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价值

  ,蒋金卫  ,杨仙桃 ,段雪姣

保山市人民医院   云南 保山678000

【摘要】 目的 研究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以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实施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2022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根据护理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中40例患儿接受常规儿科护理;观察组中40例患儿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心肌功能指标复常和住院总时间、不良反应情况、家长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心肌功能指标复常和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P<0.05。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在治疗期间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帮助迅速改善心肌功能指标,减少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护理路径;不良反应;满意度

病毒性心肌炎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小儿属于该类疾病的高发人群,该类病症主要是又有病毒对患者的心脏造成侵犯,进而导致产生炎症反应,除心肌炎外,个别患者在发病后,还会有心内膜炎、心包炎等情况发生[1-2]。本文研究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价值。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20年11月-2022年11月的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以护理方法为依据分成两组。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发病1-8天,平均(3.2±0.5)天;年龄2-11岁,平均(4.7±0.6)岁;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发病1-8天,平均(3.1±0.6)天;年龄2-11岁,平均(4.4±0.7)岁。两组研究对象,上述自然指标,组间数据比较,P>0.05,说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得结果数据,均可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儿科护理;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① 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主要内容包括,患者治疗方法、所需费用、预期时间、最终目标等几个部分。② 具体措施:患儿入院后,要加强重点患儿的病房巡视,对该类患儿的病情及生命体征表现进行密切观察,就护理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综合评估患儿状况;根据已经制定完成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在治疗期间对患儿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并对护理的整个过程和效果进行记录;临床护理路径表需要放置在病历当中,与患儿家属进行积极的沟通,使其能够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将临床护理路径表当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常识、疾病知识,向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全面的讲解,使患儿与家属对护理目的、方法、过程均有较为详细的了解,进而能够熟练的掌握相关医学知识,对护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由责任护士签名。在患儿治疗结束出院之后,仍然要坚持以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随访,以对护理路径效果和家属满意度进行了解。

1.3 观察指标

(1)心肌功能指标复常和住院总时间;(2)不良反应情况;(3)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1.4 满意度评价方法

采用我院自拟,百分制问卷调查。采取不记名打分形式。<60分不满意,<80分且≥60分基本满意,≥80分为满意。

1.5 数据处理方法

以SPSS22.0处理,P<0.05时,可认为,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X2和t检验,并分别以,[n(%)]和(±s)表示。

2结果

2.1 心肌功能指标复常和住院总时间

观察组短于对照组,组间P<0.05。见表1。

1心肌功能指标复常和住院总时间(d)

组别

例数(n)

住院总时间

心肌功能复常

对照组

40

11.48±0.64

9.06±0.30

观察组

40

7.44±1.29

6.01±0.68

t值

5.009

4.216

P值

<0.05

<0.05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6例,观察组1例,比例15.00%和2.50%,组间比较P<0.05。

2.3 满意度

观察组,较对照组高,组间P<0.05。见表2。

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40

14(35.00)

19(47.50)

7(17.50)

33(82.50)

观察组

40

27(67.50)

12(30.00)

1(2.50)

39(97.5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护理前后心肌功能指标

两组护理后心肌功能指标高于护理前,组内P<0.05。护理前组间P>0.05,护理后组间P<0.05。见表3

3护理前后心肌功能指标

组别

时间

肌酸激酶同工酶(U/L)

心肌肌钙蛋白(μg/L)

对照

护理前

20.34±3.16

0.12±0.05

护理后

24.10±3.09

1.23±0.09

t1值

14.009

11.925

P1值

<0.05

<0.05

观察

护理前

20.48±3.02

0.13±0.06

护理后

22.08±2.14

0.49±0.08

t2值

12.013

11.003

P2值

<0.05

<0.05

t值

12.514

11.517

P值

<0.05

<0.05

注:t1、P1对照组护理前后比较,t2、P2观察组护理前后比较,t、P两组护理后比较

3讨论

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而言,如果治疗不能够保证及时,或处理方法选择不当,会导致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病情进一步发展,就会成为扩张型心肌炎,甚至使心功能出现障碍[3-5]。本次研究说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帮助迅速改善心肌功能指标,减少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

参考文献

[1] 潘金霞.综合护理措施在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4):193-196.

[2] 黄玥萍.综合护理用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和护理质量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27):51-53.

[3] 王金花,刘一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4):78-80.

[4] 王会娟.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42(1):78-79.

[5] 毛翔.家庭协同式护理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理情绪的改善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16):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