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监管框架下的国有企业项目投资内部控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财务监管框架下的国有企业项目投资内部控制研究

李琦

云南省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云南省 昆明市650000

摘要:国有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经济效益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有企业项目投资是其经营管理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风险。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强化项目投资内部控制,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监管体系,加强财务风险防范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财务监管框架下国有企业项目投资内部控制现状出发,通过分析现阶段国有企业项目投资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诸多方面提出优化措施,以期为我国国有企业项目投资内部控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财务监管框架;国有企业;项目投资;内部控制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提高国有企业项目投资管理水平、防范投资风险,是当前国企改革的重要任务。加强国有企业项目投资内部控制管理,防范企业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财务监管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本文以财务监管为视角,基于项目投资的特点和控制要求,深入分析国有企业项目投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促进国有企业项目投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现阶段国有企业项目投资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投资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

国有企业的项目投资部门和财务部门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职责重叠和业务交叉,这给企业的管理和运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项目投资部门主要负责对企业的项目进行评估和决策,而财务部门则负责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资金调度。由于两个部门之间存在密切的合作关系,因此在投资决策和财务决策方面,往往会出现职责交叉的情况。国有企业需要定期披露财务报表和财务信息,以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然而,项目投资部门和财务部门在财务报表和财务信息披露方面也存在职责交叉的问题。在项目投资过程中,项目投资部门需要向财务部门提供投资资金和财务预算等方面的支持,而财务部门则需要向项目投资部门提供财务分析和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支持。在一些情况下,两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可能存在问题,导致业务交叉出现混乱。

(二)项目投资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责划分不明确

在国有企业的实际操作中,很多国有企业的项目投资部门与财务部门对各自的工作职责划分不明确,导致在进行投资预算、资金支付等工作时无法做到有效衔接,由于这两个部门在进行项目投资预算时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最终项目资金实际使用情况与预算资金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对于项目投资部门来说,其主要负责对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需求情况进行编制并上报财务部门。由于两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划分不明确,导致两个部门在进行资金预算时出现计划与实际不符现象,从而影响国有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并不利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三)监督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国有企业项目投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完善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其项目投资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和外部环境的限制,国有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导致投资决策过于冲动和主观臆断。国有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导致投资决策过程中存在漏洞和缺陷。国有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内部审计和财务监督机制不完善,存在较大的作弊空间。

三、财务监管框架下的国有企业项目投资内部控制策略

(一)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评估体系

由于项目投资活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国有企业在开展项目投资内部控制工作时,需要明确自身的发展战略,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以防范国有企业项目投资中的潜在风险,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进行项目投资决策时,国有企业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工作,在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和体系[1]。

首先,国有企业需要明确自身项目投资活动所涉及到的各种风险类型以及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其次,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风险制定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如在进行股权投资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投资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在进行债权投资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在进行股权投资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项目投资方案进行审批。如在进行股权投资时需要加强对目标企业资金流情况以及生产经营情况等方面内容的调查和分析工作;在债权投资时需要加强对企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以及债权债务管理等方面内容的调查和分析工作[2]。

(二)规范企业投资决策程序

在财务监管框架下,国有企业项目投资内部控制工作中的核心是加强对国有企业项目投资活动的管理,而加强对国有企业项目投资活动的管理,首先要做好国有企业项目投资决策工作。国有企业应当以财务监管为导向,将项目投资决策工作纳入到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并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决策机制和程序。在国有企业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要明确投资方案制定流程和具体步骤,尤其是对于一些重大投资项目的方案制定更要做到科学合理,在保证国有企业资金安全的同时实现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3]。

在进行决策工作时,需要国有企业决策层加强与外部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方案。对于重大投资项目,需要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并对风险进行评估,最后经过集体讨论后由决策层决定最终方案。对于重大投资项目的资金投入情况要进行详细记录并详细说明资金来源。

(三)加强项目投资预算控制

加强项目投资预算控制,是企业实现投资目标、防范风险的重要保障。在新时期下,国有企业需要对自身的项目投资预算管理机制进行完善与优化,使其更好地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需求。具体来说,首先需要对当前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管控体系进行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明确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管控体系与项目投资预算之间的关系与作用,使其更加符合当前国有企业发展需求。其次是在完善自身财务管控体系的基础上对自身项目投资预算管理机制进行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在进行具体的优化时,需要将财务监管和项目投资预算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最后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进一步完善自身财务管控体系与项目投资预算管理机制。例如可以将相关财务信息系统与企业内部的预算管理系统相结合起来,使其更好地满足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发展需求[4]。

(四)完善企业财务监管制度

完善的财务监管制度是企业进行项目投资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在财务监管主体方面,我国国有企业都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的独立法人实体,但是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国有企业项目投资活动监督管理工作,在财务监管内容方面,由于当前国有企业项目投资活动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内容也非常复杂,因此需要对财务监管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在财务监管方法方面,由于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项目投资活动中普遍采用项目制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和监督工作,因此需要对项目管理方法进行全面梳理。只有完善了财务监管制度,才能够更好地保障国有企业项目投资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国有企业项目投资内部控制是财务监管框架下实现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途径,加强项目投资内部控制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国有企业项目投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还能够有效提高国有企业项目投资活动的效率,为实现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濮琛烨. 财务监管视角下国有企业项目投资内部控制措施[J]. 首席财务官, 2022, 18(12):3.

[2] 李红. 基于国有企业强化财务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J]. 经济管理研究, 2020, 2(1):25-26.

[3] 成鹏. 基于国有资本财务监管框架视角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 中国总会计师, 2022(12):3.

[4] 庄莹. 国有企业项目投资内部控制管理研究[J]. 财富生活, 2021(16):3.