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地铁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分析

胡爱琳

神铁二号线(天津)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要:近年来,一些大中型城市已经开始落实轨道交通网的建设规划。尽管地铁消防安全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本文以可燃物、点火源、消防设施失效为出发点,对地铁消防安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并根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地铁消防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综述了地铁火灾爆发的原因、疏散和救援的困难,分析了地铁安全的隐患,并就如何预防灾害、如何正确处置火灾以及如何保证乘客安全撤离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地铁;火灾;消防安全;对策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少城市已着手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系统。虽然城市轨道交通可以有效缓解城市拥堵,但也会导致一些问题,比如疏散口设置不够合理、车站环境比较拥挤、乘客众多等原因。地铁工程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由于地铁疏散出口较小、环境相对较为封闭、电气系统复杂、人员量较为集中等因素,一旦发生消防安全问题,可能导致难以想象的后果,很容易出现严重的群体性人员伤亡事故。

一、城市轨道交通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在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已经很长一段时间,其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了保证城市和铁路运营的安全,有关部门采取了从制度、技术、规范、人员、装备等多方面的措施,全力以赴维护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应当加强消防安全体系的建立,深入推进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落实责任,确保每一步操作和每一个人都受到充分考虑。在地铁建设和施工阶段,应当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技术,尽可能地将地铁线路的安全风险降至最低。地下空间要设计得能够保证正常运行,同时能够满足工作人员开展消防工作所需,并设置充足的消防设施,以及安排一个合理的空间布局。在操作装备方面,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检验,以保证其具有技术上的可靠性。地铁工作人员经过严格的训练和培训,从工作人员的角度来说,可以收获到丰富的知识和能力,他们可以对突发情况进行有效的应对,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可以坚持以预防为主,将消防隐患排除掉,为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城市轨道交通消防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设计方面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既有地铁站点烟尘治理在技术上仍存在一定难度,部分站点兼具轨道交通和商业场景,既有地铁站点的安全通道和出口安全系数较低,与实际需求还相距甚远。在消防救援行动中,如果不设置专用通道,将会影响火灾的爆发和救援进度。

(二)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制度方面,有关部门制定了事故处理、职责、应急预案、消防安全管理等细化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地铁运行具有技术含量高、电能消耗高、设备系统复杂等特点,长期运行不利于维护检修工作,增加事故发生概率。在事故处理工作中,处理过程存在较大不足,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人手不足造成的。

(三)救援工作存在的问题

地面勘察工作很难掌握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那是由于事故现场在地下。地下空间也是很困难。人群在撤离过程中慌张疏散,现场就会产生一片狼藉,就会导致现场无救援人员。地下室局促,一旦有火灾发生,浓烟就会弥漫整个地下室,再加上地下灯光的干扰,救援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准确掌握地下室里面的情况。一旦发生火灾,由于地下空间封闭,救援人员很难把浓烟排除干净。烟雾当然是机器排放的,但如果地铁发生了火灾,会影响电气系统,影响机器设备正常排烟。

(四)其它方面的问题

虽然地铁站和地铁的装修所用材料都是不易燃材料,但在地铁的日常运营中,一些重要的设备室和值班室都会配备有24小时值班人员。虽然材料不易燃,但是工作人员所使用的被子和躺椅都是易燃品,这就会使得地铁发生火灾的可能性极高。我国是按照火源来划分火灾事故原因的的,具体火源包括:吸烟、防火、玩火、雷电、自燃、乱用火等,共计十一种。这些火源在引发火灾事故的因素中,处于最关键的位置,主要由这些因素引起。地铁站内分布着许多电气设备、电力系统和电缆。由于其性能和标准,在长期使用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消防装置不达标,比如:接线端连接松动或线路倒置等。不仅如此,有一些消防设施的标识和警示标志的设置也存在问题。

三、地铁消防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一)完善地铁消防安全标准,并加强对地铁工作的监督

地铁建设工作有专门的防火规定,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规定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消防措施和设备能够正常使用。同时,保持良好的沟通,地铁的消防活动能够联合运营部门,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政策方针。要积极向地铁运营部门沟通和学习、交流相关知识,定期检查地铁运营部门消防设施是否完好,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

(二)发挥防火分隔措施效果,并确保人员能够正常的疏散

在铁路运输运营范围内,在规划前,施工单位应规划好安全逃离紧急疏散通道,为保证事故发生后人员的安全疏散提供支持,还需要根据客流高峰期的客流情况计算相应的人员疏散路线方案。竣工后,地铁工作人员提前开展模拟乘客疏散工作,同时,设置重要疏散标志,充分考虑特定人群的疏散需求,制定相应人员的疏散指引,延缓火情的蔓延,地铁公告栏或者滚动屏上宣传逃离措施。想尽一切办法减少火灾引发的伤害,同时,工作人员应做好疏散工作,为救援争取时间。

(三)其它措施

车站若要改造,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改造,比如:尽量减少可燃物含量,定期对值班室、设备、物资进行日常巡查检查。另外,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火灾现场的潜在火源进行综合分析,制定详细的控制措施,对比较容易引起火灾的地方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制定奖惩措施。根据GB25201-2010《建筑防火设备维护保养管理》的规定,防火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一年内至少进行一次大修。同时发挥防火分隔离措施效果,商业经营活动划入铁路营运区,商业区与地铁营运区采用防火卷帘隔开,其比例和宽度应符合消防施工要求。开发商应该合理开发地铁商业,以地铁营运安全为主,因为地铁的主要功能是交通,商业发展是次要的,开发商和管理者必须区分主次,严格确保安全,不要被金钱蒙蔽了双眼。部门间也应该相互协作,地铁消防工作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作,地铁消防系统比较复杂,主要由站内控制系统、站内电气设备终端、控制中心远程控制系统三个层面组成。地铁管理由不同的部门组织管理,不同的行政部门有不同的职责和任务,各司其职是正确开展各种消防活动的先决条件。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我国正在持续地进行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一直都在不断扩大,这也就造成了城市交通压力的增大。地铁的建设也就更加成为优势交通工具,地铁也成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但地铁的消防安全隐患也比较大,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地铁消防安全作为一项系统性、社会化工程,必须要确保社会各方面密切配合,以预防为主,贯彻防消结合的管理方针,并善于总结,汲取历史教训,监督学习和践行每个岗位的职责执行情况。建立完备的地铁消防安全管理体系,为保障公众生命安全做出实质性贡献。

参考文献

[1]丁俐暄.地铁消防安全隐患研究及应急处置策略[J].消防界(电子版),2021,7(20):108+110.

[2]王斌.地铁车站消防安全管理分析[J].运输经理世界,2021(28):10-13.

[3]范丹丹,羊海米,张蓓蓓,霍非舟.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地铁站消防安全风险评估[J].工业安全与环保,2021,47(03):43-46+50.

[4]贾巍,袁东升.地铁隧道火灾消防现状对策研究[J].建筑安全,2019,34(12):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