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文化与核安全监督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核安全文化与核安全监督分析

江小娇,李沫翰 ,马宁

中核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0

摘要核能作为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在我国国防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核安全关乎事业发展、公众利益、社会稳定及国家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加强核安全监管,准确把握国家核安全的内涵外延,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准确定位,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统筹谋划,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系统推进,维护和塑造国家核安全体系,是新时期对核安全工作的要求

关键词:核安全文化;核安全监督;分析

引言

核安全对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管理因素直接影响到核安全,而核安全管理则直接关系到核安全的文化理念,核安全文化的设计和使用促进了核安全监管的稳定发展,如何正确认识核安全文化及其与核安全管理的关系,并利用其在核安全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是核产业未来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其安全研究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核安全文化体系建设

1.1制度文化层

制度文化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值的文化,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特点,是行为文化得以贯彻的保证。其建设要求见表1

表1制度文化建设要求

1.2行为文化层

行为文化是员工在生产经营及学习发展等活动中产生的经验及创造性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事前风险策划、事中稳妥决策、事后总结提升。其建设要求见表2

表2行为文化建设要求

二、核安全文化与核安全监督

2.1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

核安全文化是整个行业的精神支柱:决策层的文化和行为;领导和每一位员工改善核安全文化对于提高所有人的文化和安全、改善设施的基本安全以及确保组织的安全至关重要。这是《核安全法》的具体要求,为了实施《核电厂安全法》,应该积极营造大家都害怕核安全的工作氛围,共同保护核安全,让所有专业人员自觉地将“安全第一”的思想融入他们的心中,并把《核安全文化行为规则》的制定和公布出去, 各级领导在工作中应率先实践“安全第一”,坚持保守决策,谨慎处理安全问题,并给予安全部队、物资、财务等参与权,鼓励员工积极报告安全问题、应对和解决安全问题,合理提高员工的所有权意识,消除监督阻力,正确认识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2大修核安全风险

机组人员的修理工作以全部动力开始,需要几个阶段,如停止、卸下、装载和重新启动机组。许多操作(如操作、维修、定期试验和技术调整)都是同时进行的,并且设备的水位经常会发生变化,因为错误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这是因为在此期间,核安全风险的数量大大增加,包括错误的离心率、错误的提升杆、散热系统故障、燃料组件损坏、燃料箱意外损坏、电力系统故障和盖子完整性等,而安全评估结果表明,在材料更换过程中的核风险与驱动器性能中的核风险相同,而且在某些情况下更高。

2.3加强人因工程管理

我们鼓励使用人类工具。人用工具是减少核电站运营商行为失误和加强正确行为规范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促进人用工具的使用,使人员能够养成正确的沟通、操作等行为习惯。海阳核电站结合国内外核电站核心工具的良好做法,发布了《Core9核心人力工具使用规则》、程序执行、状态标记、三步通讯、作业前、自检、平行检验、独立验证等人力工具包括作业准备、作业实施、作业总结三个阶段,对防止人为错误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重点是人类事件的纠正和经验反馈。识别现场发生的事件,通过手表重置消息,由人重置手表,进行原因分析,动作纠正,体验反馈等措施。海阳核电站开展“镜中镜”、季度人为原因分析等活动,提醒核电站管理层和执行人员,始终保持对核安全的敬畏,提高人的管理效果。

2.4将核安全监管放在首位

在核电企业设计、建造、运营、维修等运营管理活动中,核电企业员工是加强核安全的主要参与者,核安全监督不仅限于国家有关监管机构和核电运营商。简而言之,核能安全监督不仅要求核安全监督的相关部门充分发挥作用,还必须包括核能领域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要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核安全文化建设和核安全监督的认识,使核安全监督的培训和参与成为可能。核安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合理的规划和规划,使人们在潜意识中逐渐从个人的危险意识转变为公共安全的危险和安全意识。核安全必须以核安全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在核电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通过核安全条例在企业发展中进一步推广核安全文化,使核电企业全体员工充分认识核安全条例的重要作用,在生产、管理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安全、经济、成本效益两者冲突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第一”的原则。

2.5突出思想建设,牢固树立核安全理念

坚实的思维基础。坚持以教学为先行者,带领两党中央深入学习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实施“三会一课”和党日专题制度,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引导教育和党员坚定政治信念和理想信念,努力建设一个讲政治、信仰、规则、纪律、敬业、行为的党,树立党员干部队伍,树立“四大意识”。每年举行一次安全冲击教育,由党主席专门讲授,在员工心中弘扬安全观念,让员工牢牢抓住“安全红线意识”。每个党支部都由党员领导,学习安全,讲安全,做安全,把安全管理的瓶颈扩大到全体党员,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安全管理的动力。第三,坚持“核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深化核安全文化建设,坚决消除安全隐患,不断完善安全管理,让每个人都成为核安全的障碍。为防止人为错误,提高安全性,以行为准则为主线,加强红线意识和透明文化,坚持工作质量,消除安全隐患。

2.6深化核安全法治建设

法律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秩序和社会规范的一部分。法律本身是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一种文化用以表达其秩序观念的具体手段。在《核安全法》出台的历史背景下,核电行业进入了核电行业法治化的新时代。为进一步加强核安全法规,有关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和核电企业等相关利益相关方应充分沟通和合作,进一步完善和实施核电行业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为核电行业提供良好的法治

结束语:

新时期,应从总体国家安全观、新发展理念和“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综合考虑,坚持核安全监管工作要求,立足新形势、新任务,分析主要矛盾,抓住重点关键,系统推动核安全监管提质增效,大力推进核安全监管现代化;要贯彻落实核安全法律法规要求,持续推进核安全体系有效运行;要持续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确保责任落到实处、核安全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1]王铁骊,高山,刘永,詹晶.核安全文化与核安保文化的共生性研究[J].核安全,2021,20(01):70-75.

[2]王腾腾,杨新立.核电工程项目核安全文化培育管理研究[J].核标准计量与质量,2020(S1):92-97.

[3]张宝存.在施工管理实践中强化核安全文化建设[J].核标准计量与质量,2020(S1):103-108.

[4]宋新宇,於洪源,翟东升,那振宇.浅析核电装备制造企业核安全文化培育工作要点[J].科技与创新,2020(21):29-30+32.

[5]孙启航,李健,霍蒙,李方立,屈英前,王野.以核安全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初探[J].科技视界,2020(11):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