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村电网规划建设促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2
/ 2

加快农村电网规划建设促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田维兴1 ,王韬2 ,白莉3

1.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楚雄南华供电局,云南 南华 675200

2.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楚雄南华供电局,云南 南华 675200

3.云南省南华县沙桥镇人民政府,云南 南华 675200

摘要:农村电网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助力乡村振兴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农村电网供电能力提升、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消除供电安全隐患等规划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全面提升电力服务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对促进农村电网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电网;规划建设;乡村振兴;实践

加快农村电网规划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快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当前,正值国家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农村电网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助力乡村振兴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农村电网供电能力提升、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消除供电安全隐患等规划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促进农村电网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农村电网规划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村电网规划开拓性不足,难于满足乡村振兴需求。随着乡村振兴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和分布式新能源大量接入,对农村电网的承载能力、消纳能力、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受电网规划收资不足、低估负荷发展速度和前期电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制约,高压变电站布点少、备用容量小、输送能力弱、网架不完善等矛盾逐步显现。

1.2农村电网结构薄弱,技术装备水平仍待提高。在整个电网基础设施中,农村电网的占比非常大,由于近年来对农村电网优化、改造升级投资不足,目前,高压和中压主干线路单辐射供电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当线路故障或停电检修时,大面积停电的现象仍然无法杜绝。低压电网受配电设施布点密度、装备水平、新技术应用能力等多种因素制约,供电半径过长导致末端低电压,配电变压器重过载造成新增用电负荷接入受限等问题时有发生,制约了乡村振兴的用电需求。

1.3特殊的用电负荷特点给农村电网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农村电网用电负荷呈现高峰与低谷并存的特点,负荷高峰主要集中在农忙季节、早晚时段的生活照明用电、重大节假日和特殊情况下的用电,这一时段的配电设施往往处于重载甚至过载的状态,但电网多数时段仍处于低负荷运行,如中午、夜间等时段,配电变压器等供电设施处在“大马拉小车”的状态。因配电设施同时存在高负荷运行、低负荷运行甚至空载运行等多种状态,给规划建设的经济性、可靠性带来了严峻考验。       

  1.4户内线改造难于进入电网规划,用户侧漏电保护能力普遍缺失。按现行农村电网产权分界和管理界面,供电部门与用户的产权分界点一般设在电能表处,户内线由用户自行投资建设和维护,导线截面小、接线混乱、导线老化等现象普遍存在,甚至还存在使用劣质塑料线作为户内线的现象。用户主动配置漏电保护器的意识不高,随着用电负荷增长,线路发热短路等安全风险更加突出,也限制了用户大功率电器的接入需求,影响了乡村振兴以电代柴、以电代煤等新型能源替代的进程。

1.5农村电网规划建设目标网架落地难,电网建设质量有待提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村镇规划、乡村规划等方案逐步出台实施,乡村公共活动场地和村间道路硬化挤占配电设施位置,行道树、绿化树、建筑物与电力线路之间的矛盾也更加突出,导致农村电网规划建设的目标网架始终难与乡村振兴协调推进和发展,如集镇区域的配电线路地方政府不建议采用架空线模式,但对电缆沟、综合管廊的建设投资又很少,造成部分区域电力线路无路可走的尴尬局面,而乡村电力线路难免经过基本农田、公益林等生态敏感区,多种因素造成农村中低压电网规划目标落地难、变数多。此外,在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过程中,一些地方因电力线路通道受限、占地无法落实等因素导致电网规划方案被迫调整,甚至出现局部区域只能采用临时措施进行供电的现象,乡村振兴的用电需求得不到满足。

2优化农村电网规划建设的基本思路

2.1服从国土空间等上位规划。减少土地等资源占用,提高农村电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电网与乡村振兴和谐发展。

2.2坚持农村电网高、中、低压协调发展。推动农村电网与农村电气化、城镇化协调发展,与风力、太阳能等分布式新能源发展相衔接,逐步构建农村新型、绿色的供电网络。

2.3坚持规划先行,打造适度超前的农村电网。农村电网接线型式应做到标准化,按照环网、可转供电的模式,将农村电网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供电区域,做到按线、按片、按台区供电。

3加快农村电网规划建设的主要思路和举措

3.1将农村电网规划建设纳入政府乡村振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和资源整合。农村电网普遍具有线路长、布点分散、涉及千家万户等特点,规划建设过程中与政府部门的专业规划交集较多,但因农村电网规划建设与乡村振兴规划存在周期性不同等差异,两者往往很难协调统一开展。在具体实践中,应争取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将农村电网规划建设作为一个专业规划统一纳入政府规划层面进行统筹,有效解决现阶段规划类型过多、相互冲突、衔接不足等问题,强化各专业规划之间的衔接和融合,实现“多规合一”和资源整合,共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3.2更加注重农村地区高压电网与中、低压电网的协调发展,使供电服务更加贴近乡村振兴。高压电网特别是高压变电站布点是整个农村电网的核心,由其作为中心向周围进行辐射供电,规划建设时应同时兼顾区域的电网覆盖需要,避免出现过多的串接、T接、迂回供电削弱对下级电网的支撑力度。中低压电网是与乡村振兴衔接最紧密、关联性最大的供配电设施,规划建设时应着眼长远并因地制宜选择中低压电网的组网模式,10千伏主干网络至少按照“站间2-1”环网模式构建,配电变压器变容量在经济运行的基础上按照户均至少2千伏安考虑,并满足10-15年的新增负荷和分布式新能源接入需求;低压配电网以辐射型供电为主,重要区域、重要负荷可构建低压主干线联络模式,提高联络转供电能力。

3.3改造升级存量农村电网,确保电网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存量农村电网普遍具有建设标准低、局部不满足技术规范要求、运行可靠性差、设备材料老化、综合损耗大等特点,供电能力难于满足乡村振兴普遍增长的用电负荷接入需求,规划建设时应以保障安全供电能力、提高自动化水平、有效解决低电压、消除供电安全隐患为出发点,将裸导线改造为绝缘导线,更换低矮的电杆和铁塔,淘汰高耗能供电设备,多维度提升农村电网的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4广泛应用新设备、新技术,提升农村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建立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和合作的长效机制,争取在政府层面的发展思路中为农村电网建设发展预留通道和空间,确保目标网架和设计理念能顺利布局到现场。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大力推广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与普及,探索“互联网+智能化”等电网管理手段,如应用宽负载配电变压器提高设备重过载能力,化解农村地区季节性高负荷和早晚时段用电高峰带来的挑战。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使电力线路实现“秒级”自动判断故障、自动切除故障、自动恢复非故障段电力线路的正常供电,从而降低电网大范围停电的风险,确保乡村振兴对连续可靠供电的需求。

3.5提高农村电网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电力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农村电网连通千家万户,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设施,提高电网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水平,确保电网连续、可靠供电意义重大。首先要切实加强电网的日常巡视、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消除,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其次要引入不停电作业等新技术、新工艺,对于地理条件良好的新设备搭火接入、故障处理等采用带电作业方法,减少电网的停电时间。第三,持续提高农村电网的自动化水平,在现阶段配电自动化、计量自动化、远程抄表、电力线路自愈等基础上,继续探索提升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电网的供电保障能力。第四,要快速响应用户的故障报修和用电诉求,及时为用户解决用电难题,把农村电网服务乡村振兴体现在具体的供电服务中。

结语
  农村电网规划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保障,只有坚持科学规划,加大投资和建设,才能全面提升农村电网的供电保障能力和供电可靠性,真正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规划技术指导原则[S].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19.

[2]刘建华.关于农村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9):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