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在内科临床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活血化瘀法在内科临床中的应用

刘全义

山东东明县中医医院274500

摘要:活血化瘀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主要治疗血瘀或淤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主要由血秽、血离经、血瘀内结引起。本篇文章将分析研究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的实际应用效果。

关键词:活血化瘀;中医;内科;临床应用

我国的中医历史悠久,流传至今的许多技术都是我国医学界的特色。现阶段,随着中医药治疗水平的提高和完善[1],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加。活血化瘀法已引起临床界和一般人群的高度关注。中医领域认为,人体损伤后造成的瘀伤是由体内病理代谢产物沉积引起的,有临床相关研究表明[2],活血化瘀法在无形淤血和有形淤血的治疗中产生了重要的结果。

1 活血化瘀法的研究现状

1.1活血化瘀法的临床应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卫生保健水平逐渐提高。中医疗法对人身体产生的各种副作用较少。中医学上认为瘀血主要原因是血液随着静脉流出受阻,血液排斥是常见的人体内的病理产物,它通常显示在患者的组织器官中,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或者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损害患者的器官和身心健康。活血化瘀法是中医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瘀斑和活血作用。目前,中医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更为普遍。根据患者的病因、发病机制特点,进行灵活和针对性治疗[3],淤血通常发生在身体损伤后,但疾病和直接影响又不同,患者通常有明确的局部症状,如局部肿块的临床表现,外伤而没有伤口仅在局部造成淤块肿痛,血液当受到冷或热空气的影响时,会导致血液滞留。长期淤血很容易导致头痛、月经痛经和其他疾病。

1.2活血化瘀的定义

不同的原因引起内脏器官功能障碍,中医活血化瘀法是一种综合性的调理作用,可以调节内脏的功能,改变血液系统,消除疼痛并使损伤部位正常化。活血化瘀法可治疗多种疾病。根据中国医学理论,冠心病属于气滞血瘀的症状,胸痛、绞痛、固定不移,夜间时心悸不安和呼吸短促是主要症状。气虚血瘀是冠心病心绞痛的关键。在中医中,活血化瘀法可以作为治疗冠心病的原则,以补为通,以通为补,通补兼施,然后根据疾病的症状随证加减。在特定药物配方时,考虑补中有通,通中有补,补而不取其塞,通而不伤其正。三叉神经痛也称为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通常没有突然发作的症状,而疼痛的发作是有规律的。每次疼痛发作只持续几秒钟。患者的面部极度疼痛[4],类似于刀伤,舌头呈暗红色,有瘀血斑。三叉神经痛属于中医面部疼痛的范畴,临床上分为不同类型。在治疗中,应根据不同的鉴定使用不同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活血化瘀法适用于由血瘀引起的三叉神经痛。胸膜炎也可以通过活血化瘀法来治疗。除此之外,头痛患者也可以给患者开常规活血化瘀汤,腹痛患者可以给患者通阳气,活血化瘀法研究的药理作用特征表明,活血化瘀药理作用是多方面的,扩张血管心脏方面的冠状动脉,扩张脑血管和肾血管以及外周血通道,增加血液流动。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并改善微循环。增强心肌收缩的强度。它具有双向血压调节作用。除了药物治疗,锻炼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它可以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改善体质。

2活血化瘀法的问题

2.1 针对性治疗差

随着时间的推移,活血化瘀治疗在我国中医药治疗体系中具有一定的作用,活血化瘀对中医药治疗也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活血化瘀疗法应用于实际应用可以更好地保证普通医疗系统,但现在在中医药中应用的方法并不针对特定的对症治疗,并且在整个应用过程中缺乏成熟的治疗方案和治疗系统,因此使用该方法的结果不够清楚,在治疗系统的完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治疗空间。因此,在活检治疗的后期阶段,应重点关注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正确的方法,不断改进,保持正确的治疗模式。

2.2 缺乏正确指导

目前,许多医生资历差,对于中医治疗尚未掌握,这也造成了整个中医治疗系统的改进不足,尤其是在使用活血化瘀法时,对治疗方式和治疗模式尚不清楚,缺乏一定的技巧,在整个应用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治疗和管理[5]。这也造成了活血化瘀法在中医药主要应用过程中的研究不到位。总的来说,活血化瘀法具有重要的作用模式和机制。善于使用正确的方法非常重要。改善活血化瘀法应用的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3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应用

3. 1 腹痛

腹痛是以胃脘以下,耻骨毛以上部位的疼痛为主要疾病,由淤血引起的证候主要是气滞血瘀证和淤血阻滞证,气滞血瘀主要表现为腹痛、肿胀不适、疼痛不固定,疼痛常导致舌暗淡、舌苔发白、脉弦,治疗主要采用活血化瘀药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血瘀主要表现为剧烈疼痛、位置固定、疼痛如针刺、舌暗紫。在治疗中,以血府逐瘀汤为主要方剂。

3.2 胃脘痛

胃痛主要是由上腹部和胃部疼痛引起的,而淤血引起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胃脘疼痛,如针刺或刀割,疼痛非常严重,疼痛持续时间长,进食后病情加重,尤其是夜间,大便发黑,舌黑或瘀斑,脉涩。治疗方法是通过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为主。

3.3 头痛

头部疼痛是头痛的主要表现形式,头痛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合并出现在其他急慢性疾病中。淤血引起的综合征类型主要是充血性头痛,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头痛和固定性疼痛。疼痛症状白天轻,夜晚重,或有头部外伤史、瘀斑、瘀点、舌苔发白。在治疗中,通常采用窍活血为主要治疗处方。

3.4 冠心病

现代医学中的冠心病属于中医学中的胸痹范畴。常用的冠心病治疗方法是宣痹通阳法,但临床疗效并不理想,根据研究学者表示[6]“心痹者脉不通”的理论,阐明冠心病主要为心血瘀阻、血脉不通的发病机制,以循环系统为主的系统激活治疗冠心病,提高了临床疗效,并通过其疾病增加了余谢。活血化瘀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改善临床疗效,活血化瘀是治疗冠心病的基础,但同时也不能忽视痰浊湿阻。立法处方标本应与治疗和滋补两者相结合[7]。它可以促进梗死组织的愈合,保证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急性和恢复期心肌梗死患者的寿命。

3.5  心悸

心悸的主要表现是心慌、不安,淤血引起的证候主要为心脉淤滞,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唇部表现为甲青紫、舌暗紫或瘀斑等。治疗上,采用桃仁儿红花汤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为主。

4 小结

综上所述,本篇文章以全新的思路和方法诠释了活血化瘀法的治疗方式,推动了活血化瘀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深入发展。在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倡导和支持下,活血化瘀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医药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活血化瘀法能有效改善内科疾病患者的病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厚磊,胡继超,陈俊波,何建. 从中医思维谈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在疾病防治管理中的应用优势[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14):103-105.

[2]潘赐明,李仪杰,宋帮龙,汪康,段旭冰,王维,陈文慧. 基于生物信息技术分析活血化瘀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J]. 中医学报,2022,37(06):1292-1301.

[3]唐眯. 活血化瘀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J]. 名医,2021,(15):73-74.

[4]陈琳. 基于活血化瘀理论指导下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肝硬化腹水伴营养不良患者中应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4(07):167-170.

[5]李锐.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应用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5):178-179.

[6]张烁. 冠心病心绞痛运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2):174-175.

[7]刘伟. 浅析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6):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