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研究

徐新红, ,葛杰

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徐汇  201103

摘要:仔猪的日龄较小,相较于成年猪,其生理特点存在明显的差异,各项身体机能不够完善,易受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加强饲养管理,掌握仔猪的生理特点,对饲养管理技术做好应用,对仔猪的健康生长以及养殖工作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哺乳仔猪饲养管理

引言

近年来,我国虽然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给养猪业带来一定的冲击,但在国家防控政策的指引下,目前我国通过加强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已经很好地控制了非洲猪瘟的发生,目前我国猪养殖量得到快速稳定的恢复,通过非洲猪瘟,使我们意识到饲养管理的加强对养猪业的重要性,而仔猪阶段的饲养管理是整个生猪养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仔猪阶段生长快速,但是代谢消化发育都不完善,仔猪自身的体温调节相对较差,所以在这个这阶段饲养管理对仔猪的健康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阶段直接影响到保育以及育肥阶段猪只的生长情况。

1仔猪的生理特点

初生仔猪虽然体质量比较小,但是生长发育速度比较快,一般在10日龄时,体质量可能为初生时2倍甚至更高,1月龄其体质量可能超过初生时的5倍以上,生长发育速度快意味着新陈代谢能力比较强,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量比较高。仔猪除了肠胃容积与质量比较小之外,同时其消化系统中的各种酶等物质不够全面和充足,很多仔猪其胃中的胃蛋酶较少,可能仅存在凝乳酶,同时其胃底腺不完善,游离盐酸不足,胃蛋白质酶缺乏活性,所以其消化和吸收植物性蛋白的能力不足。但是仔猪其肠腺、胰腺的发育比较完善,其中所包括的肠淀粉酶、胰蛋白酶有着较高的活性,能够促进仔猪更好的消化和吸收食物。7日龄的仔猪其乳糖酶活性最高,其对于乳汁中的乳糖能够较好的消化和吸收。仔猪自身对于体温的调节能力较差,尤其是初生仔猪。初生仔猪其大脑皮层的发育不够完善,是通过神经神经系统进行体温调节时,但此时仔猪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自身体内所储备的能量比较有限,产热能力比较差。仔猪出生后,身体所接触的外界环境产生变化,外界环境会对仔猪产生刺激,若是其受冷或是其他的外界应激,血糖会迅速下降,严重时容易造成冻伤等情况,对仔猪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还应做好护理工作。

2仔猪养殖技术

母猪生产时,养殖户要认真做好接产管理工作,保证仔猪的成活率。仔猪出生后,养殖户需及时将其口腔、鼻腔中的黏液用干净毛巾掏出,避免进入呼吸道窒息。初生仔猪前3d,要认真做好护理工作,养殖户要及时查看仔猪情况,避免仔猪被母猪压死或踩死。初乳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免疫球蛋白,及早吃乳有助于帮助初生仔猪获得被动免疫抗体,提高抵抗力,降低死亡几率。基于此,在仔猪初生后1h,养殖户应及时帮助其吃上、吃足初乳,满足仔猪生长发育需要。仔猪出生后1周,养殖户即可开始补充饲料,每天补料3次,每次控制在30min左右,补料的同时需喂食少量的青料及清洁的饮水;10日龄后即可引导仔猪强迫补料、饮水,4次/d,每次60min;10~20日龄的仔猪,每天补料量控制在0.2kg左右为宜;20日龄后开始逐渐增加补料量,5次/d,每次1.5h,每天补料量控制在0.4kg左右为宜;30日龄后每天补料量增至0.5kg。要合理控制好补料频率、补料量,保证所补充的饲料适口性好,易于消化吸收。此外,补料时,应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铁元素,每天7mg,防治仔猪贫血。仔猪长至1月龄时,即可进行断奶,养殖户可将母猪赶入其他圈舍,让仔猪继续在栏中生活1周,然后将仔猪赶入保育舍,逐渐适应没有母乳、母猪的环境。断奶时应适当喂食饲料,任由仔猪进食,逐渐完成断奶工作。针对个别瘦弱的仔猪,可让其继续吃乳一段时间,上膘后再断奶即可。

