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的发展轨迹与未来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麻醉学的发展轨迹与未来展望

闫苡萱

河北北方学院基础医学院麻醉学专业2020级本科2班,河北 张家口075000

指导老师:李耀祯

【摘 要】 麻醉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探索,已经从原本的临床医学分支逐渐演变成了具有专业基础和理论知识及多方面技能的独立的专门学科。本文就古代麻醉、现代麻醉及未来麻醉做一概括性阐述,以便大家充分系统地了解麻醉学。

【关键词】 麻醉学;古代;现代;未来;

麻醉学是指运用麻醉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以消除病人手术中疼痛、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一门学科。麻醉学的诞生对促进人类健康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麻醉的萌发

麻醉术最早诞生于中国,是我国古代医药在外科医疗领域的一项重大发明。目前发现最早有关药物麻醉的历史文献是《五十二病方》载有的“令金伤毋痛”方。《神农本草经》记载的365种药物中也不乏镇痛麻醉药物,如羊踯躅、大麻等。《列子·汤问篇》中记述“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二人辞归”【1】。东汉时期伟大医学家华佗将《神农本草经》中有麻醉作用的药物如乌头、莨菪子、羊踯躅等组成一方,首创了用于外科手术的中草药麻醉剂“麻沸散”,《三国志·华佗传》同样有记载说服用“麻沸散”后,“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2】。西方近代医学还处于萌芽状态时,有关于麻醉的记载较少,荷马史诗中提到的“忘忧草”具有催眠作用;中世纪外科医生用蓝仙子和曼陀罗做麻醉药为病人拔牙;14世纪法国医生使用具有催眠作用的植物提取物减弱术中病人的意识。这些药物虽有削减疼痛的功效,但远远不能达到手术麻醉所需要的深度,因此没能流传至今。

2.现代麻醉学的发展

1842年Long医生采用乙醚作麻醉药为一患者切除了一个颈部肿块,标志着现代麻醉的开始。现代麻醉术的诞生,让外科手术成为可能,这是人类医学发展进程中的一道分水岭。从那时起,在疾病面前,人性的光辉、人类的尊严得到了的彰显和保障。20世纪以来,麻醉的手段、麻醉药物的种类和麻醉理论随着化学及药理学深入研究迅速发展。1905年普鲁卡因的合成,为局部麻醉奠定基础;1921年制定硬脊膜外腔阻滞规范操作并付诸临床;先进麻醉技术,各种型号麻醉机、新型麻醉药物等的临床应用,为麻醉学科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使现代麻醉学成为研究重病监测治疗、临床麻醉、急救复苏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学科【1】,实现了围麻醉期向围手术期的历史性转变。现代麻醉学出现后不久就进入中国,在尚德延、李杏芳、谭蕙英、王源昶等著名教授的带领下,传播当时最先进的麻醉理念、知识和技术,在各地教学医院建立麻醉科,增添麻醉设备,储备专业人才,在临床开展麻醉工作,开创了新中国麻醉学事业【3】

  1. 麻醉学的未来展望

继美国在2014年麻醉学年会提出“围术期患者之家”的主题之后,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在2016年麻醉学年会上首次将“从麻醉学到围术期医学”设为年会主题,进一步明确了麻醉学未来的发展方向【4】

3.1 专注实现舒适化医疗,追求理想麻醉状态  如今,随着人类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对于麻醉的看法已不再仅仅满足于手术,而是更多希望从检查到治疗的整个过程都能够在舒适、无痛和且安全条件下进行。为了让患者在术中心率血压都平稳,术后无不良反应,于布为教授首创理想麻醉状态,即在人体的生理标准范围内所进行的麻醉。理想麻醉状态为麻醉建立了内在质量标准,从而显著提高了临床麻醉的安全性和质量,大力推动了舒适化医疗的实现。这是所有麻醉医生更高的追求,也是未来麻醉学的发展方向。

3.2 大力发展区域化麻醉  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单独使用区域麻醉技术或与全麻技术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抑制痛觉,减轻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减少全麻和镇痛药物用量。循证医学调查显示,在老年手术患者中采用区域麻醉获益更明显【5】。因此,发展好区域麻醉对优化围手术期管理﹐尤其是针对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国家,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3.3 努力追求无创麻醉  相对于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来说,现今的局部麻醉属于微创的麻醉技术【6】,麻醉效果更完善、更舒适,使得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加快患者康复速度。随着人工智能、基因治疗技术、纳米技术等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术将会变得更加微创,甚至无创【7】。当人类完全破解人体自然睡眠机制、麻醉剂作用原理、针刺镇痛机制等谜团,麻醉将不再需要药物和有创操作来完成,而是采用催眠、穴位刺激等无创方式来实现镇静和镇痛,从而使无创麻醉被真正实现。

从中国古代华佗发明麻沸散,麻醉技术已经历经几千年发展延续至今,随着医学整体的不断探究,麻醉学科也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回顾历史,了解麻醉技术的发展轨迹以及麻醉学的诞生转型;展望未来,麻醉学的发展将会推动世界医学发展进程和人类社会向前迈进,广大人民群众也一定会从麻醉学科的发展中得到更多、更好的福音。

【参考文献】

【1】罗英.中西医麻醉学发展史比较[J].甘肃中医,2005,28(20):45-47.

【2】招伟贤.中医在麻醉领域的发展状况[Z].2007粤港台麻醉学本年会,2007.

【3】薛庆生,罗艳,于布伟.现代麻醉的发展与展望[C].健康管理,2014.

【4】刘杨,熊丽泽.围术期医学是麻醉学的发展方向[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6,36(1):3-4.

【5】梅伟,田玉科,黄宇光.区域麻醉发展历程及展望——顺应时代发展,推进区域麻醉技术可视化[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7,33(10):941-943.

【6】白浪.微创麻醉[J].麻醉与监护论坛,2019,12(5):286-288.

【7】李洪.我国麻醉学科未来的发展与微创麻醉[A].重庆医学,2018,47(6):72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