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医学院校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钱程 ,能昌会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76000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医学院校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方法:研究采用对比分组方法,将2019级的100例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将实验组50名学生(引入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与对照组50名学生(传统教育体系)进行比较,对比两组学生临床实习成绩和考试成绩。结果 通过临床实习成绩和考试成绩说明实验组学生在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提高,而对照组学生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引入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有助于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改革方案。建议医学院校进一步完善和推广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以促进医学教育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关键词医学院校;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教学管理

医学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需要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够成为合格的医生。然而,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通常侧重于理论教学,而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却相对不足。这种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学领域的需求,因此,需要构建高质量的劳动教育体系,以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1]

劳动教育体系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它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这种教育模式已经在一些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医学教育领域,劳动教育体系也被认为是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2]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构建医学院高质量的劳动教育体系,并评估其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影响。文章将采用对比分组方法,将样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对照组则接受传统医学教育。通过对比两组学生学业成绩,评估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的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采用对比分组方法,将2019级的100例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将实验组50名学生(引入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与对照组50名学生(传统教育体系)进行比较,实验组男女比例为11∶19,平均年龄为21.36±2.39岁;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7∶23,平均年龄为21.58±3.27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了传统医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对照组学生接受传统的医学课程教学,包括医学基础知识、疾病诊断与治疗、临床实习等。教学方法:对照组学生接受传统的医学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临床实习等。学习环境:对照组学生学习环境与实验组学生相同,包括教室、实验室、临床实习场所等。教学评估:对照组学生的教学评估方式与实验组学生相同,包括考试、实习表现评估、论文写作等。

1.2.2实验组

实验组是本研究的关注点之一,其目的是探讨如何构建医学院高质量的劳动教育体系,并评估其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影响。具体方法如下:教学内容:实验组学生接受高质量的劳动教育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实验组学生将学习医学实践中的技能和技巧,如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诊断和治疗等。此外,实验组学生还将接受职业素养和医德医风方面的培训,以加强其职业素养和道德观念。教学方法:实验组学生采用劳动教育体系的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将掌握医学实践中的关键技能和技巧,同时还能够培养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职业素养和社会能力。学习环境:实验组学生将学习在适宜的环境下进行。包括配备先进的医学设备和实验室设施的教学环境,以及合适的临床实习环境。教学评估:实验组学生的教学评估方式将采用多种形式,包括考试、实习表现评估、论文写作等。除此之外,还将对实验组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医德医风进行评估,以检验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的有效性。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成果,可以评估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影响。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学生的学业成绩。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Epidata数据库进行录入,应用SPSS2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均数±标准(±s)、[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 t 检验及配对 t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对比两组学业成绩

实验组的学业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实验组学生在毕业后更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并表现出更好的职业素养。(P<0.05),见表1。

表1  学业成绩(±s

组别

例数

实习评分

考试成绩

实验组

50

92.35±2.69

90.36±3.54

对照组

50

85.36±4.35

82.65±2.35

t

-

9.664

12.831

p

-

0.000

0.000

3.讨论

经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研究,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实验组学生在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表现更为出色,并且在职业素养和医德医风方面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实验组的学习成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实习表现评估都比对照组学生更高,论文写作的质量也更高。

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对医学教育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构建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可以有效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医疗工作[3]

基于以上结论,可以得出医学院校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的优势。首先,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能够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使其在医疗实践中更加熟练和专业。其次,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社会能力,为其未来的医疗工作打下基础。最后,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有助于提升医学院校的教育质量和声誉,促进医学教育的改进和发展[4]

因此,本研究建议医学院校应该积极推行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评估方式,以促进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鑫,王焕春,王英南. "德、技、课、证、岗"五维融通的"病原生物学"在线课程立体化建设实践[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2,36(5):591-596.

[2]黄婧,侯冬冬. 医学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诉求、核心内容与课程体系构建[J]. 南北桥,2022(19):55-57.

[3]沈秋欢,刘艳华. 劳动教育视角下医学院校健康志愿服务实践课程构建探索[J]. 科技资讯,2022,20(16):165-167.

[4]李倩. 浅谈高职医学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J]. 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21(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