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2
/ 2

生态水利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于辉

德州市河道管理服务中心 山东 德州 253000

摘要:目前,随着时代的进步,河道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生态水利当前主要是参照生态学原理,按照生态平衡的基础法则以及提出的基础要求,基于生态发展的角度去对水利工程建设以及运行对于流域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且基于这样一种影响下生态系统产生的转变趋势,分析在当水资源进行开发和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使用不但可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需求,同时还能够兼顾水生态系统健康以及持续发展的多种措施以及方法。

关键词:生态水利技术;河道治理;应用

引言

在生态水利中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传统的水利发展途径对水的传统利用方式与生态水利的发展模式之间的区别、生态水利主要是在资源、人口以及环境的协调发展战略下发展的、生态水利的发展目标十分明确、生态水利在实施过程中遵循的原理是生态经济学、在生态水利中主要是利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对水利规划、设计以及建设管理工作加以指导、生态水利的长久发展策略就是节约用水。

1生态水利的重要性

目前,生态水利需要改善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近年来,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上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环境问题,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绿化等生态恢复工作。虽然这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人口增长所引起的资源消耗并没有减轻我国的环境压力。而且,我们对河道治理主要是以自然开发改造为主,却严重损害了生态环境。因此,在河道治理过程中,需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治理目标,积极开展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2生态水利河道治理的原则

2.1空间异质性原则

应用生态水利理念治理河道,应认识到空间异质性。为确保整个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转,在河道治理中,应以改善物种生存环境质量为基础目标,最大限度地防止污染问题。与此同时,河道的治理应做好周边环境维护,利用多种生态保护措施对区域生态系统进行优化,促进河道附近生物的多样化,形成各个空间相对独立而整体联系的稳态。

2.2适宜性原则

作为城市环境治理中的一项重点工程,河道治理包含多个环节,如植物配置、绿化优化等。对此,生态河道治理应遵循适宜性原则。例如,对于植物的选择,应以固土能力为基准,以确保植被能够在保持水土稳定方面发挥较好的效益。同时植被的选择还应因地制宜,在此方面,可选择乡土类植物,如狼尾草、紫花苜蓿等,保证所选的植物根系发达,具备一定的抗侵蚀能力。植物配置时应结合植物的生长习性以及河道实际的地质条件等进行综合考虑,如河滩部位对于植物的配置应选择耐淹能力强的、河道常水位至洪水位处对于植物的配置应选择护土固坡能力强的。

2.3反馈调整式设计原则

生态水利下的河道治理,应遵循反馈调整式设计原则。具体而言,从可持续发展目标来看,由于生态系统的自然演变,其本身很难按照单独设定的目标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对于生态河道治理工程而言,其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性,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应注重反馈调整式设计,对河道治理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进行及时地调整,以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实现预期发展目标。

3生态水利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3.1恢复河道的自然状态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应用生态水利,能够有效的恢复河道的自然状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应当以大自然的河流应有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从而使河道的周围环境提高协调性。例如:设计人员可以将河岸线的形状构建成陡缓错落的不规则形状,与此同时,设计人员也应当对河道的深滩与浅滩之间的合理组合,确保淤积、冲刷等现象出现的位置是合理的位置,从而使河道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得到提升,营造出更加适宜生物居住的环境。其次,设计人员也应当注重周围环境与河道环境之间的协调,从而使整体环境更具有协调性。设计人员必须要对河道周围的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并结合周围的环境合理的设计河道的周围环境,可以将多种环境进行结合,从而有效的扩大河道的生态系统范围。例如:在河岸两边增加数目面积以及绿地面积。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在进行河道景观的设计工作时,也应当以简洁朴实为设计原则,在设计过程中一天然石材以及木材为主要的景观设计材料,确保河道能够保持最好的自然状态。

3.2建设生态河堤

设计人员对生态河堤进行建设的时候,可以从几点不同的内容进行:(1)合理的对河道中心线进行设计。当前喝到的河道形状都是在河道中心线上展现的,所以,设计人员在对河道中心线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对河流当前的走向和河道自身的宽度变化以及河道周围的环境与河水实际的流动动力等相关因素给予一个整体有效的分析和考量。(2)一定要把道周边的潜水域给予有效的设置与合理的布局,这样的一种方式不但可以让河道在视觉上为人带去一种非常宽广的认知,并且也可以为河道两边的景观布置提供所需要的空间,从而让河道的河湾和湿地与河滩彼此可以构成一种层次感。

3.3提升河道的整体设计性能

参建人员在进行河道治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对河道治理工程给予整体的设计。在当前阶段发展背景下,设计人员在对河道工程进行治理的时候,不但要求对河道当前的泄洪和排水能力给予整体的考虑,并且还需要提升对河道治理工作进行过后是不是可以保持生态平衡问题给予高度的关注。首先,设计人员要求使得河道自身的弯曲程度具备合理性,在对河道给予治理的情况下,设计人员要需要尽可能的使得河道保持适当的弯曲,河道需要保持适当的弯曲程度,不但可以很好的降低水流速度,并且还可以为河道里生存在的生物提供所需要的繁殖场地。其次,设计人员在具体河道的宽度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将其自身的宽度控制在一个适当的犯愁中,为了使得河道可以和周边环境保持协调一致,因此可以适当的改变河道宽度。

3.4其他生态水利应用措施

在河道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想要为河道内的生物提供更多的繁殖栖息环境,可以在河床中将大大小小的石块进行合理的排列,利用石头的凹凸不平,从而在河道中创造出更多的浅滩以及小深沟,从而帮助河道中的生物进行繁衍与栖息。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可以在河道中设置鱼道以及丁坝,在水下形成紊流,对于氧气传送到水底更加有利,这也为河道中的生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促使生态环境更好的进行自我调节,从而使河道的环境变好。在河道治理工程中,不论工作人员采取的是哪一种措施,都是为了提升河道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想要河道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提高河道的自我调节能力。

结语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不懈的努力,在河道生态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然而,在实际工程中扔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生态学、生物学和可持续发展等多门学科的综合应用。为缓解河道生态系统受硬质护坡的不利影响,在工程治理建设中还要结合先进的技术经验,充分考虑河道治理状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实现,从而实现人水和谐相处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巍,刘明君.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面临的问题与相关理论探讨[J].吉林水利,2020(2):4-6,56.

[2]李飒,刘晓平.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面的基本原则研究[J].低碳世界,2020(6):97-98.

[3]姜艳丽,李晓燕,常明.生态水利工程驱动水生态文明建设[J].科技传播,2021(14):138,168.

[4]陈姗娜,卢民.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21,15(2):407-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