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的农业产业经济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经济新常态下的农业产业经济探究

作者:郭丽颖

单位:黑龙江省克东县农村合作经济服务总站  黑龙江齐齐哈尔邮编:164800

摘要:经济新常态发展背景下,应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秉持协调、创新、开放、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创建优良品牌,真正打造高效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农业产业经济;

1 经济新常态下农业产业经济发展趋势与转变意义

1.1 发展趋势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农业产业经济主要具备以下几个发展方向。一是现代化发展,这也是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可以提升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当前社会处于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的状态,农业经济实现现代化发展将成为必然。二是信息化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各个方面开始融入信息技术,农业产业经济也不例外,应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提升农业技术的信息交换速度,保证高效生产农产品,提升质量水平。三是生产现代化发展,出台相关农业合作社政策后,开始迅速发展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打造利益联结的产业经济机制。尤其是在大型农业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下,农产品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农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农业产业逐步实现生产现代化发展。

1.2 转变意义

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意义。首先,可以增加农业经济效益。不同于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农业产业经济模式的创新可以实现持续发展,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改变农业经济单一发展模式,符合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趋势。当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农业经济利益减少,为了保证农业发展质量,更应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其次,为农业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发展农业产业经济虽然可以增加粮食产量,但也会破坏农业资源环境,减少耕地面积,土壤受到污染,出现较多的农产品安全问题。转变农业产业经济模式(如何转变的?),可以充分保护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最后,可以加快农业技术创新。

2 经济新常态下的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投资有待加强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速度,相关政府部门应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全力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但当前部分区域政府部门仅出台了农业优惠政策,资金投入不足,限制了农作物创新种植与扩大生产需求。同时,当前出台了农村金融产品(例如:…),但基层金融监管力度较差,金融服务水平较低,大多农民在农业生产期间面临资金不足问题。

2.2 机械化水平较低

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差距,机械设备有待进一步创新。同时,区域内农村经济水平存在差异,机械化设备类型不足,用于大豆、玉米种植的机械化设备较多,机械水平较高,但针对水稻种植的设备较少,甚至部分条件较差的区域依然采用人工种植模式。

2.3 产业结构需要优化

经济新常态下,政府部门制定了更多惠农政策,但并未由根本上解决农业产业供需错位问题,国内农业市场遭受国外农产品入侵,产业结构失衡,限制了农业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比如,虽然稻谷与小麦的产量较高,但优质强筋小麦、大豆的产量不足。尤其是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粮食消费呈现健康化、多样化发展趋势,居民更为需要富含硒、锌、钙等元素的粮食品种,目前粮食结构缺乏创新。

3 经济新常态下的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对策

3.1 强化机械化与政策扶持

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便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不仅在农业种植管理过程中应用机械技术,还应优化选种、播种、存储、转运、营销等多个环节。为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辅助农户更好的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应全力完成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设备的推广工作,达到振兴乡村的目的。同时,还应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特点,打造农业机械技术研发与推广体系,开发智能化、自动化的机械设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另外,工作人员还应结合农民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推广方式,融入电视、广播、自媒体等技术,引导农民认识到农业机械化的优势。必要时,农业部门还应以农业机械应用为基准,打造示范基地,吸引更多农民在基地观摩学习,掌握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使用技能。政府部门也应针对农机购置工作制定可行的优惠补贴政策,缓解当地的经济压力,提升农业水平。

3.2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3.2.1 调整种植结构。

相关农业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基于粮油、青刀豆、食用菌、蔬菜、中草药、玉米等经济作物,打造专门的生产基地,构建粮经饲三元发展的种植模式。期间应打造专门的粮食品牌,建设中草药、青刀豆、玉米等生产试点,构建绿色生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同时,还应做好稻田马铃薯绿色高产技术的研究工作,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与高效高产创建模式,达到预期的节本增收效果。另外,还应新增设施蔬菜大棚,在乡镇建设百亩以上的连片种植区域,打造净菜生产线与保鲜库系统,提升蔬菜水果的生产质量。

3.2.2 发展绿色循环养殖业。

工作人员应加快养殖品种改良速度,全面发展牛羊等畜牧业,并在省市范围内构建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基地。期间还应开设畜禽粪污资源处理试点,生产有机肥料,对接养殖场培育自我消纳模式的示范基地。同时,还应开展畜禽养殖区域的拆迁工作,统筹养殖格局,加快建设稻渔种养模式,推广增殖友好型大水面渔业。

3.3 提升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去掉了三)

一是全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深入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化体系,打造农村沼气建设工程与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期间还应做好户用沼气的管理工作,在生态循环农业中发挥沼气、沼渣、沼液的作用,基于养猪、沼气发酵、蔬菜等建设生态循环示范点。

二是全面开展护林活动,提升造林绿化水平,不断巩固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的建设成果,提升林业经济效益。同时,还应完成人工造林、森林抚育等工作,创建森林村庄,建设森林长廊,设立完善的森林资源目标管理机制,加大力度保护森林资源。

三是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打造质量安全示范县,以县乡为单位构建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引入快速检测农产品质量技术,打造红榜与黑名单,适度给予奖惩。同时,还应强化日常巡查力度,在农业综合执法范围内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体系,加大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督力度。期间还应全面发展生态渔业,申请有机鱼品牌标志,强化源头控制,建设农产品可追溯试点。另外,还应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与有机产品,发展省级名优品牌。

四是为农村居民打造宜居的特色乡村。玉岗镇将“红色”文化底蕴与“绿色”生态资源整合,坚持“红绿”融合发展“红”忠良村红色抗联精神文化底色,"绿"是休闲绿色农业庄园发展亮色。为让二者相得益彰,一条红中有绿、绿中带红的乡村特色景点呈现眼前。

英雄之魂不朽,浩然正气长存。赵忠良等老一辈抗联英雄,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在这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忠良纪念馆,展现革命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赵忠良铜像雕塑、英雄事迹手绘图文、红色标语等让人仿佛置身那段革命历史之中。

4 结束语

经济新常态下,应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调整农产品的种植模式,全面发展循环养殖业,实现规模经营。同时,还应全面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强化治理农业生态环境,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大力推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为农村居民打造宜居的特色乡镇。期间还应加大科学技术的研发力度,培养更多农村实用人才,实现农业创新,满足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 杨保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J].新农业,2022(12):99-100.

[2] 程瑶.互联网经济体系影响下我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22(9):18-19.

[3] 张妃.农业产业体系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J].现代营销(学苑版),2021(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