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家庭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2
/ 2

精神分裂症的家庭护理

罗秋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四川广元市 628000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以及生活的压力过大,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患上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典型的精神疾病,有数据显示目前患该病的几率在增大。那么精神分裂症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它是不是遗传呢?这些问题都是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精神分裂症。

   很多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避而远之,认为他们都带有攻击性,会突然攻击自己,而且是治不好的绝症。还有不少患者在发病初期被忽视、被歧视有的家人还讳疾忌医,甚至把病人藏起来、锁起来,导致延误治疗,其实是非常错误的。

其实精神分裂症并不可怕,精神分裂并不是绝症,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后可有显著的好转,很多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可以回归社会,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但是,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原因以及精神分裂症症状,很多人还不是很了解。

一、精神分裂症症状

1、情绪反常

它会导致人精神不集中,做事情焦躁,不能镇定下来,并且还会有头晕头

疼等现象。在与精神分裂症的人交谈的过程中,会发现他精神飘忽,前言不搭后语。

2、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是以思维联想过程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包括思维联想活动过程、思维联想连贯性及逻辑性等方面的障碍。
3、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及情感反应不协调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见的情感症状,此外,不协调性兴奋、易激惹、抑郁及焦虑等情感症状也较常见。
4、性格改变

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总是丢三落四。性格与患病前有反差,性格逐渐的改变。

240fcf0918d41e93324d7456821f7e5

二、精神分裂症的四个主要诱因
1、孕期感染如果在怀孕期间,孕妇感染了某种病毒,病毒也传染给了胎儿的话,那么,胎儿出生长大后患上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所以怀孕中的女性朋友要注意卫生,尽量不要接触病毒源。

2、神经生物学神经生化研究显示,患者存在有多种神经递质功能异常,主要涉及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中枢多巴胺水平增高,功能亢进,传统抗精神病药均为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受体的阻滞剂。中枢5-羟色胺水平异常,新型抗精神病药除了对多巴胺受体有拮抗作用外,还对5-羟色胺受体有拮抗作用。中枢谷氨酸水平低下,功能不足。
    3、精神刺激鲁迅写的《祝福》中描述的祥林嫂就是精神刺激引发的精神分裂症的典型例子。因为受到某件事情的刺激,患者接受不了事实,或者不愿意接受事实,造成了精神过度紧张乃至紊乱,如果早期不及时治疗,长期下去就会变成精神分裂症。
    4、遗传因素如果家庭中有人患上精神疾病,那么其他成员的发病率和正常人相比是非常高的,所以,家族中过精神疾病的朋友,要非常注意自己的精神状态。
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系统的家谱调查(调查其父系、母系3代):有的学者对65个家庭进行调查:对精神分裂症孪生子(双胞胎)的调查发现:单卵双胎(1个卵子2个精子受精发育成的.双胞胎)的同病率(一同患病)比双卵双胎(2个卵子和2个精子受精发育成的双胞胎)的同病率高4--6倍。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子女自幼寄养在精神健康的父母家庭中,而将精神健康父母的子女也寄养在精神健康的父母家庭中。结果,精神分裂症父母的子女患精神分裂症和智力缺陷者占寄养子女总数的19.1%;精神健康父母的子女无一个患精神病.
    5、本身性格因素有关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将近一半患者本身性格就是比较内向,寡言不怒而且会很敏感和喜欢幻想,而且,拥有多重人格的人也比较容易得精神分裂症。

三、精神分裂患者如何护理

1注意饮食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在患病后患者大多数会伴有植物神经功能损害,极易出现便秘的现象,所以要在清淡饮食的基础上,多吃粗纤维食物和西瓜、香蕉等有通便功效的水果。

2加强锻炼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在生活中进行精神分裂症治疗时,专家对患者建议要多锻炼,这是防治精神分裂症最有效方法。锻炼时,应选变化较多、比较复杂的运动形式,比如让患者多走走弯曲的石子路,练练器械操,这对于延缓运动功能减退,很有好处。

3准备好日用品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行动多有不便,所以患者的生活用具要小而轻便。比如买脸盆时,应该买型号小一些的塑料盆最好让患者用汤匙吃饭饭碗、菜碟底部最好有防滑吸盘,防止碗碟滑动。吃饭时可以坐得靠餐桌近一点,两手手肘都搁在餐桌上,便于借力。

四、日常护理应规避的四大误区
误区一:让患者自己保管药物
患病期间,患者的自制力无法得到保证,且对于疾病的认识可能太主观,或者对治疗没有信心,导致患者对治疗不上心,不能按时服药。也避免患者因情绪问题出现偏激,服用大量抗精神药物自伤。所以,所有药物应由家人专门管理并定时清点存药。
误区二:从不让患者参与任何劳动

有些家属觉得患者需要较长时间的休息和照顾,从不让患者参与任何劳动,事事包办。然而这样事无巨细地照顾并不能帮助患者恢复,反而可能造成病情加重。

患者家属以上行为容易让患者生活和思维脱离现实,社会功能得不到锻炼无法恢复所以在恢复期间,应让患者从事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适当的锻炼对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是非常有利的。
误区三:为避免刺激,限制患者的外出
目前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和歧视还很严重,使患者产生自卑心理及逃避行为,家属们误认为让患者避开外界刺激,有利于病情稳定,这样的观念是不正确的,长期让患者与社会隔绝,将导致社会功能进一步下降,加快精神衰退进程,并增加病情复发的风险。
家属应鼓励患者多与人交往,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同时向周围的人们宣传精神疾病知识,以获取人们的理解和支持。
误区四:过于溺爱或放任不管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对于精神分裂症疾病患者,家属们通常也会抱有-种格外的“宽容”,然而这种“宽容"有时候却会阻碍他们的恢复。对患者有求必应,对他们的行为持放纵的态度,会让患者丧失分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减少自我控制力。也传递给患者自己是“特殊的”、“不同于常人”的观念,增加患者压力,对疾病恢复很不利。照顾患者是很消耗家属的耐心的,而且由于人们对精神分裂症的偏见,家属还可能要面对他人的指指点点,从而排斥或厌恶患者,更有甚者打骂患者。造成患者自我厌弃,严重者导致患者自杀或产生攻击、伤人毁物的行为。家属应对患者关爱而不溺爱,鼓励而不放纵,培养患者“自尊、自重、自强、自爱”的意识。


结语

通过以上讲解,相信大家对精神分裂症的致病原因和护理方法已经有了清楚的了解,如果您的家中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相信您一定要可以做好病人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