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传承理念下乡村养老空间设计实施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2
/ 2

黄河文化传承理念下乡村养老空间设计实施路径研究

 ,梁庆亮 ,高爽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4

摘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流域内孕育着久远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为了保护这一文化遗产,需要通过传承理念将这一文化气息传承下去。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乡村养老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黄河文化传承理念,探索乡村养老空间设计实施路径。文章将分别从乡村养老背景分析、黄河文化的传承与乡村养老、乡村养老空间设计的必要性、乡村养老空间设计实施路径分析和结论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黄河文化;乡村养老;  养老社区;

1.乡村养老背景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更为严重。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近些年农村青壮年逐渐流向城市,使得农村人口结构出现了“空巢化”的现象,老年人的照顾问题更加迫切;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和医疗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养老设施和服务,导致老年人往往无所依靠。基于这些问题,实施乡村养老空间设计能够较好地解决农村老年人照顾的问题,同时也是传承黄河文化的一种途径。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乡村养老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在农村社会中,对老年人的照料关爱一直是为人们所认同的重要价值观。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养老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实现乡村养老的过程,需要在人口、资源、支援、设施等方面提供广泛的社会保障和支持。

2.黄河文化的传承与乡村养老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精神内涵可以概括为“尊重自然、和谐共处、孝道家风和中华文化传承”。

2.1尊重自然

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十分恶劣,洪涝灾害频繁,因此古人对于自然的崇敬和敬畏感十分深厚。在黄河文化中,尊重自然体现为勤劳、顽强和自给自足。人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利用黄河灌溉,开垦荒地,开采矿藏和造船渡河。此外,人们还通过民间信仰和宗教节庆等方式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乡村养老社区空间设计中应秉持保护环境优先、优化养老服务、生态资源为根本的空间设计优化原则,充分融入黄河精神中的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2.2和谐共处

黄河文化中有着和谐共处的传统思想,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在黄河流域,群众自发组织的原则得到充分体现。人们在共同面对自然和现实生活困境时,形成了“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互助合作精神。在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中,这种互助合作精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黄河精神中的“和谐共处”内涵在养老社区中体现在养老社区中老人与老人、老人与服务人员、老人与社区环境三个方面,增强养老社区中的服务设施与环境优化,为老年人提供交流、娱乐、休闲、康养的多功能空间。

2.3孝道家风

在黄河文化中,孝道家风被视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核心,既体现了孝子孝孙,尊敬父母、敬老爱幼的家庭美德,又表现了君子之德,在德行方面严谨恒久,令人感到真挚、纯洁、动人。孝道家风就是一种基于黄河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专注于家庭关系,强调亲情、友情、爱情等人文关怀,以传承优良家风的方式来强化家庭关系的亲密性和凝聚力。在黄河文化中,孝道被视为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同时也是社会道德的重要底线。孝道并不仅仅意味着孝顺父母,在中国古代,孝道还包括尊敬师长、关心亲戚、孝敬祖先等方面。

2.4中华文化传承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华文化发展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风格。黄河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成长,经历了繁荣、衰落、再繁荣的历程,在传承中延续着其文化精神。

黄河文化中的中华文化传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文化制度上,“五礼”“六艺”等皆有所发展。《周礼》《仪礼》《礼记》是中国封建时期礼仪文化的代表性著作,而黄河文化对礼仪文化的传承贡献巨大。同时,六艺也被发扬光大,即礼、乐、射、御、书、数。这些文化制度对于培育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推动社会进步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在文化创造上,黄河文化的发展史充满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程。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黄河流域尤其是中游一带的土地肥沃,长期以来是华夏先民聚居繁衍的重要土地。黄河文化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黄河文化传承理念不仅在文化传承上具有重要意义,在乡村养老领域也是有重要作用的。将黄河文化与养老相结合,不仅可以延续黄河文化的传统价值和文化自信心,也可以更好地传递价值观、家庭观念、社会公德等方面。

