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居家护理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5
/ 2

糖尿病患者的居家护理要点

刘晔菲

雅安市雨城区人民医院   625000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提升,饮食文化呈多元化发展,很多人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经常忽略自身健康,开始不规律、无节制的饮食,导致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展。糖尿病是属于一种终身慢性疾病,无法彻底治愈,只能通过生活与饮食方式调整来控制疾病发展。那么针对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具体有哪些相关注意事项呢?由此进行科普。

一、糖尿病是什么

人体内各类器官正常运行所需主要能量来源,即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被简称为“血糖”。但是,如果血液中长时间葡萄糖浓度过高,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糖尿病是一种广泛存在且发病率较高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病因在于患者身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者胰岛素利用障碍,导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从而表现出高血糖的症状。

目前,临床医学上主要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主要发生于青少年人群,疾病发作时间非常快速,并且病情凶猛,主要以酮症酸中毒为典型症状;另外,2型糖尿病主要发生于四十岁以上中老年群体,其中腹型肥胖患者发病率相对较高,并且此类疾病发病比较缓慢、病程长,症状相对较轻。

二、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中,“三多一少”是一种典型的症状表现,其中三多是指尿液增多、口渴多饮、饥饿进食过多。“多尿”是指患者血糖升高后,肾脏器官中的大量葡萄糖被排出,导致渗透性利尿,从而引发多尿症状发生,多数患者的尿量每天可高达2-10L;“口渴多饮”主要表现为患者排尿过多而导致身体水分缺失,进而出现口渴、多饮的现象;“饥饿多食”主要表现为患者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利用,随着尿液排出体位,不能维持机体正常运行所需热量,从而出现饥饿感,进而出现容易饥饿、摄入食物量增加的现象。另外,“一少”主要是指患者机体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功能出现异常,诱发蛋白质与脂肪分解量增加,导致患者身体代谢功能呈负氮平衡,进而出现疲乏、消瘦,再加之缺水,体重明显减轻。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有:

(1)诱发肾脏病变:糖尿病对肾脏的主要危害是诱发糖尿病肾病,此类疾病发作主要是由于患者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长时间增高,导致肾脏血管受到损伤,通常在患病早期不会有特别明显的症状。但是如果小便时发现尿液中为泡沫增多且长时间不消失就需要引起警惕。

(2)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当人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长时间浓度增高,不仅会损伤微小血管,对大血管的损伤也非常严重,比如:造成大脑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诱发脑溢血发生;造成心脏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诱发心肌梗死发生;导致下肢动脉血管变得狭窄或者闭塞,诱发下肢缺血性溃疡,症状严重患者可能也会有截肢风险。

(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此类症状主要表现在患者肢体出现对称性疼痛或者不适感,比如侧肢麻木、疼痛,或者有袜套束缚感、蚂蚁爬行感,部分患者还会有异常多汗、腹胀以及厌食等多种不适反应,这些症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血糖长时间异常导致自身神经发生病变。

(4)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极为可怕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原因主要是患者下肢血管损伤发生狭窄、闭塞或者脚跟部神经末梢受到损伤,导致该部位皮肤破损溃烂、感染,进而出现坏疽,部分症状严重患者可能会面临腿部截肢的风险。

三、糖尿病的居家护理要点

目前,临床医学上暂时没有特效治疗方式能彻底治愈糖尿病,只能通过饮食控制、运动、临床用药治疗,患者长期主动、积极配合才能有效避免病情加重。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糖尿病患者在医院治疗、护理的时间终究是有限的,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其家庭或者社会生活中进行护理,故而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具体要点具体有哪些呢?

1)健康生活,积极运动:生活中,保持良好、规律的饮食、作息习惯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稳定。如果生活不规律,身体没有得到充足休息就会导致患者体内新陈代谢和内分泌功能发生紊乱,进而诱发血糖浓度异常,出现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另外,日常生活中要保持个人清洁卫生,晚上睡觉之前可以使用温水进行泡脚,促进足部血液畅通,可以有效减少糖尿病足发生;遵从医嘱,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自身运动耐受程度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比如:慢走、太极拳以及瑜伽等,都可以有效提升患者自身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应避免空腹运动,以免造成低血糖,运动时间尽量在早餐或者午餐之后1小时左右,锻炼时间半小时左右为最佳,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

(2)均衡营养: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合理饮食是有效控制血糖稳定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遵循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摄入食物时尽量以玉米、燕麦类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另外要尤其注意控制糖分摄入,建议尽量食用无糖或适量代糖食物,不仅可以保证身体正常运行所需营养均衡,还可以有效控制血糖。

(3)按时用药:居家护理中,患者要尤其注意遵从医嘱,按时服用正确剂量药物,切忌由于症状有所缓解便开始自行调整用药剂量或者停止用药。其中老年患者作为比较特殊的群体,由于其身体器官功能与记忆力逐渐减退,可能会存在忘记用药、使用药物剂量错误等情况,因此患者家属一定要做好监督,确保患者规律用药才能保证血糖稳定。

(4)定时测量血糖:生活中要养成按时测量血糖的好习惯,自我监测血糖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便于及时发现血糖异常采取应对措施。同时,按时测量血糖还可以反馈出日常饮食、用药以及运动治疗的效果;另外,糖尿病患者一旦血糖波动可能就会出现眩晕、乏力等症状,症状严重患者可能会发生昏迷,因此加强日常血糖监测还有助于及时了解病情发展情况。

(5)遵从医嘱注射胰岛素:人的身体中胰岛素是唯一一个可以起到降低血糖作用的激素,其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促进糖原合成,进而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阻碍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按照医嘱剂量,按时注射胰岛素。

(6)低血糖的应对措施: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乏力、冒汗、发抖以及饥饿等症状时,一定要保持镇定,可以立即食用糖果、香蕉、面包类含糖量食物来提升机体血糖浓度,并且在15分钟之后监测血糖值,如果血糖值还是没有升高,则需要尽快到医院检查接受治疗,外出时身上携带数个糖果,以便在外发生低血糖时能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