3规模养殖场仔猪科学饲养管理技术

3.1加强疫病管理

仔猪自然抗病力和环境抵抗力通常比较差,容易反复受到外来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再次发病,从而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要做好预防接种、环境消毒以及患病时及时隔离治疗等工作,以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为了保证初生仔猪正常生长发育,防止仔猪被病原微生物感染,定期接种疫苗可以进一步增强生猪机体抗病力并防止疫病再次发生。本场在仔猪出生第2天,给每头仔猪口服庆大霉素和百球清(主要成分:地克珠利、盐霉素钠、阿普西特、酚磺乙胺、肠黏膜修复剂等)1mL,第12天每头注射三合一疫苗圆支蓝2mL和铁血龙2ml(主要成分:右旋糖酐氢氧化铁复合物)。猪伪狂犬病疫苗、猪瘟疫苗和猪链球菌病疫苗等均为同胞免疫需给母猪注射。保持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和处理污水,保证环境温暖舒适,避免环境寒冷潮湿引起仔猪腹泻。仔猪所在的区域选用隔热性较好的地板,避免散热过快冻死仔猪。要做好隔离工作避免更多猪只感染发病,若病情恶化且无治疗价值应及时焚烧或掩埋,可以避免更多损失。

3.2加强饲养管理

仔猪在断奶后主要依靠自己进食,为满足仔猪生长需求,应合理搭配日粮,确保营养均衡且充分,能够抵抗各种外界环境变化带来的刺激。同时也要控制仔猪进食次数,做到少量多餐,避免因采食过多导致腹泻等不良症状。做到定时定量喂养,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饲喂变化应激,避免饲喂变质腐烂的饲粮。保持畜舍温度适宜,注意防风保暖,尤其在寒冷冬季和温度骤变的早春和秋季,温度过低和过高均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猪在最适应的温度范围内生长速度较快,因此应注意调节温度。保持畜舍干燥,定时更换垫草,避免草床潮湿。多饲喂热量较高的饲料,增加仔猪体内热量,避免生病。同时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良好的通风,降低猪舍湿度、改善舍内空气。合理设计圈舍布局,在保证良好通风的同时,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

3.3加强仔猪阶段营养

仔猪阶段需要的营养要高于其他阶段的猪只,尤其是20~30日龄的仔猪对钙、铁、微量元素、蛋白质等需求量很高,所以仔猪阶段的营养能量补充至关重要,仔猪阶段缺乏矿物质、微量元素等会导致仔猪出现疾病,如仔猪阶段缺铁会导致仔猪出现缺铁性贫血综合征。仔猪在30日龄开始对微量元素的需求量开始增加,此阶段要注意仔猪微量元素的饲喂,避免仔猪微量元素缺乏导致机体发育迟缓。仔猪出生后7~10日龄开始饲喂少量的教槽饲料,之后逐步增加饲料量,减少母乳的饲喂量,仔猪每日饲喂次数控制在5~6次,其中在夜间饲喂一次,每次饲喂量不易过多。通常情况下仔猪断奶时间在30日龄,可以根据仔猪生长情况进行调节。仔猪在断奶后会出现应激,免疫机能下降,这时需要饲喂容易消化吸收的蛋白饲料,同时在饲料中添加乳糖,可以维持仔猪胃肠道pH值稳定,从而使肠道菌群维持相对平衡,减少因断奶而引起的仔猪腹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规模养殖场来说,仔猪的各个生长阶段养殖管理技术是否科学,对仔猪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生猪规模养殖中,饲养管理人员应加强学习,认真负责,掌握相应的仔猪科学饲养管理技术,了解仔猪的生理特点,结合仔猪生理特点,在饲养管理工作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提高规模养殖场仔猪科学饲养管理水平,推动养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义祥.仔猪饲养管理技术探讨[J].中国畜禽种业,2020,16(12):90-91.

[2]王丹.哺乳仔猪饲养技术的探究[J].饲料博览,2020(10):77.

[3]秦佳晨.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措施[J].养殖与饲料,2020,19(09):30-32.

[4]童仁波.饲养管理中哺乳仔猪的技术要点分析[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02):78.

[5]韦玲玲,许胜男.哺乳仔猪饲养管理要点分析[J].今日畜牧兽医,2019,35(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