3.乡村养老空间设计的必要性

乡村养老空间设计是解决乡村养老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打造乡村社区文化的重要手段。乡村空间宽敞,空气清新,社区式养老可以减轻城市养老难题。同时,乡村社会具有亲情关爱的特点,可以实现有效的身心团结与交流。这些往往会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温馨、和睦和和谐。为此,乡村养老空间设计的必要性变得十分重要,必须在周到充分的基础上,合理制定设计计划和流程,从而满足不同老年人群体的需求。

4.基于黄河文化的乡村养老空间设计实施路径分析

   

图1  设计实施路径图

(一)以居养老,打造黄河文化颐养社区

社区化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实施社区养老化服务,成为当前居家养老方向之一。社区化养老可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网络,以方便老年人且让其获取符合个人需求的服务。此时,需要加强地方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功能发挥,以黄河文化社区养老为重点发展点,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建立与社区居民家庭紧密联结的养老服务网络。黄河文化主题康养社区养老实现了“家庭关爱+居家养老+社区服务+黄河文化”四位一体的理念,以志愿者为服务主体,在推进“分层分类+快养老”的同时,实现养老服务的“在地化”和“在家化”,有利于建立更加贴近居民实际的养老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益。

(二)乡土为宜,契合农村老人现实需求

在乡村养老空间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嗜好习惯,这意味着必须为老人制定出符合他们的生活习惯的养老服务需求。应建立老年人慢行道,鉴赏黄河文化;提供爱好兴趣项目、文娱活动、康养服务等,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化需求。保证室内外具有舒适的环境以及适宜老年人个人嗜好的贴心服务等。所有这些都要基于对老年人的特定需求和健康状况做出合理的设计。

(三)多元融合,发展多元养老供给机制

对于乡村养老服务供给机制,必须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强调服务提供的多元性和形式的多样化等。通过全面了解老年人需求,适时增加老年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等,满足老年人得到更多体验与实际帮助的需求。此外,还要在养老人员编制上区分不同老年人对于养老、护理和医疗需求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增加照料、监护、治疗等专职人员。通过这种方式,使乡村养老服务供给机制尽可能地满足年龄、人群、需求、病情不同的个体需求,养老基本设施覆盖面的扩大,乡村养老供给机制的协调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提升。

(四)文化塑型,建设黄河文化养老社区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黄河流域尤其是中游一带的土地肥沃,长期以来是华夏先民聚居繁衍的重要土地。因此,这片土地上的文化是个充满人情味与传统气息的文化。这对乡村养老的实施有着显著意义,黄河文化养老社区是一种新型的养老社区类型。将黄河文化与养老相结合,不仅可以延续黄河文化的传统价值和文化自信心,也可以更好地传递价值观、家庭观念、社会公德等方面。

五、结论

乡村养老空间设计是将社会养老策略转变为具体实践的核心,实现养老服务的“在地化”和“在家化”,最大限度地利用场地资源和老年人自身资源,以提高养老服务以及推进农村区域发展。本文论述了黄河文化传承理念的重要性、乡村养老问题的现状以及基于黄河文化传承理念下的乡村养老空间设计实施路径。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充分利用黄河文化传承理念,为老年人提供有趣的和适宜的活动并根据需求设计乡村养老服务供给机制,将乡村养老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并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和期望,同时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到新高度。

参考文献
[1]杨越,李瑶,陈玲.讲好“黄河故事”:黄河文化保护的创新思路[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30(12):8-16.
[2]邬秉豫.黄河文化的内涵与精神研究——评《黄河与中华文明》[J].人民黄河,2021,43(09):174.
[3]杜鹏,王永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机遇、挑战及应对[J].河北学刊,2019,39(04):172-178+184.
[4]史甲奇,贾红英,高鸽.我国乡村医生养老保障现状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0,23(01):35-37.
[5]陈显友.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供给问题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21,No.317(11):8-16.

本文系山东英才学院2022年度校级科研课题课题名称:黄河文化传承视域下刘庄村养老空间设计研究, 项目编号:YCKY2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