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是什么病?怎么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9
/ 1

精神障碍这一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多数人听闻通常会感到十分惶恐、害怕,不知所措。其实,精神障碍有很多种类别,不同类型的精神疾病,其病情轻重不一,治疗干预措施也各不相同,比如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虽然也属于精神疾病范畴,但只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并根据病因实施针对性干预,便有很大的机会获得痊愈。

一、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是什么病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发病迅速,通常会在两周之内或者更短时间之内急性起病,以青壮年居多,病程时间短暂,早期精神病特征不明显,病发之后,随着时间推移以及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出现较为明显的精神病特征,比如情绪高涨、心境低落、激越、大喊大叫、焦虑、淡漠、恍惚等,甚至出现被控制、被害的妄想体验,进而表现出异常的行为或说话交流缺乏条理性,症状变化多样,变幻不定,与松散、不连续的妄想结构有关,同时也与患者自己的内心情绪波动也有一定的关系。

二、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重要特征

精神疾病的类型有很多种,为了与其他类型的精神疾病进行区分,避免混淆,重新认识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主要特点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该病通常会急性起病,在两周之内或者数天之内,甚至数小时之内,从没有病的状态发展成为有病的状态。病程时间较短,通常不会连续超过12周,虽然大部分的精神病性症状在12周之内会逐渐消退,但是残留的症状一般会产持续很久。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发生,多数是因为外部刺激所致,与心理社会因素、道德因素以及个人身体原因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不是器质性病变所致,也不是药物中毒或酒精中毒所致。

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危害性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患者急性发病之前,大部分可能因为待业、竞争激烈、生活不顺、配偶离开、亲人亡故、人际关系矛盾或者是因为经历过恐怖主义、自然灾害而受到过强烈的精神刺激。患病后,患者的性格、行为会出现异常改变,比如原来活泼、热情、开朗的人,突然与人疏远,变得淡漠、冷漠;或者原来非常有礼貌、生活有规律的人,突然变得懒散,乱发脾气。时而情绪低落,时而情绪高涨,经常感到紧张、焦虑,动手打人,说脏话。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癔症、头痛、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能力下降、疲劳、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思考时容易出现精神兴奋症状,特别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的状况下,会造成情感淡漠、思维迟缓等方面的危害。受疾病折磨,加之心理的影响,部分患者发病后还有可能出现危害社会安全的危险举动,比如不明缘由的攻击伤害他人,扰乱社会安定。

四、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治疗

药物是治疗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有效手段,可以通过抗精神类药物、抗抑郁药物来减轻病症,减缓疾病发展。比如抗精神类药物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奋乃静等,可以改善精神运动性迟滞症状,纠正异常的行为,增强认知功能。如果患者情感症状相对明显,可用碳酸锂稳定心境,同时尽快摆脱应激源或刺激源。针对心境低落、伴有抑郁情绪者,可以考虑抗抑郁药物治疗,平复情绪,比如帕罗西汀、舍曲林等抗抑郁药物,可以减轻抑郁症状;或者选用抗焦虑药物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需注意的是,不论使用何种药物,都必须严格控制用药剂量、用药时间,避免长时间、大剂量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

五、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护理

首先,给予心理疏导,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增强患者应对能力,使其增强自信;不断的鼓励患者,为患者提供心理安慰、情感支持,使其尽快摆脱疾病困扰,消除应激源。

其次,根据患者康复需要,指导其康复治疗,循序渐进增强其学习能力,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日常治疗过程中,向患者传授社会技能,引导其进行生活能力的训练,配合家庭干预、心理宣教,使其能正确看待疾病,提高治愈信心。

然后,适当控制日常饮食,确保营养均衡,搭配合理,若患者食欲亢进、暴饮暴食,必须严控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量,给予通便润肠、泻火的绿豆汤、富含纤维素的绿色果蔬;若患者木僵,则给予果汁、菜汤、肉汤、豆浆等流食。

最后,规律作息,按时睡觉,多喝水,鼓励患者适当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注意劳逸结合,引导患者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陶冶情操,放松心情,减轻焦虑抑郁。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虽然不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重大威胁,但是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对患者家庭和谐也有危害,需引起重视,尽早诊断、治疗,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