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母婴传播 孕育健康未来

/ 2

消除母婴传播 孕育健康未来

周岩

北京市大兴区旧宫医院     北京100076

母婴传播是指胎儿在子宫内通过胎盘,分娩过程中,或通过喂养途径感染上与母婴相同的疾病。艾滋病、梅毒和乙肝这三种疾病均有可能通过母婴传播,胎/婴儿一旦感染这三种疾病,可能造成围产儿死亡、先天畸形或感染终生无法治愈的疾病。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现在通过医疗手段,可以有效预防,感染上述三种疾病的母亲,均可以分娩健康的宝宝。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地致力于消除母婴传播。通过长期的努力,世界卫生组织等一系列机构已经成功地消除了许多国家的母婴传播问题,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将以消除母婴传播为主题,介绍母婴传播的原理、预防方法及消除计划的最新进展,希望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母婴传播的相关知识。

    一、母婴传播的原理 

首先,从传播物质上来看,母婴传播疾病的原理主要是由于这些病原体能够在人体的血液、体液等分泌物中存活,以不同途径进入孕妇身体,然后通过母婴间的物质交换而引起婴儿的感染。其次,从传播途径上来看,母婴传播通常有三个途径,即静脉、分娩和产后(哺乳)。其中,静脉途径是指孕妇感染的病原体通过胎盘和脐带进入胎儿体内。分娩途径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病原体通过胎儿经过母亲生殖道病毒感染。产后途径:是指产后通过哺乳等密切接触造成的传播。最后,针对母婴传播问题,我国实行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例如,对于孕妇群体,进行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定期检测,在北京,每一个孕妇均可以获得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免费筛查,及时发现感染,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母婴传播风险。关于母婴传播原理方面,艾滋病、梅毒以及乙肝等内容,详细内容如下:

(一)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感染,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危害较大的传染病之一。母婴传播是艾滋病传播途径之一,大多数艾滋病母婴传播是发生在妇女怀孕、分娩和哺乳期间。如果母亲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则婴儿也有可能感染该病毒,从而导致艾滋病母婴传播。

    (二)梅毒

    梅毒螺旋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原虫之间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主要的传播方式包括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母婴传播通常发生在怀孕期间,胎儿可以直接从感染母亲的体内获得。

   (三)乙肝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具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约有2.57亿慢性HBV感染者,目前我国一般人群HBs-Ag流行率估计为5-6%,约7000万慢性HBV感染者,2000-3000万慢性乙肝患者。母婴传播是乙肝传播途径之一,宫内感染发生率很低,主要发生在妊娠晚期,HBsAg阳性父亲的精液中可存在病毒,但精子细胞中无病毒,精液中的病毒也不能感染卵母细胞,HBV不能感染受精卵而引起子代感染。目前认为产时感染是HBV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

  二、母婴传播的预防方法

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在感染初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母婴传播是可以预防的,所以准妈妈要在怀孕过程中应尽早检测,一旦发现感染,及时进行治疗干预,治疗的越早,效果越好。首先,对于母亲而言,接受良好的孕期保健非常重要。在孕期,孕妇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疾病并加以治疗。孕妇不应该随意接触血液、体液等可能存在病菌的物品,特别是不应该共用注射器或消毒不彻底的医疗器具,避免感染HIV、乙肝等疾病。同时,孕妇应该遵守性保健知识,减少性传播疾病的风险。其次,接种相应疫苗也是预防母婴传播疾病的重要措施。例如,乙肝疫苗广泛接种可以显著减少母婴传播乙肝的发生率。在孕期,如果发现存在病毒感染,孕妇应该积极进行治疗,以减少病毒在母体内的数量,从而降低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的风险。最后,孕妇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感染病菌的机会。此外,孕妇应该强化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关于母婴传播,艾滋病、梅毒以及乙肝预防方面,详细内容如下:

   (一)艾滋病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有多种措施,包括在怀孕期间及时进行检查、使用抗病毒药物减少病毒的数量,在分娩过程中提供安全助产服务,尽量避免可能增加母婴传播的损伤性操作,产后新生儿尽早给与抗病毒药物预防治疗等。HIV可以通过乳汁分泌,母乳喂养有HIV感染风险,因此建议选择人工喂养。如果由于文化、宗教、经济等原因,产妇非常坚持母乳喂养,那么只能进行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时间不超过半年,且产妇要坚持抗病毒治疗。

    (二)梅毒

    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的措施包括早期诊断并进行合理药物治疗并定期监测,新生儿给予预防性药物治疗等。母亲经过规范治疗后,梅毒阳性妈妈可进行母乳喂养,如果乳房没有皮肤破损,是不传播梅毒的。  

(三)乙肝

提倡所有育龄女性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孕前检查。HBV感染的女性更应在孕前做较详细的检查,以确认能否承受妊娠及估计对胎儿的传染性,必要时进行干预和治疗,在分娩过程中尽量避免婴儿吸入羊水、血液和其他分泌物,避免侧切、产钳等手术操作损伤新生儿皮肤和黏膜,婴儿出生之后立即沐浴,并尽快注射第1针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在12小时内接种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后,可以进行母乳喂养。

三、消除母婴传播行动计划的最新进展

   2014年国际启动双重消除行动,WHO首次发行消除艾滋病和梅毒母婴传播认证标准和流程全球指南 ,2015年全球EMTCT认证咨询委员会成立,古巴第一个通过认证。2017年WHO发行消除艾滋病和梅毒母婴传播认证标准和流程全球指南(第二版),至2020年14个国家或地区消除了艾滋病和/或梅毒母婴传播。

我国预防母婴传播工作不断推进,从2001年河南上蔡一个试点,到2015年全国所有孕产妇及所有儿童全面覆盖,并且率先在全球提出整合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策略。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下,我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干预前的34.8%下降到3.3%,先天梅毒报告发病率、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明显降低,有效减少了疾病代际传递,增进了儿童健康福祉。针对目前的情况,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倡议,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目标,维护母婴健康权益,我国制定了新一轮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提出了下一步的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推广病毒检测技术和安全用药知识,积极推广母婴保健知识,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能力和救治水平,加强监测与评估,做好各项预防工作,确保达到消除母婴传播的目标。同时,该计划还明确了具体的措施,包括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政策,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等。通过这样的努力和不断的提高,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将实现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目标,为保障母婴健康,促进全民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结语
消除母婴传播是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之一,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必须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消除母婴传播,为孕育健康未来做出贡献。有关部门应该加强预防和治疗的宣传,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帮助妇女和家庭更好地理解母婴传播预防方法,从而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科学家们开展相关研究,以更好地了解母婴传播的机制,提高我们预防和治疗母婴传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