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洪跃东

厦门市集美区后溪镇卫生院 福建省厦门市 361000

摘要:目的:从管理学的角度研究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方法:抽取112例需临床医学检验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操作,观察组采用管理学的工具技术对检验操作的重要环节开展质量控制,设置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质量控制影响因素、检验准确率和检查差错、质量控制效果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83.93%;观察组检验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检验差错发生3.58%低于对照组的14.29%(P<0.05);观察组患者质量控制效果显著,显效、有效55.36%、42.86%均高于对照组的48.21%、37.50%,无效为1.79%低于对照组的14.29%。结论:在临床中通过利用管理学工具和技术对检验的重要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可降低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保证检验工作的有效性,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率和工作效率。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

在当前临床工作中,医学检验工作能够对人体材料进行免疫学、微生物学以及血液学等多方面进行检测,进而判断患者身体情况,在疾病诊断以及评估疗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为综合评价患者健康信息提供资料支持[1,2]。因此可以认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而在当前医院医疗卫生服务压力明显增大的背景下,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管理面临更多的挑战。为了能够顺应新时期临床工作需求,需要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创新,这也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将2021年9月~2022年7月需采取临床医学检验的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6),其中甲状腺功能检测49例,性激素检测34例,血清C肽检测29例。

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29例;年龄21岁~67岁、平均(46.12±6.29)岁。

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8例;年龄22岁~66岁,平均(46.36±6.25)。

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

1.2试验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操作。

观察组采用管理学的工具和技术对重要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第一,在样本采集前,所有患者进行严格的采集准备工作,护理人员叮嘱患者样本采集前7d做到戒烟戒酒,每日保持合理饮食,尤其是要避免突然改变饮食习惯等,减少高脂肪类食物以及糖类食物的摄入量。在采血前6h叮嘱患者保持休息,保持平稳心态,并注意在空腹状态下采集血液样本。在采集样本后严格执行样本分装与送检工作要求,及时将样本送至检验科室。第二,增强全体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要求其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主动与临床医师交流,将“提升临床医学检验质量”为工作目标,了解日常工作的基本注意事项以及常见质量问题等,制订工作方案。例如为实现质量管理目标,要求医护人员在检验前能够认真核对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检验种类、医师与患者名称等,并确定检验时间以及检验结果,方便随时进行检验数据复核。在质量管理中应深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对近期服用药物的患者的情况加以重视,评估患者个体行为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第三,完善检验过程的质量管理。在临床医学检验中,要求全体人员都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通过定期开展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方法来提升其岗位责任感,并不断深化质量意识,确保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执行医疗操作。因此可定期开展临床检验知识讲座,针对工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宣教,并围绕医院临床检验中的实际问题展开分析,在讲座中不断渗透质量管理意识与管理方法,从根本上增强工作人员的岗位工作能力。在引入新检测仪器后,应组织全体人员展开集中学习讨论,确保工作人员可以熟练掌握新检验技术与检验方法,进而提升临床检验工作质量。第四,做好检验后的质量管理。检验科医护人员应高度警惕检验结果异常的情况,针对发现检验结果异常情况无论是图形还是数据都不能直接报告,而是应该遵循相关指数进行复查。在复查中应先确定各个参数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从中分析出现异常的原因。或者根据患者病情与临床科室进行沟通,例如在样本检测中发现患者钾离子偏高或者偏低,则需要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判断有无低钾血症或者高钾血症的发生等。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临床检验的满意度、质量控制影响因素、检验准确率和检查差错、质量控制效果作为观察指标。(1)使用调查问卷记录和对比患者满意度,总分100分,满意80分-100分,基本满意60分-79分,不满意≤59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2)质控人员利用检查表(CheckList)记录发现的问题并分析质量控制影响因素。(3)根据质控过程采集的数据和检验结果,对比每组患者的准确例数,检验差错包括样本不合格、不按规定时间送检、检验单出错。(4)对比患者采用两种方法后的检验结果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为症状消失;有效为症状明显改善;无效为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分析数据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表示,结果采取χ2。结果采用t,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检验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96.43%高于对照组的83.93%(P<0.05)。

2.2检验准确率和检查差错对比

观察组检验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检验差错发生率1.79%低于对照组的14.29%(P<0.05)。

2.3质量控制效果对比

观察组质量控制效果显著,显效、有效55.36%、42.86%均高于对照组的48.21%、37.50%,无效为1.79%低于对照组的14.29%(P<0.05)。

3结论

目前在临床医学检验科工作中存在大量影响工作质量的风险因素,这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为了能够加快临床医学检验质量工作的变革,我院通过推广新质量控制措施达到了促进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变革的发展目标,可以最大限度上减少工作失误问题为提升临床医学检验服务质量与工作能力奠定基础,展现出良好效果,具有先进性。在采取新质量控制措施后科室工作失误发生率显著下降,科室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均有显著提升,这一结果说明,通过新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科室工作人员的主观错误,并促进工作模式变革,有效避免失误发生。而根据相关学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在质量控制中通过进一步落实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在做到“事无巨细”后可以实现质量管理目标,这一点在本次研究得到体现。也有研究指出,目前临床医学检验工作难度高,而质量问题频发与患者主观因素存在密切关系,例如患者检验前的不合理饮食或者不良生活习惯都有可能导致检验质量下降。所以为解决上述问题,我院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中高度重视患者宣教,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在本次质量控制工作中,护理人员不断深化质量管理规范,并采用宣教的方法阐述临床医学检验的相关注意事项,这些措施对于降低质量问题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后患者对临床医学检验工作质量的满意度有显著提升,这也可能与医护人员采取的宣教措施有关,在宣教中双方建立良好联系,因此能够提升满意度,这是传统工作模式所难以实现的。

综上所述,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通过制定完整、一体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避免质量问题发生,符合未来医院临床工作实践要求,因此应该主动推进新质量控制措施的广度与深度,最终为提升检验工作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袁秀.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9):110-112.

[2]曹柏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5):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