对于 I型骨折,采用经膝关节外侧小切口,在 C型臂 X线片透视下撬拨复位骨折后,在骨膜外插入一块4孔高尔夫型钢板。在平台上放置2颗螺丝,在平台的远端放置1颗螺丝。对 II~ VI型骨折,全部行手术,并辅以支撑板。II、 III型骨骨折均在前侧切开,将高尔夫钢板、 T钢板及胫骨近端侧方固定钢板置于胫骨外侧;在 VI型骨折中,于前方内开刀,在内中置 T型钢板及胫骨近段内锁钢板;V, VI组采用前侧及膝关节内侧联合切开,在外侧放置高尔夫型钢板和 T型钢板,在内侧和外侧放置锁定钢板。手术中,对于有股骨头缺损的患者,必须在股骨头下3 cm的位置打开一个口子,将窄的骨膜起子插入到塌陷的平台下面,然后慢慢地、略微地发力,将塌陷的平台当作一个整体撬起并顶起,将塌陷的关节面弄平,并抬高接近正常平台1-2 mm,一些学者建议在手术中,要让塌陷的关节面比原来的平台稍微高出3 mm,这样才能防止术后填充物的吸收。在使用重物行走导致骨折平台再次坍塌的情况下,在空隙中放置同种异体人工骨或自体髂骨块,将其填充并压实,之后再放置钢板,手术中, X线 C形臂正、侧位检查确认,骨折内、外侧髁均已对齐,并用螺钉固定。在旋进螺钉时,必须将内髁状体的螺钉紧固于外髁状体,外髁状体的螺钉紧固于内,以实现牢固的固定。手术时,必须在半月板之下横向剖开关节囊,使膝关节向内或向外翻转,用半月板牵引钩将膝关节从半月板下方清晰地暴露出来,便于手术中的观测。通过撬拨式移植,使骨折得到较好的复位。在手术中,对内侧和外侧半月板、十字韧带和侧副韧带进行检查,对侧有十字韧带损伤者,采用钢索固定。对伴有半月板受损者,应行一次半月板整复或半月板切除。对有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进行缝合。

1.3术后处理

手术结束后,进行4个星期的石膏固定,3-5天的时间里,常规使用抗生素。在关节囊的内侧和外侧面切口处,用硅胶管进行负压引流24-48小时,如果引流血量低于50毫升/天,则将其拔出,并对其进行压力包扎。在石膏托制动期,患者可以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在除去石膏之后,患者可以拄着两个拐杖,并可以进行非承重的行走。在外伤的情况下,或者是在内侧副韧带和十字韧带基本痊愈之后,取下石膏支架,使患者恢复膝关节的弯曲和伸展,并尽早进行 CPM器械的功能训练。3个月后,开始逐步增加体重。

2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3个月至3年7个月的追踪治疗,平均随访2年2个月。全部病例骨折复位良好,术后伤口一期愈合。手术后如果没有疼痛感,就可以进行功能训练。13例患者手术后肢体肿胀、有拉伸性的水泡,未见骨筋膜腔综合征。对8例多处骨折的病人进行了三个月的X光检查,发现骨折端骨性骨痂在手术后的X光检查中有明显的增长。患肢膝踝关节可自由活动,并有较好的功能。观察了实验组和普通组的疗效,详情可以参见表1

表1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

组别

例数

优良率(%)

实验组

39

27

9

3

92.3

常规组

39

22

10

7

82.1

表二是对两组患者术后的感染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具体对比,详细数据可以参见表2,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术后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膈下感染

切口感染

胆痿

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实验组

39

0

1

1

5.1

常规组

39

2

3

2

17.9

3讨论

现在的医疗技术,都是以最小化的方式进行,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手术的损伤和并发症。近几年,在肢体损伤的修复中,应用微创技术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微创骨科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新学科,也不是一个新的分支。它是一种相对于常规外科的外科技术,其特点是:切口较小,体内稳态较好,系统及局部反应较少,骨组织修复较快,功能恢复较快,心理治疗效果较好。通过这种微创的方式,可以将手术造成的损伤和并发症降到最低,同时还可以减少对患者的审美和容貌的影响。科室在多年的工作中,采用微创技术处理了几十例胫骨骨折,并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我们采用的是一种微创的方式,只有1.0 cm的小切口,并不需要对断端进行开刀,而是将断端封闭复位,将对患者造成的伤害降低到最小。该法具有操作简便、耗时少、最少耗时5 min、疗效可靠等优点。该方法无需对骨折端进行显露,无需对骨膜进行分离,可有效地降低感染和不愈的发生率,且无需对骨折端进行切除,可有效地减少手术创伤,对患者的外形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这是为了满足当前临床手术医学的微创发展趋势,同时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所造成的损伤和并发症,以及术后疤痕对美学的影响。为病人减轻身体和心理的疼痛,降低病人的医疗成本。这样可以减少病人的恢复期,让病人早日回到正常的生活和社会工作中。

结束语

由以上可知,上述治疗方式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方式,可以让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功能训练,从而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裴国献,任高宏.21世纪骨科微创技术发展的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3/4):151-154

[2]邵炯光,郭飞,陈绒波,等.骨科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2):190-192

[3]王亦聪.骨折治疗的微创术式[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190-192

[4]池永龙.我国微创脊柱外科的今天与明天[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14:70-72

[5]曾炳芳,罗从风.重视胫骨近端骨折的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241-243

[6]汤旭日,王秋根,张秋林,等.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高度丢失的原因及对策[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260-263

[7]张立兴,吴希瑞.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2005,11(6):239

[8]齐斌,张满江,王亚军,等.胫骨平台骨折解剖与非解剖复位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7,12(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