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空间形态规划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6
/ 2

低碳城市空间形态规划研究

白,涛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 沈阳  110168

摘要:在现代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低碳理念在城市空间形态规划中的实践价值倍加突出,如何有效运用低碳理念与构造方法,优化城市空间形态规划成效,备受业内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低碳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分析了低碳城市空间形态影响机制,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构建低碳交通体系与优化现有产业结构等多个角度与方面,探讨了低碳城市空间形态规划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低碳理念;城市形态;空间规划;方法路径

引言: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空间形态规划面临崭新局面,对低碳理念的价值运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形势下,有必要立足城市空间形态规划的基本需求,深度运用低碳理念,构建符合城市基本特征的空间形态体系,促进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1低碳城市空间形态特征

低碳城市空间形态是基于低碳理念衍生而来的特定外在表现方式,旨在运用多样化的低碳构造方式与技术力量,降低城市运转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谋求实现最理想的生态红利,迎合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导向。在低碳城市空间形态特征方面,其外部形状主要表现为框架紧凑、边界明确,不同用地类型之间相对独立,且可在自然地域范围内实现有序过度,保障自然基底生态环境的完整性。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在低碳城市空间空间规划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与探索,初步实现了城市空间类型的均衡分布,低碳化的城市空间水平结构雏形初现,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依托于此,城市经济、社会、人文等均可被赋予新鲜活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持续赋能。受限于主客观条件,当前低碳城市空间形态规划水平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优化布置相关要素,提升整体水平[1]

2低碳城市空间形态影响机制分析

2.1建筑用地与低碳城市空间形态

建筑用地是城市空间形态规划的基本载体,其在低碳理念融合渗透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与低碳城市空间形态具有密不可分的潜在关联。研究表明,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便是建筑层面的碳排放,且碳排放量随建筑用地面积的增大而明显提高,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部分城市为追求优良的建筑审美效果,在建筑用地布局方面形成了独特风格,建筑用地、产业用地、交通用地等分布趋于均衡,所排出的碳排放量基本恒定[2]

2.2城市绿地与低碳城市空间形态

随着现代城市宜居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绿地面积与类型不断增加,成为改善与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与城市构成体系中的其他要素不同,城市绿地具有特定生命力,是城市中最主要的碳汇用地,可在有效吸收碳排放的同时,为城市带来鲜活生机与趣意。同时,城市绿地的分布状态同样与低碳城市空间形态之间同样存在潜在影响关联,这要求城市空间形态的规划应注重强化对其自然碳汇系统的保护力度,合理增加与分配城市绿地面积,实现绿地系统的优化布局。

2.3城市建设与低碳城市空间形态

在经济社会推动下,城市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城市功能更加丰富,城市在现代社会体系中的荷载作用更加明显,对低碳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同样更加直接。在既有城市空间形态体系中,不同类型的城市用地布局在碳排放方面具有相对差异,且不同的城市用地方式可从多个层次上影响城市空间结构,进而导致城市碳排放量的高低起伏变化。以机动车保有量为例,城市建设的推进势必会提高城市范围内的机动车数量,特定范围内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也将提升[3]

3低碳城市空间形态规划的优化路径探讨

3.1构建低碳交通体系

针对城市建设与发展进程中的各类常见问题,应始终坚持基于低碳理念导向的城市规划目标路径,从源头上把握与分析低碳理念与城市形态空间规划的契合点,构建良好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碳汇能力。以既有城市交通体系为基础,以骨干公交联络为载体,制定公共交通优先的低碳交通体系,引导城市社会群体积极采用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并将公共交通的可达性作为城市空间形态详细规划的基础依据。在低碳交通体系构建过程中,应注重对各类要素的公平分布,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城市人群的差异化需求,引导降低机动车出行量,减少来自于城市交通维度的碳排放量,构建事宜步行的社区交通环境,做到低碳、绿色、经济。

3.2优化现有产业结构

在低碳理念导向下,城市产业结构体系开始逐渐由传统粗放型模式向精细化方向转变,技术密集型产业可获得重大发展机遇。因此,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空间形态规划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本地区范围内的产业结构升级创造良好城市空间,在产业结构方面实现“低碳化”发展。对以往城市空间布局进行全面梳理,对其中不符合低碳理念导向、不符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求的空间形态进行调整完善,同步积极发展低碳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与低碳发展高度衔接。完善低碳产业结构发展的激励政策,通过城市空间格局优化为清洁生产企业创造良好基础条件,并配合利用经济手段等制约高碳排放的企业[4]

3.3实施绿色建筑覆盖

正如前文所述,城市建筑对碳排放量具有直接影响,且在城市空间形态规划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对此,城市空间形态规划应注重运用低碳绿色建筑,大力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降低来自于建筑层面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根据国家关于绿色建筑的相关标准规范,制定符合本地区自然、气候、地理、人文等客观条件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跟进监测绿色建筑碳排放状态,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修正发展方向。以绿色建筑全覆盖为导向,推进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用,在建筑体型设计、遮阳系统设计、保温性能设计等方面着手,实施“绿色屋顶”,提高对光照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同步优化城市空间形态。

3.4优化绿地布局形式

实践表明,城市绿地在自然生态与绿色低碳等方面的功能价值突出,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美化功能和生产功能,同样也是强化城市碳汇能力,优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对此,应围绕城市空间低碳形态的发展导向,优化布局城市绿地,在质量和数量方面实现有机统一,合理控制城市绿环或绿带边界,控制城市无序扩张,按照既定目标实现低碳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既定目标。以绿色布局形式的优化为导向,对城市自然生态进行保护,增强碳汇体系建设,并充分利用城市自然河湖水体等要素,栽培具有较强碳吸收能力的绿色植物,降低城市二氧化碳浓度。注重城市绿地类型的有效混合,丰富每一块城市绿地功能,增加公共活动场所的多样性,降低城市碳排放量[5]

4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理念的核心价值导向决定了其在城市空间形态规划实践中的关键地位。因此,技术人员应密切分析与把握城市空间形态规划的基本需求,宏观审视低碳理念的实践方法导向,构建符合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交通体系、产业体系与建筑体系等,在多个维度实现低碳理念的转化运用,为全面彰显低碳理念价值奠定基础,为保障城市化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叶祖达.建立低碳城市规划工具——城乡生态绿地空间碳汇功能评估模型[J].城市规划,2021(2):32-38.

[2]董艳林,刘懿韬.城市低碳群体建筑外部边缘空间规划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20,37(4):215-218,249.

[3]夏固萍.低碳城市空间目标下城市规划实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22(29):10210-10212.

[4]尹庆华.“低碳城市”理念下我国城市空间规划策略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21,35(7):156-157.

[5]崔毅.多中心空间规划策略对城市低碳交通的微观模拟研究[J].城市建筑,2022,19(17):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