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3
/ 2

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王颖,尚应华

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青岛 青岛,266000

摘要: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建设过程中,考虑到其施工流程比较复杂,为充分发挥施工技术的价值和应用优势,要求参与工程主体结构建设的施工人员需要熟悉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的各项流程,严格按照工程施工组织计划方案和操作流程进行施工,做好各项施工环节监督管理工作。下面本文就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1 建筑主体结构元素

1.1柱

柱子常被充当墙壁、房梁或拱门等结构的支撑物,将这类结构自身重量以压缩形式传递至其他承重构件。在建筑工程中,一些具有类似应力条件的也可被称作柱,如金属支架、长方体支柱等,通过对柱的规划设计,不但能够发挥承受重力、抗侧向力等作用,更能对建筑工程起到美观、装饰的效果。

1.2梁

房梁是结构工程中抵抗其他构件对其横向施加载荷的结构物,通过弯曲的偏转模式,将施加在梁上支撑点的载荷总效应转化为反作用力,如剪力和弯矩,在这一过程中,又将引起房梁内部的应力和偏转。

1.3板

从几何学角度看,板块的构造是一个三维固体,界定标准依据直曲线段边界来衡量,通常由两个平面和圆柱面构成,且平面间的距离与其他尺寸(长度、宽度)相比较小。板块所承载的静态或动态载荷,垂直于板面且产生应力。

1.4拱

拱门结构的形状是一种垂直弯曲的,负责支撑上方结构的重量,通常被应用在建筑结构工程中的钢筋混凝土施工,抵抗混凝土结构所施加的压力。在此过程中,可能会有其他形式的应力,所以要对钢筋棒等结构物进行精准放置。

2 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操作关键点

2.1钢结构施工

钢结构施工作为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重要施工内容,为了保证钢结构施工质量,施工人员要严格遵循施工质量把控原则,完成对精品化工程的科学打造,并将数字化技术科学、有效地应用到钢结构施工中,确保整个工程施工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另外,在进行钢结构施工期间,施工人员要重视对BIM技术的应用,确保整个工程施工工作落实到位。

2.2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

要想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就应当在混凝土的配比上仔细试验,尤其是水泥与其他骨料的比例以及骨料中粗骨料和细骨料的比例,同时也要重视粗骨料与细骨料直径的控制。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凝固性能,有时还需要添加一部分外添加剂,在某工程中由于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因此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之前先采取少量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配比试验,测试混凝土的性能。精确测量调整混凝土的配比与配置方法之后再大面积的应用到混凝土施工中来。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先将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同时也要对钢筋再次进行清洗处理。

2.3模板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第一,工程顶板楼模板、梁模板、梯模板均使用多层板作为模板展开施工。顶板施工过程中所选用的材料为厚度达到18mm的胶合板作为模板,设置支撑材料为钢管;控制主龙骨的规格为5cm×8cm,控制次龙骨的规格为4cm×7cm。第二,墙体模板选用大块铝模板,在施工现场引入多个铝模板;针对一些特殊部位,利用木模在现场完成模板制作,设置支撑结构为钢管脚手架;在非标准剪力墙结构施工过程中,落实定型模板的就地安装,着重控制拼接处理质量,确保模板具有更为理想的平整程度。第三,在后浇带模板施工过程中,选取竹胶板作为模板材料并在侧面位置投放密目钢丝网。第四,在支模施工过程中,对梁与板之间的跨度进行确定,如果两者之间的跨度维持在不小于4m的水平,则要落实对模板的起拱处理。在针对框架柱以及框架梁展开模板施工的过程中,选取竹胶板为模板材料并控制其厚度为12mm;针对设置与转换梁模,合理计算模板与支模之间存在的距离,投放厚度达到15mm的多层板作为模板。在进行工程底板模板以及楼梯平台模板施工过程中,投放的模板材料为竹胶板,并将顶部支撑设置为可调托钢管。

2.4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技术应用

2.4.1外观尺寸检测

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重点是要仔细观察主体结构相关情况,建筑工程外观检测工作,要对主体的框架外观状况以及主体结构各部分构件的尺寸逐一核对。对于混凝土部分构件,重点查看其是否出现较为直观的问题,如凹凸面、倾斜等状况,甚至出现孔洞或者混凝土裂缝。混凝土外观检测工作均是通过工程外观细节进行查看。

2.4.2混凝土检测

首先,主要进行的是材质检测,检测制成混凝土的水泥和砂石等材料,其质量需要满足有关标准才能验收。在制作完成阶段的检测,保障混凝土各原料的分配、砂石的性能、干燥程度等按照规定检测。其次,要对塌落度进行有效掌控,保证塌落度符合主体结构质量要求。最后混凝土材料在建筑中能够发挥有效作用,则要完善强度检测,检查混凝土强度是否符合工程标准规范,对混凝土浇筑位置进行抽样检测,对工艺质量重点检测。

2.5砌体结构工程绿色施工技术

(1)环境保护方面:应尽量采用预拌砂浆,减少现场筛沙、搅拌等施工工序;施工材料应集中堆放,对于易产生粉尘的材料应采取覆盖保护措施;在进行抹灰施工时应对基层及砌体材料预先洒水润湿,避免在露天切割砌块,制备砂浆时宜在已有的硬化地面进行。如遇下雨时应及时停止施工,并做好施工砌体和材料的保护工作;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地面。(2)节水方面:拌制砌筑砂浆及砌体材料浸润的用水宜尽量使用施工用水及河水等二次水,优先选用预制材料和成品材料,如需现场制备砂浆时宜集中分批制备,砌体材料湿润作业应规划后按时集中进行,同时要控制浸润用水量,避免浪费并造成施工现场泥泞。(3)节材方面:依据绿色建筑设计要求,选用耐久性良好的材料。加强材料的运输、储存管理,轻拿轻放,减少损失。优先选用机制砂代替河沙、选用再生材料制备的砖或砌块。采用的砖和砌块应有相应配砖,尽量避免现场切割砌块特别是在砌筑过程中随意裁砖。砌筑前先确定切块的排版和砖缝,避免出现小尺寸的砖块。现场制备的砂浆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度进行配合比设计,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节省材料用量。

3 建筑工程建设质量控制

3.1施工材料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方要秉承材料质量优先的原则,严把材料采购关,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选择性价比最高、质量过关的建筑材料,以此来有效提升工程项目建设水平。项目主体结构进行施工时所采用的混凝土模板材料内部含有大量的纤维物质和保凝剂材料,由于多数混凝土模板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性、低导热性,如果不能做好养护工作容易导致混凝土材料因热胀冷缩产生裂缝,从而对建筑结构主体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工程项目施工中一定要保障混凝土材料的质量,以提升项目主体结构建设质量。

3.2施工人员管理

第一,提高现场准入标准。在招聘过程中要对人员专业技能、质量意识等进行考核,确保其满足房建结构工程建设要求。第二,施工人员培训教育。需强化施工人员专业技能,如熟练操作相关机械设备、施工技术合理有效运用等,确保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得到保障。第三,营造良好工作氛围。通过制定和落实绩效考核、岗位职责机制等,用制度约束施工人员操作行为,以此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现有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由于其自身施工技术应用逐渐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发展趋势,并伴随着测量、模板、钢筋、混凝土等环节施工不足。因此,建设单位应结合房建结构工程实际需求,按照现有工程施工技术,对上述技术开展具体探究,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华国.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3):1899.

[2]刘双拄.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8):1167.

[3]刘立朋.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与施工技术[J].电脑校园,2020(03):1609~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